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第179节

李治李泰也是同样无语。

这个长皇兄这是在变相的夸自己呢。

李承乾却丝毫不觉得好笑,冷哼了一声,也不说话。

李渊初时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哈哈大笑道:“好你个臭小子,有老二当年那狂妄的样子。”

“不错,不错。”

“如此一来,过几个月的征讨吐蕃一事,我也就放心了不少。”

太极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只剩下几道沉重的呼吸声。

李承乾瞳仁里写满了震撼两个字,征讨吐蕃,这是什么时候决定的事?

为什么他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

而这个李安之不仅知道征讨吐蕃一事,居然还要领军!

同样的想法,亦是出现在李泰和李治的脑海中。

这意味着什么。

除了心大的长乐公主不明白。

在场的三个皇子确是很清楚。

如果这件事是父皇的主意,那么只有一种可能。

这是一场大唐稳操胜券的战争,同时也是给李安之,这个大唐皇帝的嫡长子镀金的一场战役。

待到加李安之归来,那么满载荣誉的李安之,才华冠盖长安的李安之。

在大唐百姓心中会上升到怎样的一个高度?

没人能猜得到。

到那时,李承乾,这个本不该坐上太子之位的太子,又该何去何从。

李安之满脸无奈,道:“皇爷爷,您就别再逗我了。”

“就我这本事……”

李渊笑呵呵道:“行了,你就别再推诿了。”

“这件事,是我与你父皇共同决定的,没得变。”

李渊何尝不知在这个场合提及这些,势必会将李安之推到风头浪尖上。

可他还是如此说了。

这些日子来,他虽然没有出过太极殿,但并不是对宫外的事一无所知。

所以在听闻李安之的事迹之后,他更加倾向于立李安之为太子的念头。

所谓长幼有序,这是亘古不变的一个道理。

尤其是在年长的李渊心里,更是如此。

既然你李世民还在犹豫,不如我来帮你添一把火。

“你们都还是第一次见面吧。”李渊朝着长乐招了招手,小丫头懂事的走了过来。

“第二次。”长乐公主竖起指头,乖巧地说道:“前些日子,长皇兄进宫时,曾在路上遇到过。”

李安之笑着点了点头,道:“是我与房姑娘一起来的那次。”

一提起房瑶漪,李渊突然想到了什么,笑眯眯说道:“说起房家丫头,我记得你们两人成亲的日子,应该很近了吧。”

说起这个,饶是脸皮贼厚的李安之,也没来由的红了脸,“算起来,只有五日了。”

“成亲好啊。”李渊笑眯眯道:“成亲之后,就有担子了,就不能像现在一样懒散了。”

李安之哭笑不得,说道:“皇爷爷说的是。”

——

立政殿内。

“嘶——”

正拿着大红布的长孙皇后玉手猛地一缩。

宫女顿时慌了神,赶忙说道:“娘娘,您是凤体,这做针线的活,还是交给我们来吧。”

长孙皇后轻轻摊开手中的红布,原是个被单,看着红布上已经完成大半的图案,她轻轻笑道:“我是皇后不假,但我也是谌儿的娘亲。”

“谌儿马上要成亲了,我这个当娘的不得给孩子做点什么吗?”

视线落在长孙皇后被针刺伤的手指,宫女脸上闪过一丝犹豫,略带迟疑道:“可是娘娘,您的手……”

“行了,沉玉,我知道你担心我。”长孙皇后脸上带着笑意,看着手中的被子,眸中满是慈爱,“若是交给你去做,这还是我这个当娘的心意吗。”

第150章 假账?

陛下在文武斗和庆功宴上说过要赏赐,势必需要从国库里出些银子。

一牵扯到银两的问题,户部就有些头大了。

假账的事情一直并未解决,国库即将亏空是无法掩盖的事实。

翌日……

户部的官府内,人声嘈杂,度支司衙门早已被千牛卫把守起来。

若是没有陛下的手谕,便是一只蚊子都别想飞进来。

今日一早,长安户部的所有官员都被调到衙门里。

而起因正是李世民所下达的死命令,在假账的事情没有查出来之前,所有官员吃喝拉撒睡,全部在度支司衙门解决,谁都不得例外。

五十余名户部官员现在皆暂时担起核账官,一个或是多个坐在案牍前。

而每张案牍上面的账册,都是堆积成小山一般。

房玄龄此时也暂且放下了自己手头的事务,来到度支司衙门,算是担任监督一职。

没有过多的废话,众人在草草吃过饭后,便埋头在繁杂而又无序的盘账工作中。

度支司衙门内,一时间都是算盘的清脆声响,以及翻阅纸张的声音,交错响起。

这种紧张的氛围,只是看一眼,就让人头皮发麻。

更别说那一屋子密密麻麻的账册了。

千余账薄,想要抽丝剥茧找出造假的地方,谈何容易。

单单赋税收入一项,就要耗费许多时间。

萧瑀身为户部尚书,这重担显然就压在了他的身上。

埋首在账册中,时间转瞬即逝。

到了午时,萧瑀头昏脑花,抬起头来,长叹了口气。

房玄龄咂了口茶,看向萧瑀,道:“萧尚书辛苦了。”

“这么多账本,核查起来其实有些费心神了。”

萧瑀露出丝苦涩的笑容,叹道:“为朝廷做事,累点也没什么。”

房玄龄想了想,突然说道:“萧尚书,我方才突然想到,若是查赋税是否造假,是不是可以用这么一个法子。”

“查一下去岁和今岁各地的史料,查天灾人祸,然后和赋税的增加和减少做一个比较。”

“如此一来,是否能查出一些端倪?”

“史料?”

萧瑀眼前一亮,有些豁然开朗的意思。

是的……

赋税可以造假。

但是各地的史料却是不会造假的。

通过天灾人祸的史料,可以反映出一处地界的粮食产量,从而反映出赋税的高低。

若是去岁并有天灾人祸,而今岁天灾人祸较少,但今岁的赋税却比去岁少的话,就能轻而易举的盘查出究竟是哪儿做了假账。

萧瑀大喜道:“不愧是房大人,此法确实省力不少。”

房玄龄笑着摆了摆手道:“只是比正常核帐稍微节省了一些时间罢了。”

萧瑀忙道:“一点点时间,对于我们户部来说,也是很珍贵无比了。”

此话说的不假。

眼看着李安之认祖归宗的事就在近前,紧随其后又是李安之大婚。

这一堆子的事情,都堆积在这一段时间了。

而且每一项的支出,又都要户部走账。

首节 上一节 179/5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最风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