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434节
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又是几杯酒下肚的有乐同那天的长孙冲一样,直接醉死过去。
看见她如此,罗可心一边轻抚着肚子,一边轻声的叹息一声。
“真的是糟践了这么好的酒……”
“儿啊,都是因为你,娘亲好久都没有尝过一滴酒的滋味了……”
听见她的话,看着她那盯着酒坛直放光的双眼,武珝和阿珂等人也是瞧得出。
罗可心的酒瘾又犯了。
而另一边,趁着有乐公主这个契机,难得有雅兴的李秋再次挥洒笔墨。
冥思苦想之下,最终写下了大半首诗。
《芙蓉园?有乐公主醉酒》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随后,有乐公主也就在徐德和宫里来的太监,宫女的服侍下,上了马车,返回到宫中。
一见到有乐公主如此,长孙皇后和李世民均是不由得皱眉。
“有乐她怎么在芙蓉园中喝了这么多酒?”
“竟然还醉成了这样?!”
“真的是胡闹!”
见到李世民隐隐发火,徐德连忙在旁解释。
“回禀陛下,今天在芙蓉园中,有乐公主是自打那天公布和亲消息来,情绪相对最好的一天了。”
“在芙蓉园中,更是吃了很多可口的饭菜,就算是从前,都未见过公主她有过如此的食欲。”
“同时,临走之前,北平王还特意写了一副墨宝,说是要赠给有乐公主的。”
随后,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两人诧异,也就将那副「墨宝」打开来观瞧。
随之就被上面的诗句所深深的吸引。
半晌之后,李世民轻叹了一声:“真是糟践了这首诗!”
……
另一边,在芙蓉园中,当送走了有乐公主后,李秋登上城墙,眺望着远方的风景。
这时候,阿珂缓步出现在了他的身后,难得的说了一句。
“有乐很可怜。”
对于此,李秋没有正面的回应,只是说了一句让阿珂听不懂的话。
“让子弹飞一会儿。”
在八九天前,当李秋下朝回来后,刚挨打的长孙冲来到芙蓉园中之前,李秋就悄悄送去了幽州一封密信。
这封密信和里面的内容,就连罗可心、武珝、阿珂,马周等所有人,都不知情。
想来,这时候也应该快要抵达幽州了吧?
……
李秋心中估计的路程和时间,还是非常准确的。
他的这封信,无比准时的抵达了幽州。
不过却也让幽州的张蕴古、宋佑、罗良、范兴等几个核心成员,只觉得头皮发炸。
只因为信上明确的写着:将去年引入的四十万流民,全部迁移至幽州城西北的突厥草原之上。
并以突厥之前挖下的那些深坑做地基,建造房子,牧场。
同时,开春之前,四万幽州玄甲军,两万幽州军必须集结完毕。
一旦突厥对我大唐百姓发起攻击,无论规模大小,损失如何,当即倾全部兵力,血洗草原。
斩草除根!
第500章 王爷的用心良苦,功在千秋
看到李秋这封密信之人,只有张蕴古、宋佑、罗良、范兴、王玄策五个人。
现如今,经历过数次考验和证明过自己的王玄策,已经开始步入幽州等二十一州的核心管理层。
像年纪略小些的薛仁贵和刚到幽州这边的高侃,相对王玄策来说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看完李秋的这封密信之后,宋佑不由得咧嘴、叫苦。
“张大人,范大人,罗将军。”
“这眼下突厥已经向我大唐称臣。”
“他们的可汗,还亲自向我大唐陛下朝拜,陛下也答应了将有乐公主嫁与他和亲。”
“眼看着双边睦邻友好,胡汉之间停止征伐,迎来和平。”
“可如今王爷却让我们如此做。”
“这无疑会主动的挑起事端,再次引发胡汉之间的战争冲突。”
“相当于王爷此举,直接将长安朝廷那边进行的所有一切都统统推翻。”
“这么大的一个罪名,王爷承担不起,我们这二十一个州承担不起,怕是所有人都承担不起啊!”
“这种做法的危害和后果,简直是太大,太严重了!”
这时候,张蕴古也是眉头紧锁,轻叹了一口气。
“对于朝廷诸多重臣,以及陛下的想法,还是非常明确的。”
“连陛下最为宠爱的,已经同长孙大人家有了婚约的有乐公主,都忍痛许给了突厥可汗乙失夷男。”
“就足以看出,在陛下和长孙大人,以及众多朝臣心中,都希望这次的突厥臣服,胡汉和亲能够完成。”
“这对于刚刚登基几年时间的陛下来说,无疑是一次能够在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也能使陛下成为自汉武帝之后,再一次让匈奴、突厥臣服,让他们族人统统迁入朔方,归我大唐管辖的皇帝。”
“当年,陛下登上大统一事,定然会引来后世无数人的争议。”
“所以在陛下的心中,实在是太需要这一次的功绩来为自己正名。”
“哎呀,王爷此举,说之为将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悬于一线也不为过!”
听着他们两个人的分析,一旁的罗良和王玄策两人随之看得更为痛彻起来。
原本当听到自己幽州大军即将与突厥进行决战,将整个草原血洗,斩草除根、复仇雪恨之时,他们二人的心中还是在隐隐激动和亢奋中。
可是当听了宋佑和张蕴古说出了那番分析之后,他们两个人的神情也是渐渐凝结。
越发严肃,肃穆起来。
这时候,一直低着头,阴沉着表情的范兴,终于开口说话。
“两位大人,只知道考虑朝廷和陛下的感受,却没有看清楚,王爷如此吩咐我们的真正用意。”
“对于突厥,我太了解不过。”
“他们每一个族人的心中,他们的骨子里面,对我中原的觊觎之心,仇恨之火,永远都不会消失。”
“眼下他们之所以会对我们大唐臣服,无非是他们的主力大军被我们重击。”
“他们的实力已经不足以自保。”
“他们已经开始畏惧我大唐的铁骑,尤其是我幽州大军的坚固铠甲和锋锐陌刀。”
“他们如今选择臣服,无非也就是想获得喘息的时机而已。”
“一旦几十年过去,上百年过去,这突厥各族经过休养生息,再次强大起来后。”
“想都不用想,他们一定还会对我大唐和中原的百姓露出那隐藏了几十年的獠牙。”
“到那时,谁敢保证我大唐下一任皇帝依然能像陛下这般英明神武。”
“谁又敢保证,那时候我大唐的军队和军中将领依然能同现如今的李靖、尉迟敬德、李世勣、咱们家王爷一样用兵如神和骁勇?”
“甚至是我们如今引以为傲的盔甲和陌刀,谁又能知道在百年之后,它们依然还能坚固的抵挡住敌人的刀锋,或是依然能犀利的破开敌人的盔甲?”
“这种种的一切,没人可以预料。”
“所以目前朝廷的这种做法,虽然可以换回几十年的安定,史书中的一笔荣耀。”
“但对于我大唐和中原的后世来说,这就是一个重大的隐患。”
“晋朝之时的永嘉之乱,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血淋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