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第441节

不是什么正规的宴会,权当是朋友间的相聚,也就轻松许多。

杜如晦看着李安之,疑惑道:“太子殿下莫不是把那羽绒服做出来了?”

李安之苦笑着摇了摇头,道:“这倒不是,此时叫杜大人前来,是另有它事。”

说罢,他便将妮妮写的那首诗摆在了桌上,摊开手说道:“还请杜大人过目。”

“清风万里送远游。”

“踱步逢人念念愁。”

“今夜月明天欲曙。”

“秋风吹雨下扬州。”

“这诗不是太子殿下所作吧?”杜如晦仔细读完后,当即问道。

李安之微微挑了挑眉,笑问道:“何以见得?”

杜如晦仔细品了品这首诗,轻笑道:“不说其他的,就单单看着字来说,太子殿下就写不出这样的字。”

李安之满头黑线:“??”

要知道这只是六岁的妮妮写的诗,而面对着这字迹,杜如晦就直接断定李安之写不出这样的字,那可不是啪啪啪的打脸吗?

要知道,这字迹可是李安之一生的痛!

不等李安之说话,杜如晦就说道:“再者,这首诗完全是为送别太子殿下下扬州所作,怎么可能是殿下所作的诗?”

这倒是大实话。

李安之继而问道:“那杜大人觉得此诗如何?”

“一般。”杜如晦当即说道,“不论意境还是遣词造句,都算不上绝佳。”

李安之轻笑道:“那若是我告诉大人,此诗是一位六岁的孩童所写的呢?”

“不可能。”杜如晦的回答干脆利索,道:“虽说此诗一般,但绝不可能是六岁孩童所能作出来的。”

“就算是六岁的太子殿下,都不可能写出这样的诗句。”

李安之满脸问号,不是,你们怎么啥事都要拿我比较?

再说了,什么叫六岁的我写不出来?

这话说得,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难道十六岁,二十六岁的我就能写出来了?

李安之轻咳了一下,把视线投向房玄龄,后者心领神会。

说实话,杜如晦越是如此表现,房玄龄心中就越是高兴,毕竟妮妮可是在他的指导下才写出这首诗的。

这说明什么?

除了妮妮天资聪慧以外,那更说明是他教导有方啊!

于是,房玄龄笑眯眯地说道:“杜大人,小了,格局小了!”

“这首诗的的确确是出自六岁的孩童之手,而且是我亲眼所见!”

杜如晦一脸震撼,他自然不会怀疑太子和房玄龄两人合伙来欺骗自己,当即问道:“此诗是哪位神童所作?”

李安之轻笑了下,说道:“是妮妮做的。”

此言一出,杜如晦更是震惊的无以复加。

还不等他反应过来,李安之便将自己真正的目的抛了出来。

“杜大人,这世间少的从来不是天才,少的是能够将这些天才发掘,并将其推到众人面前的人啊!”

第437章 比不起啊比不起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自古以来,华夏泱泱大国从不缺少天才,而缺少的是能够发现天才的人才。

虽说一直有什么是金子总会发光这种说法,但实际上就算是金子也需要挖掘才能发现其价值。

就像是妮妮,若不是跟了李安之在谌王府,而是一直流落在外,又岂能在六岁就作出诗句来?

扬州城老先生一贫如洗,尚且授书于桃李,视读书种子为重。

他李安之作为当朝太子,若是不做些什么,就连他自己都觉得无颜面对死在洪水中的老先生。

所以他此次找两位德高望重的读书人前来,为的就是商议设立私塾的事情。

虽说长安书局已下设学院,但实际上仍旧是以富贵人家的孩子为多,且极为排斥女童入学。

事实上,也没有几户人家愿意叫女儿去学府入学。

富贵人家请的起先生去府上授课,而贫苦人家则是到了年级就把女儿嫁了出去,更是不注重读书识字。

如此一来,也就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李安之幽幽叹了口气,看着一脸疑惑的杜如晦说道:“杜大人,这次请杜大人前来,也是想要商议设立私塾的事宜。”

“我想聘请杜大人为先生,设立以有教无类为根本的私塾。”

杜如晦蹙眉,有些不解道:“太子殿下此言何意?”

