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626节
气的指甲都嵌入到肉里。
现如今,太子、魏王、吴王、越王,均是被拒。
饱受了太上皇的一顿毒舌。
其他的皇子要么身份不够,要么太小。
场面就僵持在这里。
连诸位皇子都被搞成了这样,其他的皇亲国戚、朝中大臣,还有谁敢上去自讨没趣?
这时候,长孙皇后见状不由得有些着急。
“陛下,这已经是腊月的天。”
“又是夜深,天气寒冷。”
“太上皇身子刚刚经历大病,若是再这样下去,怕再冻出病来。”
“这都马上要年节了……”
听到了长孙皇后的话,长孙无忌、萧瑀等人也是连连附和。
请示是不是快点让侍卫将太上皇先抬回寝宫中去?
此时此刻,李世民也已经想了通彻,太上皇这是在提醒自己,要为李秋要官了。
于是,李世民轻呼一口气,大声说道:“李秋,今天太上皇夸奖你最多。”
“对你也最为中意。”
“就由你来替朕为太上皇尽孝心。”
“为太上皇抬辇吧!”
听到李世民的吩咐,李秋自然是乖乖的走到了太上皇的近前。
还不等他说话,太上皇当即就给了他一个眼神。
一见到这眼神,李秋瞬间秒懂。
当即直愣愣的站定在了那里,没有动作,也不说话。
随之,太上皇轻哼一声。
“虽说你小子平日里最有孝心。”
“也别看你立下了战功赫赫,数次挽救了这长安、大唐。”
“可是你级别太低啊。”
“在这里,有这么多的皇子,王公大臣。”
“怎么轮,也轮不到你不是?”
第702章 一个是自己老子,一个是自己儿子
听到了太上皇的话,周围众人倒吸了一口冷气。
而李秋,也是听得一头雾水。
不明所以。
这里面,也只有李世民和太上皇两人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随后,只见李世民深呼吸一口气。
“太上皇所言甚是。”
“李秋为我大唐居功至伟。”
“这一次,更是连番剿灭突厥,收服辽西走廊,打下了整个辽东的门户怀远城。”
“朕,以及朝廷对李秋的封赏过低了。”
“这样吧,朕封你做尚书左丞,正四品,在房玄龄麾下任职。”
“你觉得如何?”
听见李世民的话,在场的官员们不由得心里大惊。
尚书省由于李世民曾经担任过尚书令。
所以贞观时期,因为避讳,就不设尚书令这一官职。
改由左仆射、右仆射两人担任尚书省的宰相之职。
而在左仆射和右仆射之下,又设有尚书左丞和尚书右丞两人。
辅助宰相统管整个尚书省。
这尚书省,统管六部,可谓是整个大唐政务体系的核心。
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李世民要给李秋安排的这尚书左丞的官职,手中的权柄也是非常之大的。
一旦这么重要的官职被李秋给担任,对于这些官员来说,未来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刚才,在答应了太上皇的请求后,李世民就已经开始在心中暗自盘算。
要封李秋怎样的一个官职,才能让太上皇满意,能交代过去。
可是,就在这时,大大出乎了李世民的意料。
对于自己询问的「可否满意」的问话,此时的李秋竟如同傻了一般。
不说答应,也不说不答应。
只那样如同木头一样,愣在那里。
其实,也不是李秋不想回话。
只因为之前太上皇那么嘱咐自己,在没有得到他明确的指示之后。
千万不要说话,不要有多余的动作。
眼下他站在那装傻充愣,就是这个意思。
至于太上皇,更是坐在辇上,头略微上扬,看着天空。
一直沉默,一句话也不说,很明显,在表达着自己的不满意。
在略微冷场了几秒钟之后,李世民心中不由得叹息一声。
之前他就觉得,太上皇今天要的这个官职,不好答对。
此时一看果然如此。
“咳……”
“朕思索了一下,这尚书左丞的位置较为特殊。”
“也关系到整个尚书省的运转。”
“你没有经验,一时间接手也未必能做的好。”
“那朕就封你做鸿胪寺正卿,从三品,专管主掌外宾、朝会仪节之事。”
听到此,周围的那些群臣才算是松下了心头的一口气。
这鸿胪寺正卿,虽然职级上比尚书左丞高了大半级。
但要是论手中的权柄和实际意义,却是远不如尚书左丞的。
就连他们这些人都如此想,太上皇定然是不肯干。
所以接下来,李秋如同木头桩子一样站在那里。
太上皇依旧是默不作声。
见状如此,李世民心中无奈,下定了决心,割下一块肉来。
“眼下侯君集和李靖两个,忙于军务。”
“西域那边的战事,怕是一两年内也打不完。”
“这兵部尚书之职,一直空着也不是个事。”
“就由你来做吧。”
“正好,你善作战,却不善兵略。”
“这一次也能让你趁机多学学,加以磨练。”
“这六部尚书之职,都是至关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
“远非那些寻常职务可比。”
六部尚书,其中的每一位,确实都是无比重要。
这兵部尚书,相当于后世的国防部长一般。
若是李秋做了,就更能提升他在军中的威望和地位。
对于李秋的未来,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