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三国开外挂

我在三国开外挂 第218节

这个听起来到也是一个方法。

矮哆接着又道:“大王,现在东莱军占了仁城,控制了北面的大河,怕是有阻断东濊国派援兵救援我国的想法,所以我们的援军只有辰韩国与弁韩国了。”

嘶,听这样一说,众人仿佛开窍了。

是呀仁城被汉军拿下,汉军的水军封锁了北面的大河,东濊国的军队根本南下不了,还怎么支援他们。

“继续说下去。”马韩国国王的不安越来越大了,迁都南下的意愿也越强了。

接矮哆这才又道:“大王,现在平泽城、群山城、瑞山城、黄岛城、江景城,都被汉军攻占,一但汉军派军队深入国境,攻下沃川,那么我们南下的路就封死了,如果他们继续向东部,北面派出一支军队攻下忠城,南面的攻下闻城,那么我们就彻底被封死在了王都。”

众人哑然失色。

矮哆继续又说:“一但被封锁在国都,汉军四面围攻,若坚守等来各邦城军队及两国援军,尚有一线生机,若等不及……”

不用这人在说下去了,众人以经脑补了血染王都,成为阶下囚的场景了。

前面提过,正面对决他们肯定不是汉军的对手,所以不管是野战还是攻城坚守,败的概率有九层以上。

即使最后嬴了也是惨胜,而且胜利的果实不属于他们,而是其它邦城,那时王族灭了,还有马韩吗?

肯定是没有的。

南部那几个实力强大的邦城早就有不臣之心,这个时候会不会坐视王族灭亡,然后取而代之。

这是马韩国国王需要慎重考虑的。

其它人要么是忠于马韩国国王的,要么也是王族,或者是跟王族息息相关的。

所以纷纷说道:“大王,要迁移王都……”

“好吧,既然大家都赞成,那就迁移王都到金泉城。”

金泉城靠近辰韩国与弁韩国,在整个半岛南部的中央,既适合实行拖字战略,也容易得到两国的援兵支持。

于是马韩国国王下令弃都南下,整个王族搬离了王城。

“威海侯,哼哼,等着吧,我有袁家的支持,一定会让你头破血流的回去。”矮哆看着被烧掉的王都,痛心疾首的同时,眼中也满是熊熊的烈火,嘴角却不自然的勾翘了一下:

“等我们马韩国打败了大汉,必将一统三韩,恢复昔日的辰国,而我矮哆也必将留名千古……”

第136章 田丰的提示

“马军撤走了?”

许定有点意外。

回报的人说道:“主公,马韩国国王下令,坚壁清野,焚烧了王都,带着王都的人撤向了金泉城。”

“有意思,这个马韩国国王有点魄力跟远见。”许定听完后略微调侃的笑道。

郭嘉道:“主公,马韩国虽然只是弹丸小国,不过能想到这一点的肯定不多,我猜这并不是马韩国国王的意思,可能是出使过大汉的某个人向其提了建议。”

虽然不可小觑天下英雄,在小的地方都有能人,不过马韩国自.焚王都,迁往金泉城的这份远见,他觉得以马韩国这种井底之蛙,是不可能有的,所以断定是出使过大汉,接受过大汉先进思维的人提出来的。

“奉孝分析得极有道理,只是这些都不重要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什么阴谋诡计也不过是浮云。”许定极为自信的说道。

东莱军要拿下马韩有数十种方案,每一种都很完美。

“那主公我们要派兵追击到金泉城去吗?”第五军的副都尉管亥问道。

许定看向郭嘉,郭嘉道:“管都尉,我们不用追到金泉城去,只要拿下沃川就好,既然马韩国想坚壁清野,实行久拖战术,那么我们也来一个以攻代守便好,在他要守的地方我们也守,在他要退的地方我们进攻,步步蚕食。”

“这样……不是中了对方的鬼计吗?久拖对我军不利,当速胜,快速的消灭马韩国的军队,如此才能稳固所占之地。”管亥不解的问道。

许定笑了笑,然后还是郭嘉来解释道:“不!管都尉你理解错了,我们并不需要速胜,我们不是来攻掠这土地的,我们是来占领,长久的管理治理的。

敌人退了正好可以集中一起歼灭,腾出来的空地,我们可以建新城池,我们有无数的屯田兵,他们可以开路劈山,可以翻整土地,可以建城铸堡。”

管亥好像明白了郭嘉的意思,于是说道:“所以托得越久,对我们越有利,而对方却更头疼,最后急于决战反而是他们,这样我们都不用去找对方,对方会主动送上来交战,我们反而可以逸以待劳,以守为攻。”

“没错,管都尉真是聪明,一点就通。”郭嘉笑着夸道。

管亥摸摸后脑憨厚的笑道:“奉孝先生谬赞了。”

“既然马韩国不珍惜自己的王都,那么我们就好好管理这个地方吧,传令回去让子农他们蹬船过来建一座郡城。”许定旋即下令道。

接着大军往沃川城挺进,而这里同样被马韩国所弃。

不过城没有烧掉,毕竟这不是马韩国国王或者是他们王族的城邦,原城主自然舍不得烧掉。

攻下了沃川城,许定留下第三军都尉,然后带着第一军与第五军都尉南下。

还是一样的战术,先利用水军优势突袭登陆,在后袭击一个又一个的城邦,半个月后,整个马韩国的东南部全部被东莱军攻占。

攻占城池数多达45个,俘虏土著民众达14万。

这下马韩国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九个城邦,分另是金泉城、闻城、尚城、茂朱城、南原城、长溪城、安义城、忠城、堤城。

首节 上一节 218/19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神话之气运之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