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723节

毕竟人老奸,马老滑。

想要忽悠袁天罡,自己可没有那份道行。

……

另一边,再说程名振。

自打他正式上任兵部尚书之后。

那干劲,连李秋看着都觉得了不起。

每日里都是废寝忘食。

在尚书省过夜的次数,远高于回家的次数。

而在他的这种勤勉的态度,以及确实非常强的能力之下,兵部的政务都肉眼可见的。

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和进步。

这种感官,要属李世民体会的最为明显。

第797章 示范田

在御书房中。

李世民也是看着桌案前兵部呈上,出自程名振之手的奏折。

不由得有感而发,问向一旁的侍中,王珪。

“王珪啊,朕怎么总感觉,自贞观以来。”

“可能也是自隋唐以来。”

“这朝廷以及朝中官员,对国事的治理远不及前古。”

“尤其是在贤臣,能臣得以重用的这方面。”

“尤为明显。”

这时候,王珪略微思忖了一下,躬身说道:“回禀陛下。”

“汉世尚儒术,宰相多用通晓经史的儒士,故风俗淳厚。”

“近世以来,朝廷过于重视华丽、精美的文章,而轻视了儒家学术的内里。”

“又参以法律,此治化之所以益衰也。”

听着王珪的答复,李世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王珪啊,你最后提的这一点,朕却是深有体会。”

“之前戴胄做宰相时。”

“所秉持的,就是法家之学。”

“其反响,以及对朝廷政务的运转所产生的危害,也是不小。”

“最终以至于朕不得不撤去其宰相之职。”

“这治国之事啊。”

“尤其是处在朕、宰相、各部尚书这些重要的位置上。”

“还是要以儒术为根本。”

“而像法家之学,还是更适合用于刑部、大理寺等这些位置上。”

“当年隋炀帝时,盗窃案频发。”

“于是隋炀帝令於士澄逮捕窃贼。”

“稍有疑点,均严刑拷打令其服罪,总共二千余人,炀帝下令全部处斩。”

“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

“可结果呢?其中只有五人曾有前科,其余都是普通百姓。”

“可最终,这张元济竟不敢执意上奏讲明真情,干脆全部杀掉了事。”

“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

“君臣如此,隋朝又何得不亡?”

“这件事,我们也要深以为戒才是!”

说到此,李世民又随之问道:“王珪,近来朝政繁忙。”

“朕也就未宣李秋到这御书房中来。”

“而朕不宣他,他自己从来都没有主动来过一次。”

“如今他又在忙碌些什么?”

王珪这时候微笑着说道:“陛下,近来您这边都觉得政务繁忙。”

“他们尚书省那边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估计就是陛下真的宣见李秋,他来了也得跟您请假,跑回去继续处理政务。”

“在程名振来之前,李秋主要忙碌于兵部诸事。”

“现如今有了程名振,我看他也是终于得以脱身。”

“将主要的精力都挪到了荆州那边的春耕之事上。”

“近期,段仑、宋佑、马周等人,都已经赶到了荆州那边。”

听到此,李世民点点头。

“这程名振,着实是个人才,能臣。”

“当年在武德年间时,朕就听闻过他。”

“太子建成,对他也是颇为器重。”

“现如今一看,他竟然比朕心中所想的,还要更有才干一些。”

“若不是有李秋的发掘和举荐。”

“朕以及这朝廷,怕是就要与这样一位难得的好官,能臣失之交臂喽。”

王珪此时也是微笑着说道:“像李秋身边,也却是聚集了一些诸如张蕴古、范兴、宋佑、程名振这样的能臣。”

提到张蕴古,李世民不由得摇头笑笑。

“前阵子,朕打算把张蕴古调回到朝中来做事。”

“可是李秋说什么都不答应。”

“不论是这张蕴古,还是范兴,可都是这小子当年从朕这边偷过去的。”

“现如今他用上了手,反倒是不还了!”

……

正如王珪所说的那样。

在兵部有了程名振撑起来后。

李秋也就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荆州、岳州、复州这三州的春耕之上。

这里毕竟是武士彟管辖之地,算是自己家的地盘。

操作起来相对成功率更大一些。

也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但就是如此。

这边的春耕还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和麻烦。

在芙蓉园中,刚刚从荆州赶回来的马周。

找到了李秋和罗可心、武珝等人,汇报那边的情况。

“王爷,两位王妃。”

“现在荆州、岳州、复州等三州,已经由州府鼓励他们播种我们的新种子。”

“可是这中间,遇到的阻力和问题还是不少。”

“初期看,愿意种植我们种子的百姓很少。”

“隐约间,也有着士族和其他势力的影响。”

“只要我们第一年的春耕草草收场。”

“对于民部和王爷您的打击,都是非常大的。”

武珝这时候也皱眉说道:“爹爹在给我的信中也提到了此事。”

“荆州那边百姓的教化,远不及关陇、山东地带。”

“纵使这几年有些起色,也是有限。”

“现如今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士族和一些有心人的煽动下。”

首节 上一节 723/10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天子风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