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匪 第347节
他表示。
就那帮子汉奸,如果他的连都在这里,而且没有护送我们和物资的任务,他觉得他最多用一个上午,就能打垮那帮子家伙。
“说不定,等你们返回的时候,你们就会发现,这帮子狗汉奸已经被我们都消灭光了。”
张连长这样和我们说。
不过后来当我们从太行山返回的时候,却发现情况并不像张连长说的那样,那帮子汉奸并没有被消灭。
虽然我因此更加相信,张连长带着他的连,一个上午就能把他们全消灭光。”
第四百四十章 敌后见闻(4)
马大牙原本是阳曲县保安团的头头,日本人打来之后,正规军都没顶住,都跑了,保安团自然也不可能顶得住,于是也跟着就跑了。
但是保安团和正规军是不一样的,正规军是可以到处跑的,保安团却不能。
首先,正规军的军饷是中央出的,至少也是大军阀头子出的,但是保安团的军饷却是各个县自行解决的。
正规军转进了,只要政府还在,就还有人发军饷;保安团跟着跑了,谁来给他们发军饷?而且就算阎老西肯给保安团发军饷,把他们变成正规军,保安团的家伙也未必愿意。
他们都是本地人,很多也不太愿意跑到异乡去当大头兵。
所以他们虽然跑了,但是并没有跑太远,而是跑到县城不远的山里面观望了起来。
而这个时候,日本正因为兵力不足而烦恼。
有要调集军队去山东方向,兵力不足的问题就越发的明显了,于是日本人便向在县城不远的棋子山上的马大牙伸出了手。
阳曲县的位置很重要,所以马大牙的老东家阎老西,还有八路军也都和马大牙进行了联系。
马大牙一开始还想要脚踩三条船得好处。
但是皇军那边逼得紧,而且阎老西拿不出太多钱,八路更是穷鬼,只想用大口号忽悠人,只有皇军,那是真的金票大大的有。
总之就是,如果跟了皇军,那就能回到阳曲县城,拿着皇军的金票,仗着皇军的势头继续作威作福;要是不愿意跟皇军,皇军就立刻发兵,让他们统统滴死了死了滴有。
老实说马大牙并不觉得皇军真的能让他们统统滴死了死了滴有。
毕竟皇军虽然厉害,但是棋子山那么大,到处都是高峻的山峰和幽深的山谷,他们是当地人,对地形更熟悉,在山里躲起来,皇军要找到他们并不容易。
但是皇军的金票实在是太诱人了。
相比小家子气的阎老西和八路,皇军给的价码要有吸引力得多。
而马大牙的那帮兄弟,可不是“为了一个崇高的革命目标”才团结在他身边的。
他们跟着他是为了能吃香的喝辣的。
短时间的躲在山上保命那是可以的,但是长时间的在山上过苦日子?那是万万不能的。
再加上马大牙本人也是有固定资产在县城里面以及县城附近的。
在这个时代里,能够当上保安团的团长的,基本上都是地方上的“乡贤”,都是家大业大的主。
在后世的那些抗日神剧中,什么地主家的少爷呀什么的往往都是带头抗日的主力,但在事实上,越是家大业大的有钱人,就越是面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的问题,为了保全自己的家产,产就越容易和日本人妥协。
所以马大牙很快就和日本人达成了一致,带着他的保安团回到阳曲县城,摇身一变,成了阳曲县的维持会的维持会长,而他的保安团,也变成了皇协军。
而这个时候,也正是张连长带着卓别林他们从阳曲县经过的时候。
后面的情况按卓别林在写给洛杉矶时报的信件上的说法是这样的:“虽然张连长对汉奸们的战斗力根本不屑一顾,但是他做事情还是非常谨慎的。
他立刻在那座庙宇附近布置了更多的哨兵,又派出了更多的侦察人员前出,去前面的联络点了解情况,以确定是不是需要改变路线。
到了中午,派出的侦察员带着几个农民一起回来了。
那几个农民据说就是人民党在阳曲县的地方民兵。
按照他们的说法,马大牙当了汉奸之后,离开了棋子山,他的人全都回到县城里面去了,原本的那条路的安全性反而更高了。
而且,据说那个马大牙虽然已经当了汉奸,却又主动和八路联系,表示自己如今其实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投降日本只不过是迫于无奈,但是“咱们还是中国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他马大牙绝不做对不起祖宗,也对不起八路军朋友的事情。
也希望八路那边能理解他的难处,不要真的以为他是那种没良心的,该天打雷劈的狗汉奸,八路军要抗日,有什么需要他帮忙的,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他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那肯定是义不容辞的。
张连长和那几个民兵商量了一下,便过来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我们。
我当时大吃一惊:还能有这样的操作?然而卡帕却不以为然地表示,这种情况很常见,近一点,西班牙内战中就有这样的人;远一点的,甚至就连北美独立战争中,也有不少这样的家伙;再远一点,罗马那会儿,在罗马和蛮族的交界地带这样的情况也非常常见。
“查理,如果你有空多读一下历史书,你就会发现,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最后卡帕对我这样说。
不过出于保险考虑,张连长还是临时调整了前进的路线。
到了十二点多的时候,我们离开了那座庙宇,开始继续我们的旅程,据张连长说,我们现在正在太行山脉的支脉上,再往前走两天,就可以进入八路军的根据地了。
下午三点左右,我们爬上了一座高山,在山梁上坐下来休息,远远地就可以望见山下的那片平原,以及坐落在平原中央的阳曲县城。
我用从张连长那里借来的望远镜往县城那边望了望,除了一面日本旗,并没有看到什么更多的东西。
