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172节
他能深深的感觉到,这一身绝世武艺的李秋,想要让他在这种基础上练出字来,好难啊……
在李世民之后,也就轮到了李秋给众人写上联的时候。
因为李秋这家伙写的字实在是太丑,为了避免闹眼睛,也就把书法公认最好的褚遂良给找了来写这桃木板。
人家功底深厚的,连纸都不用,直接在桃木板上书写即可。
随后,长孙无忌率先站了出来,一副舍我其谁的样子。
“既然陛下的题出完了,就由我来抛砖引玉,做这第一个好了。”
“李秋,你小子记住啊,只念你的上联,下联呢由我自己来对。”
“在看过你的几副春联后,也没啥难度。”
“只要留心对仗和格式即可。”
因为和长孙无忌太熟了,所以李秋听了他的话后,心中也就不由得一乐。
直接念出来一个上联来:“天上月圆,地下月半,月上月圆逢月半。”
一听到李秋念出来的这个上联,李世民在内的众人尽皆是眉头一皱。
而后,这边的褚遂良也就将这上联写在了桃木板上。
众人再次定睛观瞧,眉头皱的更深。
在之前,他们也是同长孙无忌一样的想法。
在看过了李秋写过的几副春联之后,也觉得无非是说一些喜庆吉祥的词语罗列出来罢了。
仅仅是注意对仗和押韵即可。
但是当瞧见了李秋的这个上联后,众诗文大家们,均是眉头紧锁,不断的在心中开始尝试做出下联来。
但思来想去,试来试去,总感觉不合适。
那场间的气氛,也是鸦雀无声,异常的安静。
就这样,场间的气氛维持了约一炷香之后,杜如晦率先轻叹口气,放弃了。
在他之后,其他几个人也是摇了摇头。
毕竟他们对于这对联的很多技巧和规律还不甚相熟。
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要对出拿得出手的下联来,一时间还真拿不出来。
随后,众人的目光,也就渐渐的全都聚焦在了长孙无忌的脸上。
毕竟在刚才,可是他第一个跑出来跳高的,还说什么这做春联简单,上联出来,他的下联立马做出。
没想到这么快,竟然就食言、打脸了。
此时此刻,只见长孙无忌的一张老脸白了又红,红了又紫,最后都快黑了。
然后大喝一句,“来人呐,提我的宝剑来!”
“此子甚是可恶,今天我非好好的教训他一番不可……”
第194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看见长孙无忌如此,当即把众人惹得大笑,然后把他给拦下。
而李世民也是笑着拍了李秋一下,“你这混小子,瞧你把长孙大人给气得。”
“还不快点把下联说出来?”
这时,李秋一边微笑着向长孙无忌躬身赔罪,一边念出了这下联。
“今日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其实之前众人心中想了好多,但都不甚满意。
如今在听到了李秋的下联后,他们才恍然大悟,纷纷称这对联对的巧妙。
而褚遂良呢,也非常迅速的将下联写好,顺序轮到了后面的其他人。
到了这时候,在场众人都是有些犹豫。
这长孙无忌还好,毕竟半文半武,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大儒,学究。
可是一旦到了他们头上,李秋这小子要是搞出这种极难的上联,幺蛾子出来,他们可就丢不起这人了。
在冷场了片刻之后,杜如晦终于站了出来。
“来吧,我第二个。”
“李秋啊,出你的上联好了。”
“我来对下联。”
同他说话的口气一样,他瞪向李秋那饱含深意的眼神,更是杀伤威慑十足。
大概意思就是:你小子看着办吧。
好在李秋还是非常知进退的。
在杜如晦和稍后的房玄龄、王珪、韦挺、褚遂良等人的对联中。
皆是常规化,吉祥话,较为的简单。
也让诸位大人非常的满意,暗自点头,赞叹:孺子可教。
不过他这一举,却险些把长孙无忌给气死。
敢情这混小子就专坑自己这位舅舅是不是?
这时候,李世民笑着拍了拍李秋的肩膀,“你这副春联呢,朕不能白要你的。”
“韦挺啊,替朕拟一道旨意去礼部。”
“过了正月之后,选一个良辰吉日,朕和皇后亲自为李秋和罗家丫头证婚。”
“他们一个是郡王,一个是功勋的女儿,平阳公主的义女,这规格,就按照亲王成亲时的标准去办。”
听到了自己的婚事终于有了眉目,李秋心中大喜,急忙谢恩。
而其他人,亲近李秋的,真心的替他感到高兴。
反感李秋的,则是觉得陛下宠李秋太过了。
说白了,李秋就是一个商贾出身,立了些许战功罢了。
有一个郡王的身份,已经是超规格了,如今竟然要按照亲王的规格去筹办婚事。
这岂不是同魏王、蜀王等人一样了?
这又让其他的那些连亲王都不是的皇子们怎么想?
不过,眼下这大过年的,李世民的心情又难得的这么好。
同时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这些人连一点异议都没有发出,他们犹豫了再三,还是放弃了进谏的想法。
随后,李秋就带着这个好消息回到了芙蓉园中。
这时候,武珝在武士彟的默许和纵容下,也已经偷偷的跑了过来。
当听到这个好消息后,整个芙蓉园内都是人声鼎沸,热闹无比。
其中,最高兴的就要属武珝了。
在被问及原因时,武珝很理所当然的答道:“你们两个终于要完婚了。”
“我当然是要非常的高兴了。”
“过了年节之后,武珝就十四了,必须要成亲嫁人了。”
“我现在什么都不求,只要能快点过门就好了……”
中午,他们吃的又是火锅。
在听到了众人昨日吃火锅后的赞叹后,最喜欢美食的她也是跃跃欲试。
同时埋怨李秋有这么好的菜式居然把自己给错过去了。
而当中午武珝终于吃到了这老汤火锅和薄如蝉翼的羊肉卷后,再一次美的大眼睛眯成了缝。
连连赞叹着好吃。
另一边,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王珪等人将春联再次悬挂于府门口后,再一次掀起了长安城内,百姓们争相围观、点评的热潮。
如今,他们就走街串巷,专门到这些朝臣官员家门口去观看春联。
热闹无比。
不过他们不知道谁家门口挂了,谁家门口没挂。
所以就奔着官越大,传说中的学识越深的人家门前去。
比如到了长孙大人家门口,呦,有春联,快来围观,品评一番。
下一个又到了宰相王珪家门口,呦,有春联,快来诵读,学习学习。
而到了宰相封德彝的府门前呢,呸,居然是空的?
这封德彝,还三朝元老,当朝宰相呢,居然连春联都不会写,还敢称什么大有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