民国文匪 第71节
“合理的作息习惯,对于健康非常关键。我每天到这个时候,也是雷打不动的要去睡觉了的。”
在火车上呆了两天,李谦等人回到了上海、此后李谦就投入到了后来被称为中国的《自然》的《求索》杂志的准备中。
作为“联合研究所的学刊的《求索》的印刷也得到了商务印书馆的帮助,到了1926年6月,这份期刊刊出了第一刊。这一期期刊几乎全是李谦和来给他捧场的朋友的文章 所以这一期期刊在学术水平上达到的高度,不单是远远的超出了中国现有的任何期刊,甚至也足以碾压包括日本在内的任何一个期刊了。
这份期刊的封面上的《求索》两个字的汉字是由于右任题写的,而除了汉字的期刊名之外,还有嘉当先生用法语题写的“求索“。
翻开书页,最前面是由嘉当先生题写的发刊词,以及包括艾尔伯特、特纳、爱因斯坦、德布罗意写来的贺信。接着就是李谦自己的关于微分几何和代数几何的好几篇论文,以及来捧场的几位数学家的论文,当然也少不了德布罗意的关于新发现的电子自旋的一篇论文。还有李谦和德布罗意合作,对白矮星的质量极限的分析的论文。仅仅就第一期的水平而言,《求索》第一期的学术水平绝对是世界顶级的。
唯一遗憾的是,除了李谦本人独立完成的论文之外,其他的论文都是用外文创作的,而且也是用外文刊出的。甚至即使是李谦本人单独完成的论文,也包括了一个法语版本。甚至这个法语版本才是最为正式的版本。
而且在很长时间内,《求索》也只有第一期达到了这样高的水平。从第二期起,它就一下子变成类似于《童话大王》这样的单人刊物,而且这种状态还很是维持了一段时间。
但即使是如此,这份杂志也依旧得到了整个世界科学界的关注,因为这份双月刊,几乎每一期上都会有李谦的在数学方面的重要发现,或者是非常有启发性的想法。仅仅为了这一点,欧美的学界就不能无视这个刊物。
《求索》杂志还有一个副刊,叫做《发现》。这个杂志的定位就低很了很多,主要用于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甚至有时候还会发表一些科幻小说。当然,在刊出科幻小说的时候,《发现》的门槛又略微高了一点,基本上,那些胡思乱想的,名为科幻实为玄幻的东西是没法在《发现》上刊出的。
不过即便如此,因为一位笔名为电力工程师的作者,连续在《发现》上刊出了诸如《赡养人类》、《白垩纪记事》、《诗云》之类的作品,还是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科幻热。很多跟风的小报,也推出了科幻版。当然,这些小报上的所谓的科幻,就科学性上来说,是完全不合格的,甚至是漏洞百出的。毕竟当时的作者们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素养,哪怕是和后世的网络写手比,都是差得很远的,所以他们写出的自然是一大堆让牛顿的棺材板都要飞起来的东西。
但是科幻小说的流行,至少起到了一个作用,那就是哪怕市民阶层,都开始对科学有了一定的兴趣,而且愿意选择学习理工类方向的学生也在增加。后来共和国的第一代科学家和工程师当中有不少,都是从看各种哪怕是很不靠谱的科幻小说,开始产生了要学习科学的想法的。
也许是因为事情太多,这一段时间里,李谦也不太惹事了。他把家搬到了如今黄埔外滩附近的那些正宗的外国人居住的区域。一般来说,华人是不会在这里居住的,因为那些高等的白种人,是不愿意和野蛮的黄种人住在一起的。但是李谦是个例外,因为相比李谦,他们倒是觉得自己更接近是野蛮人呢。
李家在就黄浦江边得到的那块空地,也开始进入了开发当中,新的码头和仓库已经建起来了,这些东西正在不断地给李谦带来更多的钱。
李谦的“联合研究所“也开始投入使用了。李谦在自己家的那块地里起了一座小楼作为联合研究所的办公地点。同时为了保证研究所的安全,所以经过李谦提议,工部局董事会开会批准,李谦组建了名为研究所保安队“的安保机构。依照批文,安保队的总人数不能超过五十人。