不过,我注意到,张连长的这个望远镜是美国货,不过似乎不是军用品,而是一般的民用品——和我去钓鱼的时候带着的是一个牌子。
此后的路上就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基本上都是在山上走,不是爬山就是下山,到了晚上九点钟左右,才算是到了预定的宿营地——一个小小的山村。
这个村子是八路军的民兵控制着的。
给我们带路的那几个民兵就都是这里的村民。
这里的村民大概从来没有见过我们这样的外国人,都偷偷的看我们,一些小孩子更是直接跟在后面看我们,直到他们的大人将他们拉走。”
第四百四十一章 牵制性进攻
卓别林写给洛杉矶时报的信件:“此后的路上基本上没发生什么事情,唯一的变化大概就是我觉得我走山路的本领得到了提升。
刚开始我在山路上还必须抓住毛驴的缰绳,才能避免滑倒,但是如今,我在山路上,已经灵活得像山羊一样了。
这样又走了两天,我们就到达了位于太行山脉深处的一处村庄里面八路军指挥部,并在那里见到了正在主持八路军的日常指挥的彭德怀将军。
不过彭将军这时候正忙,并没有太多功夫接待我们。
他让一位姓赵的军官负责接待我们,也是从他的口中,我才知道,就在我们在山间跋涉的那几天中,中国战场上的局势居然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就在一天之前,刚刚全取了山东的日军,开始向徐州方向发起了进攻。
因为徐州方向上的防御准备做得并不充分,所以一开始,国军的防御便岌岌可危。
好在指挥徐州方向的防御的李德邻本身的军事水平不错——至少比蒋介石总司令高,而补充到徐州方向的国军部队当中也有一些非常可靠的队伍,比如说桂系的31军便被布置在这里。
除此之外,从上海战场上退下来的第七军余部也基本上被放在了这里。
李德邻本来就是桂系的领袖,这些军队在他的指挥下,自然能正常的指挥得动,不像中央军的那些部队,虽然装备水平和训练水平在国军中绝对是顶级的,但是却往往不是战区司令能指挥得动的。
要动用这些军队,往往需要先说服蒋介石,然后再由蒋介石下令。
这样一来,很多时候就难免贻误战机。
若是仅仅如此倒也罢了,顶多李德邻把他们当做慢速反应部队用也就是了。
然而常总司令偏偏又有一个很不好的毛病,那就是喜欢指挥打仗,而且对于自己的指挥才能一直缺少一个客观的自我认识。
或者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人菜瘾大。
虽说到不了后世夸张的张小三,委员长让你把机枪像前面挪十米的地步,但是说不定什么时候,你打仗打得正关键的时候,却突然发现,你的慢速反应部队突然就不在原来的位置上了,而是到了其他的,你根本就没想到的,正好能别住你自己的马腿的地方那是一点都不奇怪。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自己完全能掌控的,而且还有相当战斗力的军队,那就实在是太好了。
在桂系的这些部队中,31军的战斗力相对完整,第七军虽然损失很大,但是他们至少是获得了很多的和日军战斗的经验。
在国军中,又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各支部队之间没有交流经验的习惯。
即使是同一个派系的军队,往往也是也如此。
但是自从山东出了问题之后,李德邻深感局势危急,便以桂系共主的身份,让第七军的军官们给31军以及其他他能指挥得动的军队讲解日本军队的战法特征。
除了桂系的军队,还有诸如川军之类的杂牌,在上海被打残了之后,也被送到了这里。
这些军队,虽然在建制上还叫做“某某师”,但在实际兵力上,基本上都是连一个团都没有了,而且这一个团都没有还不是指的中央军或者桂系的一个团,而是指原本的川军的一个团。
有些川军的部队,虽然还打着“某某师”的旗号,但剩下来的部队,按中央军的标准,要编成一个营都困难。
不过李德邻作为桂军名将,在如何使用那些战斗力不足的军队方面也是颇有经验的。
毕竟,桂军当中虽然有诸如第七军这样的,放到中央军里面,也能算是一等一的主力的部队,但也一样有战斗力相对比较弱的军队。
总之,桂系军队的上限不错,但是下限并不高。
所以李德邻带是非常知道怎么样使用较弱的军队。
为了利用了中央军的那些“慢速反应部队”,李德邻而且还亲自去了一趟南京,见了蒋介石,获得了蒋介石的关于在没有告知他的情况下,绝不将那些“慢速反应部队”调动到其他位置的承诺。
利用那些“慢速反应部队”作为支点,以桂系军队作为枝干,然后利用各种杂牌军作为填充物,李德邻算是勉勉强强地弄出了一个防御体系的架子,但是也仅仅只是一个架子。
若是对上国内的军队,李德邻的这个架子也绝对是很有用的,但是对上帝国主义列强的军队,哪怕是让基本这个穷鬼帝国主义的军队,那也不是国内的军队能比的。
即使国军准备充分,而且有完备的工事依托,要挡住日军的进攻也是相当困难的,如今仅仅只是个架子,抵抗起来自然就更是吃力,好在这里不靠海,日本军舰派不上用场,没有日本军舰上面的大炮,日本陆军本身大口径火炮和轰炸机的数量还有限,所以李德邻还能勉强支撑。
如今李德邻一边拼命坚持,一边不断地给蒋介石拍电报,除了要求蒋介石给自己增兵之外,还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要求其他方向上的国军部队,主动向日军占据的区域发起反击,以牵制日军的进攻,为国军的增援和防御赢得时间。
对此,蒋介石还是做出了回应的,他将不少的新组建的军队不断地派给李德邻,同时也算是尽其所能的给李德邻送去了各种物资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