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783节
众人心中多少还是有些疑惑,但听皇帝的话,逻辑上是没有问题。
现在通了几条主干水泥道,但根本不可能满足整个陕西省。
要知道,陕西省有11个州府,数百个县。
在农业时代,自然是陕南更好一些,有大量的良田、茶叶,还有各类农作物。
但问题就出在给甘肃和宁夏调度粮食上。
调度粮食,有大量的浪费和损失,给原本就不富裕的陕西雪上加霜。
见诸位还是疑惑,崇祯说道:“北京现在正在修铁路,陕西铁路局也将成立,一旦铁路修建完成,从江汉平原的粮食,将源源不断运输到陕西来,不会有问题的。”
“陛下,为何铁路?”
“等修好了诸位就知道了,诸位现在先把心放在肚子里。”
为什么说铁路修好了问题迎刃而解?
你想想啊,两条铁路来回,可以开条十几班列车,源源不断托运。
人工托运有风险,人工还要消耗粮食,而且还慢。
铁路一上,陕西的粮食还愁?
粮食问题一解决,再把徭役一步步取消掉,还愁?
人类社会里有几个重要节点。
这几个重要节点是制约社会形态的关键点。
一是生产力。
二是信息技术。
当生产力提升了,生产效率提高,平均每天生产的商品更多。
当信息技术提升了,整个社会的交流效率空前提升,商业的成本降低、效率增加。
其实交通的完善就可以归类到信息交流的完善。
皇帝给了一颗定心丸,大家也没有再去多问。
施凤来就等着北京科学院的人过来成立铁路小组。
据说这事武昌和北京都开始干了。
接下来,崇祯就在长安待着。
长安也不是完全没有发展,新城区也都规划出来了,至少西京大学现在已经招募了许多学生。
而陕南的一些粮食也会托运到这里来卖,不过不便宜,要到1两银子一石。
要知道,北京现在的粮价是0.5两一石。
为什么陕西粮价高?
因为粮食数量不多啊。
北京的粮价,是靠安南省那条新航线不断运输粮食过来,才打下来的。
等湖广省建立了到长安的铁轨,武昌建立一条,荆州建立一条,源源不断输送,陕西的粮价必然也会降下来。
就在崇祯在长安视察的时候,辽北捷报已经传到沈阳城。
最重要的是阿勒楚喀城被拿下了。
阿勒楚喀城一旦被拿下来,意味着城镇的建筑可以继续往北。
袁崇焕立刻就开始在北部军区总督府规划辽北第二批城镇的建造。
只有把城镇都建起来,那些土地才真正意义上归朝廷管辖,否则不出半年,建奴必然又回来。
经过三天三夜的高密度会议,北部军区总督府得出了一个结论。
想要建立第二批城镇,就必须再次动员三十万人。
那么问题来了,第一批建立的十座城镇,难道把人都调走?
城镇空了,即便建成了又有什么用?
要知道,这些已经建立起来的城镇,已经开始和辽东的城镇有商贸往来。
现在贸然把人抽走,显然不合时宜。
而且那些都是中央军编制,袁崇焕要调动也不是不可以,得走特殊流程。
这流程一来二去,好几个月就过去了。
最后会议决定,动员大部分北部军区的预备役到辽北去。
一共差不多十八万人。
这事暂时可以用来推进下去。
但是,何可纲对辽北做了一个总测算,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什么大问题?
辽北的阿勒楚喀城(哈尔滨)已经是朝廷目前能够有效覆盖的最北边。
再往北,粮食可能扛不住。
等等!
东北不是有名的黑土地吗?
而且那里可是东北平原啊!
的确是肥沃的黑土地。
但是在明朝,大部分都还没有被开发出来。
例如现在修建第二批城镇,就必须源源不断运输粮食过去,保证工兵们的饮食、生活。
后期可以开荒,但这不是玩游戏啊,不是按一下按钮,田就出来了的,开荒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大量的粮食从辽东源源不断输入辽北。
则必须修建水泥路。
但由于辽北的冬天漫长,一年之内能够高效运输的时间不多,这又桎梏了粮食的运输效率。
于是何可纲这么一算下来,好家伙,阿勒楚喀城就是有效辖制的极限了。
如果建奴再往北边躲,就真的没有办法了。
第811章 建奴不灭,何以家为!
辽东一边开始着手调度军工,一边开始写汇报给北京。
其实当领土大到一定的程度了之后,还想要有效控制,就必须有更加高效的交通工具。
否则就只能像汉唐那样,设立都护府,以羁縻制度来影响那个地方。
真正想要将那个地方长期变成华夏的领地,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张凡想要的并不仅仅是都护府。
如果是都护府,他根本不需要动员那么多人,在冰天雪地里施工。
只需要大军兵临阿勒楚喀城下,把城门轰开,然后在那里安插一支军队,维持秩序就可以了。
只需当地老百姓的税,肯定是当地领主收,当地领主再上交给都护府一点点。
而当地底层的舆论、司法也都掌握在领主手里,朝廷想要动员底层老百姓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都护府制度的特点。
只有建立城镇,迁移汉民,开发农田,修建大量的水泥路,开通铁路,才能将辽东和辽北在经济和文化上紧密联系起来。
时间飞逝,转眼三天过去了。
王徵开始在沈阳大刀阔斧组建铁路局,带着从北京过来的技术人员,又招募了一批民间工匠,就开始整起来。
顾炎武的鞍山钢铁局里则日夜赶工。
这个时代,还只有一小部分人见过火车跑,就是在制造局的校场上做实验的时候。
而准确的来说,还没有人见过投入实际使用中的火车。
他们当然不知道这东西意味着什么。
铁路一旦真的修建起来,大明朝对遥远疆域的管理和控制,将是划时代的。
就在新一轮的捷报从辽东总督府送往北京的时候,李定国的2000铁骑已经越过了广袤的东北平原,进入到大兴安岭地区。
这一路过来,夏风中无边无际的绿野,让人心旷神怡,让人心胸开阔。
有人说,新政时代,名将如同天空的繁星一般涌现。
前有令建奴闻风丧胆的卢象升,后有收复安南的孙传庭和秦良玉。
南有东南海域的郑芝虎、郑芝豹等人。
西有洪承畴、曹文诏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