但是先不说脱产的五十人的队伍,已经是相当强的战斗力量了,只要有钱,李谦完全可以通过某些方式来绕开这种限制,那就是不断轮换。王九光本来在码头工人中就相当的有号召力,如今这边的码头上一大堆斧头帮的工人,这些人以轮换的方式进入”安保队“进行训练,成为”安保队“的后备人员,这样一来,加上这些后备人员,必要的时候,安保队甚至可以拖出去一百经过相对较好的军事训练的人,这在上海滩,也算是相当强的一股力量了。
当然,钱还真是一个大问题。要用钱的地方还是太多。这已经是建立在数学研究所很省钱的前提下了。要是是个物理研究所或者化学研究所——当然那他们可能直接自己就把钱挣回来了。
在李谦看来,这只用于城市的队伍,最好能大量装备花机关这样的冲锋枪。但是花机关之类的玩意儿,实在是太贵了。至于才刚刚有原型的芝加哥打字机,那个价格就更是感人了。李谦盘算了一下,然后恶狠狠地骂道:“GNY的,居然要这么多钱!“如果再考虑到芝加哥打字机用的子弹是.45口径的,这种子弹在中国也很少,那这种看起来很酷的冲锋枪立刻就变得一点都不香了。
”要不干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李谦想,”自家开个小机械厂,表面上采用来料加工的方式生产黄包车和自行车,实际上偷偷生产枪械?”
要说枪械的生产,如果采用来料加工的方式,其实真的并不需要太高端的技术。至于一些特别的东西,你别说,还真有个地方能买得到——那就是在张大帅那里。
张大帅作为将军或者政治家,其实都很不怎么样,作为生意人,却还不错,只要有钱,张大帅也肯卖零件。比如说步枪的枪管什么的就一定问题都没有。买一根.30口径的步枪枪管,一截两断,就有了两支冲锋枪的枪管了。有了枪管,其他的东西就好说多了。无非就是拿几个钢管焊接一下就行了。嗯,你没有想错,李谦就是想要复制世界上最为丑陋,但是也最为便宜的冲锋枪——司登冲锋枪。只不过将9毫米的子弹变成了.30的。
李谦便将这个想法和王九光商量了一下,然后王九光便说:“先别说那么远的事情,咱们手里有几把花机关,你拆一根枪管去,然后找几个工匠,试试看能不能弄出一支能打响的枪。要是能,咱们再来说后面的事情。”
李谦上辈子也就在军训的时候摸过一把枪,但是这辈子,他倒是很玩过不少枪了。虽然枪法不怎么样,但是对于枪支的结构却都基本摸清楚了。如今他便开始依照着司登的思想,采取尽可能地节省掉任何可能节省的东西的思路,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款枪械的设计。
第八十三章 游击神器
李谦知道,在后世有所谓的游击战争三件宝,也就是AK47、RPG和107火箭炮。这三样东西,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名声,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它们价格便宜量又足,而且保养起来也简单。
将来,无论是工农红军,还是八路军新四军,都要长期打游击战,李谦觉得,也应该为他们准备一些适合游击战的武器。
后世的游击战三件宝,实际上对于工业能力的要求相当的高。在这个时代直接复刻他们,也许对于美国这样的工业大国不算特别难,但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几乎毫无工业基础的国家来说,还是太难了。所以李谦觉得,这几样东西还不够简单,还必须简化简化再简化。
这也就是李谦选择了模仿臭名昭著的司登,而不是达瓦里希们的波波沙的原因——波波沙太复杂,也太昂贵了。
二战时候苏联的东西往往都有点傻大黑粗的味道,好像技术水平并不太高。不过,事实上在关键的地方,苏联人很舍得花功夫的。以波波沙为例,光是内膛镀铬的枪管,加上包裹着整个枪管的散热片,就已经不是德国人的MP-40这样的便宜货能比的了,再加上上等桦木的枪托,嗯,这个在毛子那里不算什么。
