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我摊牌了,我的岳父是皇帝 第314节
林胖子一边笑容满面的收钱,一边把《大明时报》递交给这些学子。
才半晌功夫。
林胖子带来的五十份《大明时报》就销售一空。
“好了,各位,《大明时报》都卖完了,等下一期的《大明时报》发行,我再过来。”
林胖子说完,就从拥挤的人群中挤了出来。
然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林胖子还是觉得早点走为妙。
要是等时间长了,《大明时报》发行的消息传到了青阳书院。
当他们得知,一个铜板一份的《大明时报》,林胖子卖给他们十个铜板。
很可能,那时候林胖子就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林胖子走后不久,《大明时报》发行的消息就传到了青阳书院。
于是。
青阳书院的这些学子也就知道了什么叫读报人。
也知道了读报人会在饭店,酒楼,茶馆这些人流密集的地方,向店里的客人读报。
大家更是知道了原来一份《大明时报》,只需要一个铜板就可以买到。
当知道这一点的时候,从林胖子手上购买过《大明时报》的学子,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
“这个死胖子,心真黑,一文钱一份的《大明时报》,转个手,就卖我们十文钱。”
“这些奸商就是这德性,唯利是图。”
“下次最好不要让我碰到那个奸商,否则没他好果子吃。”
“等下次读报人在酒楼读报的时候,我们可以派一个人过去,买几十份《大明时报》回来。”
第284章 人情世故
老于头在茶馆读完报后,就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了。
毕竟老于头岁数也不小了,一下午的口若悬河,让老于头的精力也吃不消。
所以。
一完成官家交代的任务,老于头就回家了。
他准备在家好好休息一会,养足精神,然后就去打铁巷,给那里的老百姓宣读《大明时报》的新闻。
老于头的家在青衣巷,严格说起来,青衣巷那不是老于头的家,只是老于头的一个临时住所。
老于头没有家,他的家人都早已死去,就剩下他一个了。
他也是靠着说书,才一直维持生活到现在。
要不然,老于头早就撒手人寰了。
在青衣巷,老于头租住在一个大院里。
这个大院里面租住了好几户人家。
而老于头就租了一个不大的房间,那是他睡觉的地方。
至于做饭,上茅房这些,都在院子里进行,院子是大家共用的地方。
老于头一回到青衣巷,就有左邻右舍打招呼。
“哎啊,这不是老于头吗?老于头回来了?”
“听说今天朝廷发行《大明时报》,老于头你这是读完报回来了?”
老于头尽管不想说话,但出于礼貌,还是回应了这些左邻右舍的问题。
“嗯嗯,刚刚在茶馆读完报,就回来了。”
街访们羡慕道:
“老于头,你这是时来运转啊,都这个岁数了,没想到还可以被朝廷收编,成为朝廷的人。”
“就是啊,要是早知道说书人可以被朝廷收编,我早就让我家那小子跟着老于头学说书了。”
“可惜,可惜,我们没有赶上好时候啊!”
对于大家的恭维,老于头没有在意,笑了笑没说什么。
说什么他都不合适。
自从左邻右舍的街访知道他被朝廷收编后,平时就时不时的有这些话语。
老于头也早就习惯了,见怪不怪。
这也难怪。
原本老于头就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平民老百姓。
没想到。
有朝一日,天下掉馅饼。
朝廷把老于头收编了,从此之后,老于头就是官家的人。
这样的落差,难免让这些左邻右舍感到心里不平衡。
原本大家都是一样的身份,就是平民老百姓。
可现在,你老于头成官人了,高高在上。
而他们还是普通老百姓。
这样的心里落差,怎能让他们不羡慕嫉妒恨。
所以。
这些街访平时对待老于头的态度。
有尊敬的,有羡慕的,有嫉妒的。
对于这些,老于头看的很淡。
他都已经这个岁数了,什么样的人情世故,他没有经历过。
对于街访的羡慕嫉妒恨,老于头早已不会放在心上。
他剩下的时间也没几年了,只想安安稳稳的度过余生。
不想和别人再有什么纠缠。
老于头和左邻右舍打过招呼后,就向自己的家走去。
老于头刚一进门,就有一个瓷实的妇人声音响起。
“啊,老于头回来了。我这正准备晚饭呢,等会你不用开火了,直接来我家吃,也就多添加一副碗筷的事。”
听到张婶这么热情,老于头欣慰的笑了笑。
“那就麻烦张婶了。”
张婶毫不在意,大气道:“这有什么,不麻烦。”
这张婶一家和老于头都租住在这个院子里。
平时张婶豪放大气,对待院子里其他租户也比较热情。
张婶见老于头这么大岁数了,还是一个人。
经过和老于头交谈得知,张婶知道了老于头凄惨的身世背景。
原来,老于头一家死得就剩他一个人了。
自从知道这一点后,张婶平时就对老于头多有照顾。
比如,平时偶尔帮老于头洗个衣服。
甚至于还会时不时的邀请老于头去她家。
这样的恩情,老于头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所以。
老于头说书赚取银子后,会买些小点心小礼物送给张婶的孩子。
礼尚往来,恩情同样如此。
老于头活了大半辈子,这些人情世故还是懂的。
老于头可能没有感受到,张婶今天对他的态度比以前要恭敬了。
以前。
张婶虽然对老于头很热情,这也是看在他是一个孤家寡人,再加上是一个手艺人的份上。
也仅仅是热情而已,再没有其他的了。
上一篇:大秦:老赵,我真的不是仙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