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826节
“能够让兄长,柴绍和玄龄都同时紧张的。”
“想必长安那边的形势要更为严峻才是。”
“陛下,要不要您一下道旨意,去阻止此事?”
听到此,李世民微微摇了摇头。
然后看了长孙皇后一眼,轻笑着反问道:“皇后啊。”
“你当真以为,要是李秋自己不愿意去那吐蕃。”
“就承乾的那点手段和谋略逼的了他?”
“就李秋这混小子,若是贴上了毛,那比猴儿都精。”
“绝对没有那么容易出危险的。”
“依朕看啊,倒是李秋自己,巴不得这次机会,出使吐蕃呢!”
听着李世民的话,一旁的长孙皇后不由得皱眉。
“陛下,您这话说的我,倒是越来越迷糊了。”
这时候,李世民笑着将一份来自兵部的军情递到了长孙皇后的面前。
第889章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长孙皇后将那份军情拿起来。
只见上面写着河州僚民作乱。
调遣幽州军前往平叛。
很简单的一句话,除此之外也没什么其他。
这时候,李世民在旁解释说道:“李秋那边的幽州军。”
“一向是粮饷自给。”
“所以哪怕是数万,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大军调动。”
“在户部和朝廷方面,也都是全然不知。”
“能够看得到的,也就仅仅是兵部军情上的这一句话。”
“这一次的幽州军调往河州平叛,很明显就是李秋的手笔。”
“若是辅机、玄龄他们再有意的坐视不管。”
“指不定这小子要弄过去多少军队来。”
“至于他的目的?”
“怕是同之前的一样,非要将那吐蕃斩草除根,才能罢休。”
“皇后啊,你不要忘了,这小子手里可是握有十几万重兵的封疆大吏。”
“身边又有这么多的人守着他。”
“所以朕一点都不会担心他的自身安危。”
“哪怕是将来有一天,你我二人不在这世间。”
“无论如何,李秋也都是自保无虞。”
“永享荣华富贵。”
“这也算是朕这个做父亲的,对自己儿子的一点溺爱和补偿。”
“也正因为如此,朕才一直拖到了现在,没有急着公布李秋的身世。”
听到此,长孙皇后的神色不由得有些黯然。
“二郎,自从太上皇故去之后。”
“我有时就经常会想。”
“若是我们能早些让秋儿认亲的话,他和太上皇爷孙俩,是不是也能最后的说上几句心里话?”
“太上皇还能听到李秋叫一声爷爷?”
“我想,太上皇在临走时,心中一定是觉得很遗憾吧。”
“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也到了那步,是不是……”
还没等长孙皇后的话说完,李世民就已经猜出来了她的意思。
并急忙的将她的话打断。
“皇后啊,勿要胡思乱想。”
“一来是在吃了李秋的师门奇药后,你如今的旧疾已经好了很多。”
“二来,朕向你保证,这认下李秋,定然是不远矣。”
这时候,长孙皇后也是轻叹一声点了点头。
“那二郎,咱们要不要阻止一下。”
“不要让秋儿和承乾他们两个再如此胡闹下去?”
“无论如何,这刀枪无眼的。”
“这秋儿也是,一天太好争斗。”
“那吐蕃,不但没有对我大唐不敬。”
“相反却是恭敬有加,对我大唐俯首称臣。”
“他怎么就偏偏盯上了吐蕃?”
李世民这时候颇为欣慰的笑笑。
“皇后啊,这你就不懂了。”
“有些地方,这小子真的是随朕。”
“像他这般年龄时,朕也是喜欢东征西战,四处讨伐。”
“这就是骨子里带来的枭雄气质。”
“至于李秋为何偏偏认准了吐蕃,朕也曾经问过他。”
“他的回答是说,这吐蕃同之前的突厥一样。”
“有野心和实现他们野心的潜质。”
“将来对我大唐,对我大唐的数万百姓,都会造成巨大的威胁和伤害。”
“他这么做,也算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单单是他的这番眼界和想法,有时候连朕都觉得了不起。”
“而且,你也是知道,李秋这个孩子,与别人有很大的不同。”
“他是真的,发自内心里为这大唐的百姓们着想。”
“看不得生灵涂炭,百姓受苦。”
“要不然,他在民间,也绝不会有着如此之高的威望。”
这时候,长孙皇后也是欣慰的点点头。
“秋儿他与别的皇子,以及官员家的,士族家的孩子们都不一样。”
“他从小就是生活在穷苦的民间。”
“与周围许许多多的百姓们为伴。”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也是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善良之人。”
“感受到了很多来自于周边百姓们的善意和温暖。”
“所以在他心中,对于这些百姓们的感情,也是无比之深。”
“就是现在,他也经常会到东市去。”
“同那边的老街坊们聊聊天,尽可能的帮助城中的百姓们。”
“单单是芙蓉书院开的那家医馆,就不知道救助了多少百姓。”
“之前听徐德说,现如今的长安城中,没有人不知道神医孙思邈的大名。”
“更没人敢在街上说一句秋儿和芙蓉园的坏话。”
“否则的话,一定会惹来众怒。”
李世民这时候轻叹一声点了点头。
“这就叫做民心所向啊。”
“可是朝廷中的一些人,甚至是太子,都看不见。”
“身为天子,或是储君。”
“若是寒了人心,失了民心,那这个江山也就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