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472节
她再看崇祯和这些御林卫、锦衣卫的眼神已经完全变了。
刚才这人还一脸和善跟自己说话,这个时候居然说杀人立刻就杀人,眼睛都不眨一下!
那御林卫士兵将人头捡起来,还在滴血。
崇祯道:“走,我今日倒是要看看,这龙岩县到底是谁,能一次召集这么多人!”
皇帝说完,便带着众人,朝前面冲去。
后面的御林卫也跟着加快速度。
郭怀义一看前面的人竟然都冲过来了,有些意外。
很快,崇祯就带着人到了郭怀义面前。
这下,郭怀义、杨六和杨七他们才看清楚,顿时心头一震。
郭怀义恨不得当场将田老三抽一巴掌。
这就是他说的几十人?
这他妈的有几千人!
而且每一个人都骑着马!
哪里来的这么多马?
郭怀义根本没有心思想这些了。
此时,御林卫已经将郭怀义这群人给围住。
郭怀义的语气顿时软了下来:“好汉,在下郭怀义。”
崇祯道:“你就是郭老爷,不错嘛,带着人来是要剁我的手?”
一边的田老三也吓傻了,他也没有想到崇祯有这么多人。
“好汉,这是误会。”郭怀义此时恨不得直接将田老三活活打死,“好汉,这位是杨六爷,还有杨七爷,杨六爷和杨七爷都是当朝兵部侍郎郑一官的拜把子兄弟,好汉看在六爷和七爷的面子上,也看在郑一官的面子上,今日咱们这个误会就此揭过。”
杨老六和杨老七也不怕,他们是有身份的人,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
不过眼下显然也不适合发生冲突了,杨老六说道:“这位好汉,看在我杨六的面子上,今天就此揭过,改日有空去泉州,我做东。”
崇祯道:“杨六、杨七!我好像听说过这两个名字,郑芝龙的人,当年随郑芝龙在海上做生意,现在归附了朝廷。”
“没错,就是我们。”
崇祯道:“既然你们归顺朝廷了,应该在泉州才对,为何在此处,与此人在一起?”
“此事是我们自己的事,与阁下似乎没有关系,我说过,这是一场误会,看在我的面子上,就此揭过。”
“不说么?”崇祯脸上挂着和善的笑容,“来人,将这些人全部拿下!”
皇帝一声令下,锦衣卫和御林卫全部拔出刀子。
一瞬间,森冷的刀光映照得人们眼睛都睁不开。
郭怀义等人脸都吓绿了。
杨七怒道:“阁下难道要与郑家作对!”
却没有人理会他,军队当然是执行命令。
转眼御林卫就围杀了过来。
杨六和杨七多年在战场上厮杀,当然知道自己不是对手,而且绝对不能落在这批人手上,他们反映非常快,骑着马调头就跑。
郭怀义这种人哪里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当场就吓懵逼了。
最前面的一个御林卫一刀子就削掉了一个人的脑袋。
再一转眼,御林卫已经冲上来,郭怀义的人在御林卫面前,如同纸糊的一样。
顿时,刀光剑影,人头滚滚,鲜血如注。
不多时,郭怀义的人全部被打崩了。
郭怀义本人被抓起来了。
杨六和杨七竟然趁乱带着自己的人冲出去逃走了!
郭怀义被押上来,他肠子都悔青了。
“我来问你,杨六和杨七,为何在你这里?”
“好汉饶命,我也是被田老三骗了!”
骆养性一巴掌抽过去,就在郭怀义脸上留下了五个手指印:“问你话听不懂?”
“我说!我说!”
“他们是来买铁的,下个月要20万斤铁。”
“他们要铁做什么?”
“这……”
“说!”
郭怀义灵机一动:“这位好汉,其实咱们眼下有个发财的机会。”
“哦?什么发财的机会?”
“朝廷现在有新政,泉州的海禁解开了,民间大量的商人可以出海营商,咱们可以组建一支船队,在南洋的航线上收钱,非常的赚钱!”
郭怀义心头那叫一个激动啊,差点就被自己的机智聪明感动得老泪纵横。
只要自己将这个赚钱的方法分享出来,不仅小命保住了,还拉进来一个大财主,这人养了这么多杀手,肯定非常有钱。
崇祯抬起眉头来了:“这和杨六、杨七有何关系?”
“好汉,不瞒您说,这事就是杨六爷和杨七爷在张罗,好汉,有钱大家一起赚!”
崇祯又问道:“组建船队,去航线上收钱,这是海寇的行为吧?”
“杨六爷和杨七爷是郑家的人,这事上面有人顶着,咱们只管赚钱就行了!”
卧槽!
崇祯深吸了一口气,他抬起头来,看来泉州有些人是真的在找死啊!
第501章 你皇帝老子来了!
崇祯平复了一下内心的怒火,继续道:“这事谁能顶得住?朝廷在泉州港有海军,郑家也绝不会任由这样的事发生。”
为了活命,最好的办法就是说服崇祯加入进来,郭怀义连忙说道:“杨六爷和杨七爷就是郑家的人,他们可是泉州呼风唤雨的大人物,这件事有他们,绝不会出任何事,而且在福建省,谁不给郑家面子?”
郑芝龙:卧槽您大爷!
郭怀义一脸期待:“好汉,如何,好汉,这是绝对赚钱的机会,咱们一起合作。”
崇祯道:“杨六爷和杨七爷逃到哪里去了你知道么?”
“他们自然是回了泉州府的白礁港。”
崇祯大袖一挥:“那就劳烦你跟我们走一趟泉州了!”
郭怀义愣了一下,没有反应过来,已经被人拖了下去,他高喊道:“好汉,好汉饶命啊……”
随后,崇祯直接向泉州赶去。
阎应元道:“公子,这龙岩县郭家养私兵,又在地方上大肆开采铁矿,必然也是如王志一般强征百姓,我们就这样一走了之么?”
崇祯道:“解决一个郭家,并不能解决问题,在福建省还有许多个郭家。”
“公子的意思是直接去泉州问罪郑家?”
崇祯也不正面作答,只是道:“你可知为何南方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一路看来,利害全系于郑家。”
“解决郑家,并不能彻底解福建的局面。”崇祯摇了摇头,“福建省今日之局面,绝非一个郑家造成的。”
阎应元似懂非懂:“还请公子明示。”
“你想想,我们现在解决掉郑家,假如郑家不存在了,地方上就没有郭家了么,没有王家了么?”
“卑职明白了,公子的意思是,地方吏治不作为,若欲解决问题,当行朝廷法度,安万民之心。”
“如何行朝廷之法度?”崇祯又问起来,“朝廷法度三令五申,福建、江西依然如此,为何顺天府能安宁?”
崇祯这问题看似问了一句废话,但实际上道理往往都在最浅显的表面。
这种很容易被忽视。
阎应元发现和皇帝说话,真的是一件极其费脑的事,皇帝的各种问题,总是问得非常飘忽。
有时候有些问题看似简单,但绝对不简单。
如何行朝廷之法度?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上升到治国平天下的水平了。
但具体又隐射到顺天府和福建省的对比中,所以,回答则必须具象化,而不是如朝堂那样提出大的理论。
所以,这个问题,的确难倒了阎应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