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386节
第442章 这黑锅不白背
不过,李世民想象中的是挺好,但是这些御史和士族群臣,却是丝毫不给他留面子。
等早朝一开始,就由御史大夫萧瑀率先发难,带领着群臣奏本,抨击北平王李秋的屠城之举。
说我堂堂圣国,礼仪之邦,这么做又与突厥蛮夷们有何区别?
还有一些什么不祥之兆,要严惩北平王李秋等言论。
对于萧瑀这般近乎发疯一样的姿态,李世民的心中其实倒是挺理解的。
萧瑀的妻子,是文献独孤皇后的娘家侄女。
李渊是文献独孤皇后的亲外甥,李渊与萧瑀之妻是姑舅表兄妹。
萧瑀与太上皇李渊的关系也是非常好。
在大唐建立之前,李世民接到萧瑀夫妻俩,都是要敬称表姑,姑父的。
这也是为什么,唯有萧瑀一个人,身为武德时期重臣,却依然在贞观时期活跃了近二十年。
还屡次被任相的。
这一次萧瑀之所以如此疯狂,还是因为他那同胞而生,一起长大的亲姐姐,萧皇后。
当年隋炀帝惨死,隋朝灭亡之后,萧皇后辗转几个枭雄之手,最后又跟随义成公主去了东突厥。
但是在薛延陀部首领乙失夷男和执失思力、契苾何力等杀了阿史那贺逻鹘,企图灭亡突厥之时。
两边发生了惨烈的大战。
像萧皇后、义成公主等突厥有影响力的人物,尽皆遭到了杀害。
但是,这些事情都是发生的极其仓促,没有丝毫的消息传回,大唐这边更是对此一无所知。
站在萧瑀的角度上,李靖、李秋、唐俭等人回来述说的这一切,都可能是编造的。
而实打实发生的,他所知道的事情,就是李靖、李秋等人大军攻入了突厥王帐。
然后下令屠城,只带回了无数金银珠宝和古董文物回来。
以及,就是他亲姐姐萧皇后的死讯和一些遗物。
其实,就是这些遗物和相关讯息,都是人家唐俭顾及旧情,知道萧瑀和萧皇后的关系,才特意留心打探的。
毕竟他们两家,也都算是前朝的重臣,有些旧情和渊源。
但没想到,如今萧瑀倒打一耙,把唐俭也一起怨恨上了,就认为是他们下令屠城,把自己姐姐和相关人都一起杀了。
对于这些御史和群臣们对李秋的奏本,李世民是面沉如水。
可无奈之下,眼看着同这群讲理讲不清楚,李世民也就只好直接拍板下了定论。
“这一次,大军屠城之举,确实有伤天和。”
“无论是主帅李靖,副帅李秋,尤其是监军唐俭,以及其他将领,都难逃治军无方的干系。”
“但碍于他们之英勇,为我大唐创下了偌大功绩。”
“此次功过相抵,绝无下次。”
“同时,任命李靖为兵部尚书,侯君集调任吏部尚书,任职尚书省。”
“而监军唐俭,这一次下令屠城的始作俑者,理应受到重罚。”
“贬去其检校黄门侍郎之职,罚俸半年,到光禄寺任职光禄卿去吧!”
对于李世民的这种祸水东引的做法,自然是无法让群臣信服。
凭什么他北平王李秋犯下的错事,却要让唐俭背黑锅?
可是面对着群臣的目光示意,唐俭却是十分光棍的跪倒谢恩。
直接就背下了这口硕大的黑锅。
当初长孙大人叮嘱他好好反省,唐俭已经反省的非常妥当了。
所以从昨天回到府中开始,他就闭门谢客,对那些前来游说,联合他的朝臣一个都没见。
这眼下,人家监军唐俭都主动认了罪,当今圣上也都拍了板,御史们、群臣们也没有什么证据,还能怎么样?
可以说,从一开始,李世民就早已经暗中为李秋寻好了出路。
这个唐俭,虽然没起到最初的监军作用,但却在这里派上了用场。
……
在散朝之后,一肚子苦水的唐俭闷着头,叹着气只身往外走。
那些御史和群臣,对于他自然是异常的嫌弃和排挤,连招呼都不屑与他打。
尤其是当萧瑀从他身旁路过之时,唐俭急忙的快步走上去。
就要同萧瑀解释,并且告诉他关于萧皇后和义成公主的诸多消息。
可是哪成想这性格向来古怪的萧瑀直接一甩袍袖,气哄哄的径直离开了。
就好似这萧皇后是死在了唐俭的手上一般。
见状于此,本就是失落的唐俭心中,更加显得惆怅和一言难尽。
这时候,长孙无忌笑着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
“唐俭啊,不就是一个光禄卿吗?”
“我倒是觉得这个差事也挺好的。”
“正好你平时也喜欢诸多美食,如今正好得利,平时想吃什么就让这些御厨给你做点。”
“你放心,陛下仁德,不会追究于你的。”
这唐俭,本来与长孙无忌的关系就不错。
而这一次的大军回来途中,他们这些人朝夕相处了快两个月,每天下棋、饮酒作乐。
这感情更是深厚了许多。
此时听到长孙无忌调侃,唐俭无奈的摇了摇头,“唉,长孙大人啊,您可就别拿我寻开心了。”
“我唐家祖上,哪一位都是朝廷的扛鼎重臣。”
“唯独我,如今都弄成了光禄卿。”
“这若是将来到了那一边,怕是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啊!”
听了他的话,长孙无忌大笑,轻轻拍了拍他的大肚子。
“唐俭啊,你就把心放进肚子里。”
“你的功绩,陛下是不会忘记的。”
“听我一言,你就安心做你的光禄卿,也不用去在意这些人的眼光。”
“怕是用不了多久,你就能追随你家祖辈的脚印,成为我大唐的重臣的。”
第443章 可怜的小武珝
另一边,御书房之内,刚刚被委以重任的李靖和侯君集两人,也是到了此处觐见。
“陛下,您封赐臣的这兵部尚书之位,臣真的是受宠若惊。”
“就是这兵部尚书一职,太过重要,臣怕是难以胜任啊!”
李世民这时候笑笑,“李靖啊,你可是我大唐有名的军神。”
“这一生胜绩无数,朕又怎么可能让你这样一位大功臣,就这样的告老还乡?”
“至于这兵部尚书之职,你也就不用推辞了。”
“连千军万马你都指挥自如,更何况这区区一个兵部尚书之职了?!”
说完,李世民又将目光看向了侯君集。
“君集啊,你出身行伍,也没有读过什么书。”
“如今这吏部尚书一职,对你来说可是一个大的挑战。”
“从今以后,你一定要多读书,多学习。”
“不过朕相信你,以你的聪明和毅力,一定也能最终胜任这个职位。”
“同时,朕以前不是答应过你,让你跟随李靖学习兵法的吗?”
“如今你看这机会不就来了?”
“现在你们两个都在尚书省任职,离着也是不远,李靖你也就辛苦一下,为我大唐再培养出一位帅才来。”
对于李世民的吩咐,李靖和侯君集两人自是领命。
尤其是侯君集,此刻的双眼中更是透着兴奋和激动。
他渴望修习兵法,已经有太多年了。
始终是不得门径。
而李靖,也是公认的,大唐罕见的帅才,兵法的大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