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847节
“你的意思是,胜利对我们的好处微乎其微?”
“费南迪想要吞并安南的各个港口,还有广州、澳门、潮州,他们恨不得吞掉半个明朝,这一点我表示很担心”
科恩眼中闪烁着锋利的寒光,他说道:“你不用担心,等这一次对明朝的战争结束后,我们就该发动对马六甲的战争了。”
“对了,西班牙人呢,他们愿意出动多少战船?”
“他们可以说可以出动100艘。”
“确定吗?”
“不确定,都只是口头通知。”
法克犹豫了一下,又说道:“总督阁下,有一个坏消息要通知您。”
“什么事?”
法克又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阿尔克斯阁下……”
“阿尔克斯怎么了,他不是跟一些汉人商人去了明朝么,还说要去北京去谈一笔大买卖。”
“阿尔克斯阁下,他死在了北京。”
法克看到科恩脸上的表情逐渐凝固,然后变得阴沉,在短暂的沉默后,他如同一头狮子一样咆哮起来:“你胡说八道什么!法克阁下,注意你的言行,小心我毙了你!”
“总督阁下,这是泉州港送来的信,汉斯·普特曼斯阁下已经确认了此事。”
痛失爱子的科恩,突然仿佛像抽干了灵魂一样,整个人呆立在那里。
这是一个铁血强人,他一手建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远东的所有霸业,形成了对葡萄牙人和西班牙的殖民威胁。
他屠杀爪哇的土著,杀人不眨眼。
但是此时此刻,他脸上粗犷的线条,也变得扭曲起来,他强行压制着痛苦。
仿佛一瞬间,他苍老了二十岁。
“谢特·法克中校!”
“总督阁下!”
“我觉得采取那个疯狂的战略,来对明朝采取报复!我要对明朝采取惨绝人寰的报复!我让他们付出代价!”
“总督阁下,那个战略的风险很大!”
科恩目光中聚集着仇恨,他压低声音说道:“没关系,只要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给的战船足够!”
“我们可以快速出现在台湾,那个时候,必然吸引来明朝所有的战船,广东愿意里应外合,在澳门切断明朝从安南的粮道,也必然给明朝海军沉重的打击!”
“当明朝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台湾和广东的时候,我的战船继续北上,进入他们的上海港,我要血洗上海,让明朝皇帝付出代价!”
说到最后,他几乎是咆哮出来的:“我要为阿尔克斯报仇!”
七月二十九日,乾清宫。
张嫣脸上的潮红尚未褪去,为崇祯整理好衣领,说道:“一定要亲自南下吗?”
“这一次比较特殊,关乎到大明朝此后百年的国祚,一定要南下。”
“答应我,不要出海。”
“不出海。”张凡搂住张嫣纤细的腰,感受着她均匀的呼吸,“宫里的事,有你和婉言在,朕不担心。”
“可以带我去吗?”
“你想去?”
“想。”张嫣笑道,“你曾经不是答应过我,带我去看天涯海角?”
“那就一起去。”
崇祯准备了一番,他要去的是上海。
战争越来越近了,这一次的战争,可能中心是在台湾附近,但会辐射到安南,甚至泉州和上海。
这是一次国运之战,大明朝这么多年的改制,尤其是工业产能稳步提升,开海新政打开,都是为了对海洋的扩张。
这一次赢了,就意味着制海权的全面提升。
你以为崇祯是去亲自指挥海战这么简单的吗?
不!他是去找赵清月的。
第879章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进入八月(农历)后,北方的酷暑逐渐淡下去。
华北平原的农作物一望无际,和平年代,大兴水利后,农业会一年一年的稳定发展。
所望之处,田里到处是正在劳作的农民。
由于辽东战事的结束,山东一带的生活也安定了下来。
再也没有人在乡里去征兵了。
年轻的小伙子们不必再拿起刀剑,而是扛着锄头,推着铁犁,心满意足地在田中劳作。
女子不必再担心丈夫上前线,孩子也不必再做梦梦见自己的父亲战死沙场。
多年的新农政下,农民自家的粮食也慢慢充裕。
崇祯看见一队由骡子和驴拉着板车组成的长长队伍,在水泥路上行驶。
板车上堆满了大包小包。
赶车的车夫正在哼着小曲,还有十来岁的小孩手里捧着一本小人书,正在专心致志地看着。
最前面拿着一匹马的人,正在引路。
这是这个时代典型的粮商。
他们活动在村里乡间,用有限的运输里,收集粮食。
例如此时正在济南附近,他们会将这些粮食集中运输到济南府粮食局组建的据点,在那里卖个可以接受的价钱。
济南府粮食局则将部分粮食囤积起来,部分运输到济南城售卖。
这是一条已经成熟的产业链,由民间和官府相互配合组成的,是大城市慢慢崛起的时代,必然的产物。
不过,它的效率不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由于朝廷在西北大量扩充军队,漠南也维持着不少骑兵团,所以马儿不是主要的运输工具。
骡子和驴才是随处可见的。
当然,这种产业链的成熟,也是依托于前些年朝廷在华北和华东修建的水泥公路网。
崇祯走上前,问最前面那个骑马的中年男子:“这位老乡,你这托运的是粮食吗?”
那中年男子打量了一眼崇祯,见崇祯带着一大群人马,非富即贵,连忙说道:“是啊,准备运到济南城。”
“你这粮食,卖的什么价格?”
“我们直接卖给济南的粮食局,每石0.3两。”
“那你这多少钱收的呢?”
这也不是什么商业机密,因为这一行都有行业价,很多收粮食的商人都得遵守,否则市场乱套了,大家都没有饭吃了。
“我收的是时候0.2两每石。”
崇祯算了一下,他这样的小粮商,如果运输500石,也就是6万斤,可以赚50两。
刨去人力物力的成本,走一趟大概可以赚20两。
20两已经很不错了,要知道现在在城里务工的工人,一个月也就是2两的工钱。
这种小老板,跑一趟可以赚20两,显然已经超过绝大多数人,一年跑了四次,就是80两。
但是他们的风险也不小,例如下雨,或者遇到山贼强盗,粮食就折损。
崇祯说道:“还不错,可以赚个几十两。”
那中年汉子叹了口气说道:“赚啥银子,公子,咱们这都是苦力活,而且这水泥公路得收过路费,走一趟也要交1两(约650元),这还是小头的,就我从这里到济南府后,还有人专门收买路钱,得交5两银子。”
“买路钱?5两!”崇祯有些惊讶。
他是知道的,华北和华东的公路网,过路费并不算太高,1000里路,也只需要2两银子。
按照这个账来算,一年如果走100万人次,收入就是200万两,15年3000万两。
15年可以回本。
后续的维护费比之前的修路费肯定是要低,按照整体来算,30年可以达到盈亏平衡,真正开始赚钱。
这是国家对公路的投资建设盈亏模式。
但既然是国家投资修建,就不能只看投入和账面的收入。
最主要的是,它带动了华北、华东的商业大发展。
例如眼前这个中年男子这种小型粮商,在过去的传统时代,是很少见的。
各地之间的隔阂非常明显,粮食一般不会流通。
除非水运网很发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