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611节
一听到这个问题,李秋顿时心里轻松不少。
要说被太上皇问其他不熟悉的治国理政之策,李秋回答起来都是颇为的费力。
但唯独对于李世民的这群皇子们,他可是耳熟能详,知之甚多。
论看法和观点,他简直是张口就来。
“啊,太上皇您指的是这个。”
“这件事我也是听说了。”
“明摆着,是陛下想要让太子和诸位皇子们齐头并进,共同进步。”
“相互比着,比着,总能逼出来一位我大唐将来的圣德明君来。”
“身为我大唐武将,朝中重臣,永远都是效忠陛下,效忠朝廷。”
“也正如太上皇您老人家之前总教育我的那般。”
“关于东宫和诸位皇子的事情,我和我芙蓉园能避就避。”
“离他们和这个漩涡远远的。”
“现如今孩子也大了,等过完这个年节,不行我们就返回幽州去。”
“以免再惹出祸事来。”
眼看着太上皇越来越难看的面色,一旁的罗可心悄悄的拉了拉李秋的衣襟。
李秋顿时会意,急忙补充笑着说道:“不过太上皇您放心。”
“我们还会经常回来看望您,陪您老人家的。”
听到此,太上皇心中不由得暗自着急。
若是以前的那个李秋,要是有此刻这种觉悟,太上皇一定是非常高兴的。
巴不得李秋带着全家远遁幽州,不要再留在长安这种是非之地。
他对于皇子之争的这种避世,中庸之道,也是颇为的难得。
可眼下,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太上皇还指望着,让自己最欣赏,最疼爱,最有能力,最孝顺的这个亲孙子,接替这整个的李唐江山。
李世民刚刚下达的那份诏书,无异于打响了储君之位争夺的第一枪。
所以越是到了这种纷争时刻,李秋就越要往前冲,越要去积聚自己的实力,打败其他所有皇子才行。
这个时候你跑去幽州干嘛?
要是这皇位,最终没能传到李秋的手上,怕是他就是死,也不会瞑目的。
可是如今当着李秋一家人的面,太上皇又无法明说什么。
只能轻叹一声,缓缓的说道:“李秋啊。”
“你说的那些东西,都对。”
“也被很多的朝臣,官员们,视为信条。”
“明哲保身嘛,也没什么过错。”
“但是李秋你却不一样。”
“从骨子里,从本质上,你与他们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
“这人啊,能力越大,承担起来的东西也就越多。”
“就好比之前突厥几次三番的打到长安城下时一般。”
“多数人,都选择了沉默,退缩,逃跑,避祸。”
“趋利避害。”
“但唯独你,逆流而上,最终为这大唐,为天下苍生立下了赫赫功名。”
“这,也许就是你的命,上天注定本就是该由你来去做的。”
“这一次的朝廷下诏,你看的很准。”
“李二他这么做,无异于引火烧身。”
“我不想再看到当年的人伦惨剧再度重演。”
“而李秋你,在这种时刻,更不应该去选择避祸。”
“如今的你还要像当年一样,逆流而上,入朝为官。”
“用你自己的力量,去将未来可能造成的危害降到最小。”
“这,或许就是你的命。”
“你欠这个大唐的。”
太上皇其实也是无奈,不敢说出李秋的身份,只能扯上一些玄学出来。
但偏偏碰了个正着。
一席话正中李秋的心口,敲击到了李秋潜意识里最薄弱的地方。
怎奈,拥有着后世意识的他心虚啊……
难道正如太上皇所说,自己是欠大唐的?
按将来发生的这乱七八糟的皇子纷争,自己真的要主动一脚踩进这个粪坑之中?
可是到时候自己支持谁啊?
太子李承乾?
不行……
一旦他上了位,称心怕是第一个害的就是自己。
吴王李恪?
老冤家,自然是不可能了。
至于这最后的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他的心里均是不舒服。
见到李秋沉思在那里,不住的思索。
太上皇这才略微松了一口气。
随之便问起幽州那边的军政事务起来。
这方面,一直都是罗可心远程操控着的。
对于太上皇的问题,她也就彻底接了过去。
简洁,但全面的就把幽州那边的情况说了一下。
听到此,太上皇脸上露出惊讶和赞赏的目光。
“哎呀,可心啊。”
“真是没想到,这无论是政务,还是兵略,你这丫头可是比李秋这混小子强上太多。”
“能有你和武珝这么两个丫头陪在他身边,真不知道这小子是几辈子修来的福份。”
“你刚才说的,以及做的那些,都非常不错。”
“不过我还是得提醒你们一下。”
“无论是这幽州十三州,整个辽西走廊,还是燕云城。”
“都必须要牢牢抓在你们家的手上。”
“千万不要让外人,窃了去。”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是谁,都不要让他们插手你们自己的内部军政事务。”
“这是你们的新底线,你们务必要牢记。”
“可心丫头,你从小就是跟随你爷爷长大的,很多东西你应该是懂的。”
“你爷爷那个人我了解,他培养出来的孙女,差不了的!”
第688章 兄弟和睦
在探望完太上皇,从大安宫中出来后。
武珝不由得有些蹙眉。
“夫君,我怎么觉得太上皇和以前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李秋这时候笑笑,“以前太上皇他老人家,一心求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都在这种孤寂的日子中度过,眼前看不到丝毫的希望。”
“所以他才会衰老的这么快,身体越来越差。”
“现如今,在上一次的劫难之后,太上皇的精神头明显好了太多。”
“就连酒都不怎么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