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677节
“现如今,虽说我们已经占据了怀远城。”
“但是高句丽也早有了妥善的准备。”
“他们的城池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攻下来的。”
“当年隋朝之时,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与前车之鉴。”
说到这里,杜构看着李秋问道:“王爷,难道你打算从沧州走水路出兵高句丽。”
“然后水陆呼应,予以夹击?”
李秋笑着点点头,“你猜的没错。”
“不过事情却不像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在以往的史书当中,涉及到黄河,荆州等水战,都颇为危险和艰难。”
“无论是船只还是士兵,涉及到的问题都非常多。”
“而从沧州到辽东地域,中间相隔的可是海。”
“虽说是内海,但上面的风浪和行进的宽度,路程,都远不是黄河和荆州地域能比的。”
“想要完成这一设想,我们还需要做的地方还有很多。”
说完,李秋又带着杜构坐下。
书房中也早有人给上了茶水。
这时候,趁着杜构认真思索之时,李秋又接着说道:“目前看,咱们大唐与高句丽至少在一两年内是打不起来。”
“他们也不敢打。”
“我的打算是,在沧州,建立起一处非常大规模的船坞。”
“我为它取名,叫做港口。”
“到时候,我会派给你许多能工巧匠,以及得力的帮手。”
“你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尽快的,把我们自己研制的,够大,够稳,能够出海远航的船建造出来。”
“同时,也利用这海边的天然地理优势,再训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的海军。”
“一旦这些船只建造成功,我们的士兵训练好,到时候我们不但能够攻打高句丽。”
“还能去攻打倭国。”
“甚至是更远,连地图上都没有的那些地方。”
第753章 东宫中的投名状?
今天杜构前来芙蓉园,也确实是想着向李秋请教。
以后这关于沧州刺史一事。
以及自己上任后,需要有那些注意的事项。
可是他却万万没有想到,今天李秋竟然给他交代下了这样一个听起来都让人感到恍惚的任务。
他从小就在长安城中长大。
虽然受到父亲杜如晦的悉心培养,也听到过很多事,见到过一些市面。
但是你突然间让他去造船,建立海军?
毫无经验,甚至是毫无所知的他,真的是有一种无从下手的迷茫感。
见他如此,李秋温和的笑笑。
“杜构啊。”
“你可能有很多事情还不清楚。”
“在沧州的北边,它同平州、蓟州,距离都非常近。”
“而在那边,我们有着自己的矿场,铁坊,木坊。”
“以及数千名木匠,铁匠,这些手艺人。”
“不仅如此,在幽州那边,我们有充足的人力,兵力。”
“还有足够多的钱,吃不完的粮食。”
“还有得力的助手,称职的官员们。”
“到时候,你只需要负责居中协调,帮助他们解决难事。”
“把这些人有序的捏在一起,就足够了。”
“我也相信,你的能力,足以胜任这项工作。”
“只要你把这件事情做好,几年之后,你至少能回到长安,做一个侍郎。”
“甚至是工部的尚书也说不准。”
“到那时,相信杜大人的在天之灵,也一定会替你感到骄傲的。”
听着李秋的话,杜构虽然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但对于这个挑战,以及这个目标,他还是隐隐兴奋,跃跃欲试的。
“王爷,请您放心,我一定会把您交代的事情尽力去做好。”
“不过对于这侍郎,尤其是尚书,我的年龄和资历,怕是远远不够的。”
听了他的话,李秋不由得笑笑。
“咱们陛下是一位敢于用人,善于用人之明君。”
“只要你真的做出那番成绩,让他见到你的才干。”
“相信陛下就算是看在杜大人的情分上,也会重用于你的。”
“再者说,有我这椟木在前,你也无须将资历和年纪太过看重。”
听着李秋的话,杜构都不由得摇头苦笑起来。
“王爷,要是您都自称椟木的话,怕是我们就要自比于草芥了。”
……
在东宫之内。
李承乾也是请了不少心腹,摆下酒宴。
像汉王李元昌,也在其中。
不仅是东宫,就像魏王府,李恪府上,也都会趁闲暇时,宴请一下身边之人。
大家聚在一起,喝酒,吃菜,欣赏舞蹈,乐曲。
也能更好的增加感情。
也可以理解为,公元六百多年前的团建活动。
可是今天,却与众人想象中的不大一样。
对于这舞蹈,都是些突厥风,胡人舞蹈也就罢了。
毕竟当时的唐朝受胡人文化,鲜卑族文化影响颇深。
可是这吃的东西,却实在是让人有些接受不了。
没有筷子,每人的小桌子前,都摆了一把锋锐的小刀。
上来的肉食,都是带着血丝的,半生不熟。
在见到了这样一幅场景后,在场每个人心中都是诧异无比。
然后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难道殿下是想让我们像那群突厥人一样,用手、用刀吃饭?”
“吃这些还带着血的羊肉?”
“这根本就难以下咽嘛!”
可是就在众人猜疑之时,只见端坐在上首的李承乾,却是微笑着一边欣赏舞蹈。
一边用手,用刀,津津有味的吃着那些带血的肉。
而且看起来还颇有食欲。
看见太子这样子,众人只觉得头皮都隐隐发麻。
以前他们印象中的太子殿下,温文尔雅。
待人醇厚,待父母至孝。
唯独就是有点怯懦,缺少一些霸气。
可是至今天起,可是刷新了众人对太子的认识。
也就在这时,汉王李元昌轻叹一声。
随后拿起刀,大口大口的生吃起餐盘里的生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