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708节
毕竟段仑能做到正三品的工部尚书,也不是善与之辈。
能量、人脉,至交好友也是颇多的。
并且,这种事情,典型是萧瑀坏了规矩。
无缘无语之下,官报私仇,背后下死手。
最为众人不齿和深恶痛绝。
这种做法,也是最为破坏官场的生态秩序,为所有人所坚决排斥的。
况且再加上这萧瑀平素里就行事偏激,不肯容人之短,不善处理人际关系。
在官场的人缘和口碑向来就不怎么样。
这一次引起的反响就更加激烈。
这也为他接下来被贬官罢相,埋下了极深的祸端。
另一边,在段仑遭受贬官后,他府上也是多有人前来慰问、拜访。
因为这一次谁都看得出来。
陛下对段仑,也并不是真心斥责。
不然的话,当场就会对段仑安排个新职位。
或降职,或干脆外放出京,做一州刺史等等。
但这一次李世民将段仑交由尚书省和房玄龄酌情安排。
这件事就足以说明了太多。
在政事堂内,房玄龄也因为这件事同李秋和唐俭两个商议。
“李秋啊,这段仑是你岳丈武士彟的学生。”
“平素里同你也多有往来。”
“陛下如今这般安排,是有意从宽安排的。”
“不知道你那边有没有合适的位置和安排?”
“目前来看,除了兵部尚书外,尚书省这里没有其他的四品及以上的空缺。”
“可他工部尚书被贬,定然是做不了这兵部尚书之职的。”
“除了尚书省,这一次他就是被萧瑀奏本遭贬。”
“萧瑀所在的中书省也去不得。”
“门下省那边,也是没什么合适的空缺。”
听着房玄龄的话,唐俭点点头。
“若是实在不行,就让段仑外放出去。”
“做个大州的都督,品阶和实权,也未必就比工部尚书差太多。”
“唯独就是要吃些苦,远离京城。”
“以后再想要回调时,可能会困难一些。”
这时候,李秋仔细想了想,随之说道:“以我岳丈对段仑的了解和评价。”
“他能做得了朝廷的尚书,但未必就能做好一州之刺史。”
“说到底,他受到萧瑀的奏本,根本的原因还是出自我这里。”
“我这里倒是有一个想法。”
“陛下不是让我寻求合适的人选去负责春耕之事。”
“我的意思是先从荆襄之地入手试验。”
“若是由段仑统管此事,倒是个合适的人选。”
“并且他一直任职在工部之中。”
“做这样的工作,倒也是他的长项。”
听到李秋的话,房玄龄不由得轻叹一声。
“李秋啊。”
“段仑再不论怎么说,也是工部尚书,堂堂正三品的大员。”
“况且这一次陛下又有意对他妥善处置。”
“就是让他做吏部侍郎,都有些亏欠他,不大合适。”
“而你如今却想将他调到这样一个没有正式编制,更没有名分的位置上。”
“这未免太过儿戏了些。”
不仅是房玄龄,就连唐俭也说不合适。
若是将段仑弄到那儿去,简直就是从重处罚。
跟流放也差不多了。
于是乎,无奈之下,李秋就抽了个空,亲自来到了段仑府上。
打算与他谈一谈。
询问一下段仑自己的意思。
一见到李秋前来,段仑和府上之人,均是无比的重视。
现如今,随着李秋功绩的增加和宰相一职的坐稳。
他的人气和威望也在与日俱增。
尤其是李秋是武士彟的女婿,同段仑又较为亲近。
在眼下段仑遭难之际,就更显得无比重要。
在被请进了客厅之后,段仑亲自给李秋斟茶。
并且笑着说道:“李相您百忙之际,时间宝贵,怎么到属下这里来了?”
李秋这时候笑笑,“你此番说起来,也是因我而遭难。”
“无论如何,我都理应过来探望一番。”
“不过眼下朝中政务却是真的繁忙。”
“咱们也不是外人,我也就有话直说了。”
第783章 高风险,高收益
听着李秋的话,段仑连连点头。
“李相,您但说无妨。”
李秋点点头,随之说道:“关于你这次被贬官之事,陛下交由房大人和我们尚书省酌情处理。”
“房大人也是说,陛下对你也是留有旧情,可以从宽安排。”
“只不过,眼下中书省与你有怨,去不得。”
“而门下省和尚书省,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空缺。”
“眼下最可能的安排是,举荐你到一处大州去做刺史。”
听着李秋的话,段仑的面色也是越发惆怅起来。
其实李秋所说的这些,他自己又何尝不清楚,何尝没有想过?
眼下朝廷中,确实是没有合适的空缺。
兵部尚书倒是空着,但重要性比他之前的工部尚书都要高半级。
他如今被贬,无论时机还是资历,都根本不可能。
但除了这兵部尚书一职,剩下的空缺也就只剩下了各部的郎中、员外郎这些。
自己去更不合适。
貌似剩下的,也就只能是外放京城,去做刺史。
但对于没有野心的大多数人来说。
这京官当久了,养尊处优,谁又愿意抛家舍业,去那贫苦、困难之地去?
而且段仑从开始到现在,基本上一直在工部里做事。
虽然人情世故这方面没什么问题,但突然间让他去做刺史。
统管一州政务,挑战性也是相当之大。
就在这时,看了看他的神色。
李秋又接着说道:“当然,想要做好这一州刺史,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
“我岳丈大人这几年可能也跟你聊过荆州那边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