总之,达瓦里希的波波沙虽然无论是精度、射程还是火力持续性都是杠杠的,但是,它并不是小作坊式的中国企业能够弄得出来的。
不过波波沙的某一个优点,李谦还是想要继承过来的。那就是波波沙使用的是7.62毫米的子弹,初速要比当时其他的冲锋枪都更高一点。更高的初速,也能带来更远的有效射程。相形之下,使用.45口径子弹的芝加哥打字机,虽然火力凶猛,但是射程就很成问题了,子弹飞出50米之后,就几乎没有精度可言了。这东西用于城市巷战固然够了,但是如果在野战环境中,就明显不够用了。
至于英国人的司登,其实除了难看点,另外保险什么的太不可靠了一点之外,还真算是一种相当好的冲锋枪。
首先,司登有一个巨大的优点——便宜,司登的材料中,除了那根枪管之外,就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了。大部分玩意儿,都是地条钢摆弄摆弄弄出来的。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司登的性能却还出奇的不坏。单单论精度,使用9毫米弹的司登,甚至比德国人的MP-40精度更高。如果换成初速更高的毛瑟手枪弹,精度应该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当然,司登的射速相对比较慢,每分钟只有不到四百发,和每分钟九百发的波波沙没法比。(当然,较低的射速,也是司登居然有着不错的精度的原因之一)但是,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射速慢一点,倒真的算不上是什么缺点。
当然,考虑到我大民国自有国情在此,除了枪管要换之外,其他的很多设计也必须加以更改。比如说在大英帝国,地条钢之类的东西比好木料便宜,尤其是比好木料加上木工便宜。若是在后世的那个比所有的外国的钢产量加在一起还要高的中国,地条钢的价格甚至可能比白菜都便宜。
但是在大民国,钢铁可真是一样希罕玩意儿。全国一年的钢产量,如果平摊到每个人的头上,甚至都不够打一个用来给小宝宝喂饭的小勺子。那时候,一户普通人家去买一个铁锅,或者是买一把菜刀,那感觉就像是现在要把全家的大家电都换掉一样。
所以,司登的原始设计还有需要修改的大问题——它用的钢材太多了,哪怕是最烂的地条钢!
“除了枪管,机匣,弹夹这类没办法用木头的东西,其他的只要是能用木头代替的,就一定要用木头代替。”李谦在心中确定了这样的一个原则。
总的来说,造枪比造子弹容易,在没有中间威力子弹的条件下,这种改版的司登就是这个时代的AK47。
那么RPG呢?对于李谦来说,RPG也有一个现成的榜样——二战中德国人的铁拳。
二战末期德国人的铁拳反坦克榴弹发射器其实是一种一次性的,预装填的,简单的无后座力炮。并不是大家习惯中认为的巴祖卡那样的火箭筒,所以不需要什么高难度的火箭发动机,甚至连发射药都是烂大街的褐色火药。就简单程度而言,如果不考虑锥形装药什么的,只要能买到触发引信,剩下的那就真是可以在小作坊当中用锤子敲出来。
所以第二样也完全可以有了。只是第三样,107毫米火箭炮,这个东西还真的不是在小作坊当中能弄出来的了。哪怕李谦开了挂也没用。所以,只有等以后再说了。
当然,目前的首要事情还是赶紧把中国版的司登弄出来。
李谦便写信给张学良,请他帮忙雇佣几个能修理枪械的技术工人过来。这种人,还真的只有张学良那边比较多。张学良倒也很帮忙,没多久,就真的派了四个工人过来了。
李谦便和这几个工人在一起,摆弄了大半个月,然后就真的靠着一根花机关的枪管,另外弄了一支冲锋枪出来。
说起来这支冲锋枪,看起来的卖相,比司登还要强不少,至少不会像司登那样,全是钢管焊接着钢筋。而是多了很多的木头,所以木制枪托和护木好歹是有了。而且因为要尽可能地用便宜的东西,所以有些英国人用地条钢制造的非受力部件,李谦干脆把它换成了铸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