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664节

注意哦,是在全员士兵面前完成的。

这是为什么?

这是在给全体将士们做示范。

这就完了没?

还有。

随后有跳出一些普通的尖兵,他们站成排。

皇帝一个个和他们对话。

对话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关心他们的身心,关心他们的家人,肯定他们的战功。

当然,这些崇祯事先肯定是做好了功课的。

这样才能真正让军队感受到皇帝的关怀,感受到归属感。

等检阅完军队后,崇祯又单独和郑芝豹聊了一会儿。

崇祯说道:“拿酒来。”

下面的人端上来两杯酒,崇祯拿了一杯,递给郑芝豹。

郑芝豹也没有想到皇帝这个时候会突然跟自己喝酒,并且亲自递酒给自己。

他连忙双手接过来,并且就要跪在地上,被皇帝一只手抓住手腕:“郑爱卿不必多礼。”

被皇帝亲自搀扶,郑芝豹更加感动。

“陛下,小臣……”

崇祯另一只手拿过来一杯酒,他说道:“之前你收复台南,是大功一件,朕本打算当时就召见你,只是辽东事态紧急。”

郑芝豹本来是不太服朝廷的,毕竟郑家莫名其妙就被拆解了。

后来也是身不由己。

但去年年底,郑芝龙进入军委会,郑芝豹的想法就变了。

现在,他见到了皇帝,皇帝今天的行动,更让他诧异。

“朝堂的事很复杂,东南能够太平无事,也多亏了你们郑家,朕知道郑家牺牲了很多,朕不会亏待你们。”

你看,三言两语,责任先推给朝堂的党争,朕也没有办法啊!

然后又开始肯定郑家的功绩,随后又开始表态。

其实,搞垮郑家是他皇帝一手推动的。

没点曹操的手段,怎么管理这么大一个国家?

“南洋并不太平,以后还需要爱卿多多辛劳。”

皇帝语气说得诚恳,实际上南洋的海军局势他心里早就有数。

怎么可能要郑家的人填满大明海军?

至少南洋海军得有孙传庭、张煌言等人的重要地位。

这些想法,郑芝豹当然是不知道的,他非常感动:“为陛下万死不辞!”

接下来东征军团的训练,需要郑芝豹来完成,郑氏兄弟是打海战的好手,这一点没有什么好怀疑的。

而且郑芝豹对日本也很熟悉,由他率领一支大军,是最好不过的。

不过这一次东征的主帅崇祯已经想好了。

当然是郑芝龙,没有人比他更合适。

让他来实实在在刷一次大战功。

以后入主军委会是最好不过的。

但是问题来了,郑芝龙即便成了元帅,也不可能管理整个大明的军政。

因为随着军队继续扩大,元帅一职肯定要开始分设多人担任。

例如陆军元帅,海军元帅,甚至第一集团军元帅,西征军元帅等等。

军队的编制,要随着军队的扩张,以及战略的推进而做调整。

当然,这些是后续了。

眼下要尽快将日本打下来。

今年吕宋岛的贸易一开,和葡萄牙人的贸易进入上升期,海上贸易越来越频繁,就意味着白银的储存越来越重要。

当天晚上,皇帝才回了上海的临时行宫。

他也没有休息,第二天,所有上海府的官员全部到位,并且邀请了目前在上海府做生意的商人代表,还有工人代表,以及农民代表。

皇帝亲自发表了这一次上海讲话。

正如李岩自己后来回忆所说,崇祯十年,皇帝在上海的讲话,才真正拉开了这座世界第一城的序幕。

他给所有人信心,也是新时代的最强音。

接下来,无数从大学毕业后的大学生,跟随皇帝陛下的脚步,选择了到上海。

他们有的人去上海担任国营商社要职,有人并没有选择仕途,而是自己在上海建立了私人商社,跟随国家战略,进入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讲话的内容主要有五点:

一、提出廉价、公正,杜绝官僚主义,一心为民,要将上海打造成新时代的标杆,国营商社要牵头,支撑起民生、就业,大胆尝试国营商社模式创新。

这是说给上海府的官员们听的。

二、私人商社,不问过去,不问出身,不问籍贯,只要能落地在上海,只要勤勤恳恳,就可以创造财富。

三、农民的需求是根本,不能只顾着发展商业而忽视了农业,要建立新时代的农业规范。

四、上海要大力投入新学教育,并且皇帝亲自点名要成立上海海洋学院。

五、允许海外洋人进入上海居住,做贸易,并未为洋人专门开设国学学院。

为什么是国学学院?

当然是传播中华哲学思想,培养一批拥戴中华文化的老外。

这些老外回国后,会帮大明宣传大明的好处,也就是传说中的亲大明派。

第693章 俄国人也来凑热闹了?

三月底,上海制造局里的蒸汽机已经转动起来,新的动力,正式投入到生产中。

仿佛在一夜之间,生产力有了一个大爆发。

也是在三月底,吕宋岛的第一批商船在上海港口停靠,大量的丝绸、茶叶和陶瓷被搬运上了船。

当天,从吕宋岛过来的商人,在上海银行兑换了10万两银钞。

上海府到处都在传这件事,上海的街头,尤其是黄浦江岸边的道路上,随处可以看见年轻人在谈论贸易的未来。

他们充满了激情,尽情地展望。

也许在其他地方,你要做一些事,还需要你出身名门,至少在当地有实力。

但是,你在上海,只要你有能力,就能够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

并且在上海的街头,你随处可以看见有人在招人。

这种招人可不是招募体力工人,而是在招募商社的社员。

大致上类似于幕僚、谋士,或者文员的职位。

因为上海的民间商社,已经诞生了几家规模非常大的,他们在招人中还提出了要求,对学历和品行的要求。

这一点,正式预示着,新学的人才,将进入民间商社,开启人才的新时代。

这里打破了出身的限制,真正开始做到唯才是用。

在接下来的数天,从南直隶赶过来的商人,也开始做大量的考察,甚至南直隶的国营商社,也打算在上海开分社。

这预示着南直隶的产能将对上海敞开,接下来根本不必担心订单暴涨,产能不足的问题。

这也意味着,黄浦江岸边的大楼将会继续修建,无数的远洋贸易商社和国家银行、人才商社、高级酒店将在这里落地。

没有人敢想象在未来的十年内,上海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

上海局面一片大好的时候,崇祯收到了从北京来的消息。

他看完后,忍不住皱起眉头来了。

他不是为郭永兴感到头疼,而是为济南贪腐案牵扯进来分税制的争议感到头疼。

事实上,分税制肯定会产生更严重的贪污。

当年南京城的不少读书人反对五省新政,反对的就是分税制的实施。

但问题来了,你不实施分税制,地方怎么发展经济?

都靠朝廷拨款?

那怎么可能!

首节 上一节 664/11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挂在大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