“如今长安学府广收学生,不论出身贵贱皆可入学,且学费也是极为便宜的,正可谓有教无类。”

“若是太子殿下设立私塾,岂不是跟长安学府有所冲突?”

谁知,李安之在听过这话后,却是摇了摇头道:“杜大人,若是我说想要让妮妮前往学府学习,不知大人所作何想?”

“荒唐,多此一举。”杜如晦不假思索道:“且不说太子殿下学富五车,太子妃是满腹经纶,根本不需要去学府学习。”

“就说那学府何曾收过女学生?”

“没错!”李安之长叹了口气,点头应道:“纵观历朝历代,大人可曾听闻过有女学生入学读书?”

“子曰:有教无类,何为有教无类?”

“对任何人都给以教育,不分高低贵贱,出身性别,但如今看来,长安学府可曾真正的做到有教无类?”

这几句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竟是叫杜如晦和房玄龄一时间也是怔住了。

妮妮眨了眨眼,看看杜如晦又看看大哥哥,然后拿起筷子夹了土豆丝,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

“好吃!”

小丫头不知道这番争论会对大唐的教育体制产生什么影响,但房瑶漪却是听明白了。

夫君这是想要让长安城乃至整个大唐的女子都有机会读书识字。

这话若是在旁人说出来,房瑶漪只觉得是痴人说梦,但如今自家夫君说出来,她却觉得并非是难于上青天的事。

毕竟,他是自家夫君,是为大唐带来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太子。

所以房瑶漪只是抱着李夏瑶安静地听着,既然是夫君决定的事,又并非是什么违背道德伦理的事,她都义无反顾地默默支持。

许久后,大厅内响起一声沉重的叹息。

杜如晦微微摇了摇头,表情纠结道:“太子殿下所说不无道理,自古以来近金童远玉女,女子确实没有太多读书识字的机会。”

“长安学府自然也没做到真正的有教无类。”

杜如晦话锋陡然一转,继续说道:“但正如老夫所说,自古以来的习惯,又岂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就算是太子殿下设立私塾,百姓心中根深蒂固的想法,又怎会轻易改变?”

此话倒也是事实。

古代的时候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一方面是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古代一般家庭都是没有很多资金去支持孩子上学读书的,更别提让女子读书了。

女子一生苦读,最后连个考取功名的机会都没有。在百姓看来,读书就是为了考取功名,既然姑娘不能考取功名,那就没必要去读书。

杜如晦摊开手道:“不能考取功名,百姓们自然不会让自家姑娘去读书了。”

李安之伸出手,捏了捏眉心,长呼一口气道:“杜大人所说没错,如果要让百姓从根本上去改变思想,那就要抛出对等的职位或是报酬。”

“其实总结下来就是就业问题。”

杜如晦:“……”

经典的说了等于不说。

李安之看着杜如晦古怪的脸色,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杜大人是不是以为我在说废话?”

杜如晦摇了摇头,一副看傻子的眼神道:“没有。”

李安之也不深究,转而问道:“敢问杜大人府上的丫鬟,工钱几何?”

杜如晦怔了怔,不知道李安之为何会问这些,犹豫片刻说道:“我府上有五个丫鬟,每个月工钱是每人二百文钱。”

二百文钱……

李安之想了想,把视线移向房瑶漪,轻声询问道:“夫人,谌王府的人工钱几何?”

房瑶漪略作思索,缓缓开口道:“谌王府的开支都是由皇宫里支出的,具体的开支我倒不是很清楚,大概是一吊钱左右。”

“不过渡酒肆的工钱我倒是算了下,光扇儿这半年就有将近五十两的工钱。”

首节 上一节 441/5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最风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