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第100节

再加上之前在长安听闻过他的美名,心中也是对这个便宜外甥倍感满意。

楼上的雅间容不下那么多人。

一众人商量之后,便分成两拨。

长孙无忌与杜房二人一桌,其他人便在另一个雅间。

既然这么多高官都在,李安之也不好意思让裴大人再在前头忙活。

只不过裴大人说什么都不愿意在渡酒肆吃食,找借口离开了。

待众人入座后,李安之客套几句便又去忙活了。

见到李安之离去,杜如晦才捋着胡须笑眯眯问道:“长孙大人,以为此子如何?”

长孙无忌语重心长道:“只一面,看不出什么。”

“不过这小子确实长得与陛下有几分相似。”

“那长孙大人觉得,这小子跟房丫头般配与否?”杜如晦这老家伙是想着办法给房玄龄添堵。

房玄龄没好气地瞪了杜如晦一眼,道:“杜大人,家女跟小李公子的婚事,可是陛下和娘娘亲指,岂有不般配的道理?”

杜如晦嘿嘿笑道:“房大人所言极是,这二人乃是天造地和,情投意合的一对。”

“连房丫头那贴身丫鬟都跑来渡酒肆帮忙了。”

“啧啧啧……”

“杜如晦你这老贼……”房玄龄听出话中调侃的意思,瞪着眼骂道。

长孙无忌捏着茶杯笑吟吟地看着两个老小子斗嘴。

过了会儿,俩人斗嘴斗乏了。

长孙无忌喝着茶,慢悠悠地开口问道:“我听坊间传言,李安之能文能武,心性谦逊儒雅,可谓是把他夸上天了。”

“但毕竟是坊间传言,真假参半。”

“二位跟李安之那小子相识时间久,在下有些好奇,李安之究竟是怎样的人?”

怎样的人?

这不就是间接地问两人对李安之的态度吗?

若是李安之只是一介商贾,两人倒可以毫无顾忌地直言。

但偏偏李安之是位皇子。

两人的地位特殊,这说好说话,都代表着两人的态度。

人老成精。

杜如晦笑呵呵道:“怎样的人不好评价,不如我把小李公子的事迹跟长孙大人讲讲。”

“大人心中自然有定数了。”

接着,杜如晦便将李安之最近所遇到的事,悉数讲了一遍。

长孙无忌在一旁听着,眉头渐渐锁起。

尤其是听到崔氏发难这一事,更是脸色冰冷。

他只是大约听过此事,但事情的缘由不是很清楚。

如今听到后,长孙无忌冷笑连连,“怪不得陛下要对崔氏动手。”

“这崔氏真是胆大妄为,着实该查。”

毕竟是自己的外甥,在他眼中,于情于理,这李安之都是处于无错的一方。

“不过这小子倒是让我吃惊的很啊,先不说那赈灾的法子,就说那活字印刷术。”

“其实原理很简单,但你说为何我们就是没人能想到呢?”

房玄龄笑道:“其实说起来也不难解释。”

“我说句不合时宜的话。”

“两位大人都是身居高位,朝上的大事,朝下的琐事缠身,哪有心思去研究这些?”

“这也并不奇怪。”

但除了他们这些朝廷的官吏,其他也没人能想出来这个法子。

关于这点,心知肚明,但几人都没有提及。

也就在几人谈笑间,李安之端着千金醉过来了。

长孙无忌的身份,他刚才已经知晓。

但还是跟老李夫妇一样,既然你不愿意先说,我也不主动提。

不然总显得我是倒贴上去的。

李安之端着千金醉笑道:“诸位大人在聊什么呢?这么投机?”

长孙无忌笑道:“这不是说一下朝中的大小事。”

“最近这突厥就像是苍蝇一样,没事就来叮咱们一口。”

“也没啥大动静。”

“着实是烦得很。”

李安之哦了一声道:“这不好办,直接去打他不就行了。”

听闻此言,三人齐齐笑了。

打仗一事,哪有说的那么简单。

出兵的策略,可能潜伏的危险,将领任命等等,都是需要仔细商议,权衡利弊的。

第85章 大唐何愁不兴

长孙无忌笑道:“打仗这事,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什么时候打,多少人,用什么兵法。”

“这都是要经过商榷的。”

李安之随口道:“就今年八月份,就是征讨突厥的大好时机。”

听闻此言,长孙无忌顿时脸色郑重起来。

征讨突厥一事,确实是朝中近些时日商讨的大事。

而贞观八月征讨突厥,正是昨日夜里,陛下与他私下提出的想法。

这小子是怎么知道的?

长孙无忌道:“此话怎讲?”

李安之哪儿知道为什么,贞观三年八月,李世民令李靖、张公谨征讨突厥,多部降唐。

这是史书上记载的事。

李安之对兵法什么的一窍不通,他能说出什么。

不过话都说到这儿,李安之也不能继续说啊。

稍作考虑之后,李安之硬着头皮就往下编了。

“长孙大人,据我所知,突厥内部,颉利和突利两个可汗主张各不相同,所以势必会产生分歧。”

“突利可汗想要自立,所以拉拢突厥各部落对抗吉利可汗,突厥这阵子一直都在内乱。”

“突厥的优势是什么,进可攻退可守的轻骑。而到了八月份,北方即将进入寒冬,突厥各部落要进行屯粮,屯草。”

“而此时各部落势必会为了草场或是水源进行争斗,此时突袭,倒是能打突厥一个措手不及。”

“如今突厥人占领了梁师都的地界,盘踞在朔方,打下一个朔方,还是容易的。”

长孙无忌说道:“此法有一定道理,但终究是纸上谈兵,攻打朔方确实不难,但若是吉利退而不战。”

“如此一来收获甚微。”

“突厥人只要退守漠北,漠南的天气就像是婴儿的脸,说变就变。”

“突厥人对大漠了如指掌,若在神坠下去,我大唐不知要损失多少兵士。”

这也是昨日陛下在提出攻打突厥时,长孙无忌所担心的一点。

李安之笑道:“所以要打赢这场仗,我们就要多算他们一步。”

“突厥人若是从朔方撤退,那么会退到哪儿?”

李安之以筷子沾水,在桌面缓缓写下两个字:碛口。

“碛口是突厥军队能够休憩的唯一地方,而碛口易守难攻,只要突厥人先一步占据此地,我大唐要想打下来难于登天。”

“既然如此,何不事先派出一批军队,在碛口埋伏。”

“如此一来,就像是瓮中捉鳖。”

按照史书记载,唐朝平定漠南东突厥势力的决定性战役,就是在碛口之战。

根据记载,颉利北逃,李靖等决计歼灭颉利,遂用唐使者至突厥营地安抚突厥之机唐使者至突厥营地安抚突厥之机,率精骑万余,携20日粮,追击至阴山(今大青山),俘千余帐。

首节 上一节 100/5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最风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