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248节

“这……臣……臣……”

崇祯心中对杨清胜最后的希望都完全破灭了。

这是一个完全不懂任何事情,只知道尸位素餐的人。

这就叫一问三不知。

这种人没有任何价值。

“造这艘船的老师傅呢,给朕叫来。”

“是是是!”

不多时,一个头发花白的六旬老汉带着几个年轻小伙子和两个中年人便急忙赶来。

他们一来便跪在地上:“草民拜见天子,万岁万万岁。”

“你叫什么名字?”

“回陛下,草民施藏海,家族历代为朝廷造船。”

明代的官方工匠主要分两类,一是工部和内务府管辖的工匠;二是军户,军户中有军匠,例如临时建造军防,都是用军匠。

工匠在明代属于贱籍,贱籍的社会地位很低,一般都是代代相传,不能从事别的行业,基本上都是子承父业。

例如施这个字就是施工的意思,这个姓则代表祖上是工匠,大概率是盖房子的,可能中途有子孙专业做木匠、船匠。

官方的工匠还包括江南制造局的绣工、织工,还有景德镇的官窑,印刷厂的工匠等等。

这些都是大明朝的国企,虽然一辈子不能干别的,不过至少有饭吃,有衣服穿。

而眼下皇帝已经下令废除贱籍,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后代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可以去从事别的职业了。

不过古代的产业比较少,工匠们也乐得做官方的受益人。

显然,这位施藏海便是祖传的官方造船匠。

而且他的祖上,曾经在太祖和成祖时代,造过海船。

那个时候大明还没有海禁,漕运包括河运和海运,海运的船只多达5000艘,而且体积非常大,从东南出海,运输粮食,抵达辽东。

崇祯道:“朕来问你,这海船是你亲手造的?”

“是草民带着人亲手造的。”

“如果朕给你加派人手,朕要50艘这样的战舰,多长时间可以造好?”

“回陛下的话,如果人数充足,八月时间可以造出来。”

崇祯一听,顿时心中的阴霾尽数散去,却依然表现得风轻云淡:“你此话当真?”

“草民造了两艘船,其中一艘已经沿河入海,北上登莱,确是没有问题,只要船体模具成型,要大量制造,只需要增加人手即可。”

崇祯心中大定。

施藏海这话并非吹牛,清江督造船厂一年造船五百多艘,虽然大多是小船、河船,但最重要的是,整个产业链是完整的。

工业生产中,什么最重要?

技术?

不不不,技术的突破,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砸,并且不断总结理论再实践。

技术的突破本身是一个大难题,不是张口说说就能突破的。

而当一个技术成型后的生产,什么最重要呢?

产能!

产能是由产业链的完整度决定的。

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全世界的工厂是英国,因为英国有全世界最齐全的产能配套设施。

第二次工业革命,全世界的工厂是德国,这个时候进入钢铁时代,德国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产能。

第三次工业革命,全世界的工厂是美国。

而21世纪,中国的崛起,也和世界工厂转移到中国有最直接的关系。

什么叫世界工厂?

就是制造业完整度最高,配套设施最齐全。

一旦如此,就会出现规模化生产。

一旦规模化生产,时间成本会降低,边际成本会降低,总成本也会降低,意味着商品的售价也会降低,整个社会的效率会增加。

例如现在大明制造局的轻工业产业链已经成熟起来,产能大大增加了,所以香皂、洗发水的价格都开始降低。

而清江督造船厂产业链也是完善的,只需要修改模具,后端的木材、运输、加工、组装团队全部是齐全的。

所以,施藏海还有底气说8个月完成50艘。

崇祯道:“从今天开始,你就专门给朕负责造海船,朕赐你清江督造船厂工部主事官职,干好了朕再给你升官!”

施藏海一听,顿时激动得跪下来磕头:“多谢陛下天恩,草民……臣一定不辜负陛下的重托!”

一边的杨清胜下巴都差点掉下来。

工部主事是六品官,管理整个造船厂的具体事宜。

这直接由一个匠人提拔出来,这种事,只有永乐年间出现过一次而已。

这对明朝人来说,相当于一个木匠突然做了央企的总裁。

不过放在21世纪,实际上是一位造船工程师做了央企总裁,再正常不过了。

专业的人在专业的领域做专业的事情,并且给予他充分的环境和资源。

第273章 在崩溃的边缘疯狂试探?

崇祯脑子里已经开始推算了。

8个月完成50艘战舰的制造,每一艘船至少配置50门红夷大炮,也就是说需要2500门红夷大炮!

每一门红夷大炮的制造费用是1500两白银,2500门的总费用是375万两白银(约24亿元)

这还只是红夷大炮的花费。

每一艘这种海洋战舰的制造费用高达20万两白银,50艘就是1000万两(约65亿元)。

还不算每一艘配置的1000海军。

50艘,海军总兵力5万人。

每一个海军每个月的俸禄3两,一年的总俸禄开支180万两,还不算粮食、衣物等等。

每人配置一把燧发枪,每一把燧发枪目前的制造成本30两,也就是说仅仅燧发枪就要150万两白银。

总的加起来,要组建一支这样的海军,费用至少要2000万白银(约130亿元)。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治国,国家每投入下去的一分钱,都必须是要产生收益的,无论是近期收益或者长远收益,都必须有收益。

一般国家投下去的钱,考虑的是长期收益。

例如21世纪的中国国家层面,在2008年左右的经济规模时代,每投4万亿下去,可以拉动27万亿的生产总值。

怎么来的?

例如投资道路建设,需要水泥,于是就招人建造水泥厂,水泥厂建造中需要钢铁,于是又拉动了钢铁制造的需求。

钢铁制造需要铁矿,于是又拉动了矿产开采的需求。

矿产开采需要机器,于是拉动了民间制造机器的需求。

而这一系列中,都需要劳动力,于是增加了就业。

而大家在劳动中都需要吃饭,于是各个厂子里有食堂,外面有餐厅,又增加了一批人的就业收入。

大家有了收入,就可以去买买买,给小孩子买新衣服,给妹子买个包。

于是拉动了服装行业,服装行业的量增加,就需要原材料,服装业的原材料是丝绸、苎麻一类的。

于是拉动了种植业等等。

这些都是国家层面主导的经济投入,带来的产业增长。

如果这个投资收入是正向的,说明是有价值的。

如果投资和收入不能正向,说明是没有价值的。

当然,国家投资,需要看长期回报,所以在这个投资模型中,还需要加入时间维度来去衡量。

例如21世纪的中国,花巨资打造全国高速路体系,最开始肯定是亏钱的,但是它提升了整个国家物流的效率,拉动了整个经济的效率,大大降低了社会各项成本。

十年之后的收入,可能就超过投入了,以后都是赚钱的。

那么,国家层面有投入大于产出,最后崩溃的吗?

比比皆是。

例如大秦帝国。

秦国还只是战国中的一个国家的时候,朝廷将资源投入到军队中,军队通过扩张,灭国,吞并他国带来收入。

但是,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秦依然将巨额的资金投入到军费中,包括基建中。

首节 上一节 248/11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挂在大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