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940节
“这件事之前我告诉给了武珝,还没有告诉你。”
“这些侍卫,当初是为了应对那夜闯芙蓉园的刺客而设。”
“如今既然那群刺客仍然逍遥法外,这些精锐侍卫还是留在城中,随时待命的好。”
“一旦有个险情,也能有个照应。”
听着武士彟的一番话,李秋倒是有些哭笑不得。
以自己岳丈的大都督级别,在长安城内也不过是一百多人的侍卫配置。
算上家丁,二百人也就顶天了。
但他却在府中安排下五百名精锐。
这是怎样一种概念?
当初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也不过是暗中募集了八百死士一同埋伏。
可见,这五百人也是相当可观的一种战力。
同样的,这件事若是被人举报或是奏本,也绝对是一件不小的罪责。
此时的李秋,真的是有些搞不懂。
自己的这位岳丈,怎就摆出一种应对世界末日游戏时的紧张样子。
就以当今陛下,以及这么多朝中重臣的震慑,这长安城难道还能翻了天不成?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位岳丈素来沉稳。
一辈子又经过了这么多大风大浪。
小心一些也不是什么坏事。
见到李秋较为认真和正色的对待这件事,武士彟也是满意的点点头。
……
第二天一大早。
李秋早早的起床,来到了这阔别了几十天的朝堂。
在等待上朝之时,倒是有些让李秋意外。
他以为,自己这一次宰相卸任,再次失了势。
一定会人走茶凉,再次遭受不少人的嘴脸。
看看他们的幸灾乐祸和风言风语。
不过却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当他如同以往一样,一身紫袍,很是安静的等候在长廊中时。
不断的就有人过来施礼,热情的打招呼。
像熟悉的,唐俭、韦挺等人,是围过来同李秋亲热的开玩笑,交谈。
像宋佑、马周、高季辅、屈和泰一些人,也是一直恭敬的侍立在李秋身后。
而一些平日里并没有太多深交的官员,则是恭敬的同李秋施礼。
算是打了招呼后,就又去了别地。
就是魏王府那边的众官员,都一样的过来同李秋交谈几句。
照了个面。
除此之外,李秋还真就没见到一个主动过来找茬,对自己风言风语之人。
这种场面,同数年前,李秋刚刚来到朝堂上时。
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难道自己做了这几年宰相,竟然还有这种效用和收获?
很快,卯时已到,皇宫的宫门大开。
等候在这里的众多官员们,也都鱼贯而入。
当早朝开始后,李世民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
俯视着下方的群臣。
很快,他就找到了那满是困意,百无聊赖的李秋。
这距离他不做宰相,也不过月余的时间。
可这小子,就将做宰相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再一次丢到了脑后。
重新变成了几年前的惫懒模样。
看见他如此,李世民心中也是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第999章 雍州牧
随之,在处理完一些朝臣禀报的较大政务后。
李世民也终于再次将目光投在了李秋的身上。
“北平王李秋。”
“近来你可知道。”
“在朕的龙案之上,堆了多少关于你的奏本?”
“它们的内容,也大都相同。”
“都是奏你收受吐蕃送来的巨额贿赂。”
“关于这件事,你可有什么解释?”
听到此,李秋朗声说道:“回禀陛下。”
“今年在臣出使吐蕃之时。”
“曾意外的在我大唐边境地域,帮助吐蕃剿灭了数万吐蕃的叛军。”
“这些厚礼,以及当初的高规格待遇。”
“也都是吐蕃的赞普在向臣表示他们的感激之情。”
“而且,对于这些吐蕃送来的礼物,金银。”
“臣也全都抚恤给了那些战死的兵士家里面。”
“对于大唐,对于这些吐蕃之馈赠。”
“臣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
“实在是不知这件事又有什么好奏本的?!”
听到此,在场的房玄龄、柴绍等人心中不由得一松。
一块巨石落地。
而东宫派别的御使,此刻也是站出列来。
较为客气、有礼的,对李秋进行质疑。
“北平王此举。”
“视金银如粪土,高风亮节,体恤军中将士。”
“实在是我辈之典范,朝廷之楷模。”
“但我实在是有一点想不通。”
“像这等好事,美谈,别人都恨不得外界无人不知。”
“如今北平王你这做法,倒是让人颇为不解。”
这时候,李秋看了他一眼,轻笑了一声说道:“我李秋做事,从不在乎虚名。”
“更不会去拿我大唐将士的性命来换取自己的所谓美名。”
“况且,这件事从始至终,都无半点触犯家国律法之处。”
“我大唐,君主圣明,大多数的重臣贤直。”
“只要他吐蕃赞普敢送,我李秋就敢收。”
“为何要偏偏对其他人解释?”
“外界闲杂人等的不解,又与我何干?”
听着李秋的一席话,那几个御史当即是有些哑口无言。
而此时此刻,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则是满意的点点头。
“李秋方才所说的话,你们也都听到了。”
“现在,你们也都满意了?”
“方才李秋所说,咱们大唐君王圣明,大臣贤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