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902节
这也是他为什么觉得李秋的这份税法太过冒进,但仍毫不迟疑的支持李秋的主要原因。
这种试错,是大有裨益的,利远大于害的。
李世民求之不得的。
在以往,不知道有多少次,李世民都希望太子也能够如此。
但是李承乾所带给他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现如今,可能连李世民都没有觉察出。
在他的心里,已经开始在朝着将李秋往储君的方向上发展。
由于作弊器的存在。
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初冬之时。
这份试行的律法就已经被李秋、唐俭、房玄龄、马周、韦挺、程名振等人完善出来。
大体上,分为几大类。
其一,是开始对商业征收重税。
在一边放开商业的同时,又将其拷上铁链。
以免失控,对这原始的大唐商业环境造成冲击。
其二,就是完善物价法。
像哄抬物价,比如灾情之时哄抬粮价这种做法。
予以严惩和制裁。
不仅是使用行政手段,还配以无形的商业手段进行干预。
你每超出市场价一个档,都会对应一个档的重税。
最终的目的是,让你奇货可居的利润低于增加的税额。
你也就失去了这种垄断和无德暴利的动力。
第三,是针对整个大唐的。
对包括商业在内的所有人,进行免税鼓励。
只要你对某一行业做出了提升和贡献,都可以一定程度上的予以减税。
同时,你如果把师门的独家技艺,配方拿出来,贡献给朝廷。
还会有朝廷专门下拨的巨额奖励。
说白了,等等一系列政策。
就是为了鼓励生产力的发展。
充足的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大唐整体的科技的进步。
同时,也能让一些传承和瑰宝,更完整的传承下去。
第962章 在商言商
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
整个大唐的灾情,渐渐得到了全面的控制。
通往长安的漕运,也陆续开始恢复。
在这种大背景下,长安城及周边的粮价,更是稳如泰山。
斗米五文。
要是随着明年的风调雨顺以及新种子的春耕。
毫不意外的,整个大唐的粮食还得有进一步的下探。
至少是绝对没有上涨的空间。
直至此时,这群之前同芙蓉园叫板的粮商们,真的是心里凉过了眼下的初冬。
其实,以他们的人脉和关系。
还是有可能将自己仓库里的稻米,运送到其他地域进行售卖。
虽然赔钱是注定了的,但也总不至于赔的这么惨。
但是只可惜。
他们当初夜郎自大,同李秋和芙蓉园叫板。
可是,像其他地域的那些商人们,却远没有他们的勇气。
不要说跟他们进行商业往来了。
就是连他们的面都不敢去见。
生怕因此受到芙蓉园的迁怒,而对自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尤其是眼下,关于赋税新律法的传闻。
就是由宰相李秋亲自操刀,专门针对商贾的。
这种时候,谁又敢去头铁自己往上撞?
不仅是外地的这些商人。
就是长安城内,其他领域的商贾,也是见他们如虎。
视他们如丧门星一般。
离得远远的。
于是乎,这群粮商们更是欲哭无泪。
心情沮丧到了极点。
这么多的,爆满了仓库的粮食。
可都是他们全部的身家。
单单是每日的长霉,腐烂,损耗,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最终,他们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了断尾求生。
现如今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只是钱的问题。
若是不将同李秋和芙蓉园的关系挽回回来。
他们以后怕都是要寸步难行。
永远的被孤立起来。
于是,他们费尽心力,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渠道,向李秋表达出了自己的请愿。
他们身为大唐的商贾,大唐百姓的一员。
愿意献出自己仓储中绝大多数稻米。
为大唐,为治理天下水患,为救助那些流民而出一份力。
希望李相无论如何能答应下他们这个请求。
而在看了他们联合写下的这份请愿书后,李秋点了点头。
随之交代下去:“既然他们有这份以天下为己任的心意和信念,那就圆了他们的这个愿望吧。”
“对了,待他们兑现了他们的承诺之后。”
“咱们也就不要对他们过于苛刻了。”
“明年开始实行的赋税减免,就拿他们做第一批受到照顾之人。”
“也为以后的其他人做出一个表率。”
“只要真的是为大唐,为这天下做出贡献的,朝廷都会予以奖励和减免。”
最终,这样一场闹剧,还是以这样一个结果而收尾。
而让李秋没有想到的是。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件事,更是让李世民等人,看到了李秋身上的那种闪光点。
在他们心中也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在一个阳光明媚,没有什么风的午后。
近来心情不错的李世民在长孙无忌的陪同下,一身便装来到了朱雀大街和长安西市随意的走一走。
“辅机啊。”
“你看这长安城。”
“在入秋之时,这里还都是笼罩在水灾的恐慌和阴影之下。”
“那时候,外面流民四起,百姓不得安生。”
“就算是全天下最为富庶的长安城内,也是斗米几百文的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