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23节

金融和实业其实是分不开的,崇祯就是想着通过实业的发展,来加快金融的发展,从而将银钞在顺天府全面推行下去。

进而开始发展一系列的金融衍生产品,那样等到商业时代来临,大明将会迎来一次质的飞跃。

崇祯继续道:“今年大明皇家银行总存储量是600万两,按照一年的年率0.3%来核算,总利息是1.8万两,最近过年了,取钱的人很多,目前支出的利息有多少?”

陈子龙答道:“回禀陛下,目前支出的利息已经有1000两。”

看来已经有一份人开始取钱了。

目前大明皇家银行推出的利息产品比较单一,就只有存储一年,年利率是0.3%。

这个年利率已经非常低,毕竟是在古代,而且是银行刚起步,实业也不发达,不可能太高。

也就是说,如果你存100两,年末有0.3两的利息钱可以和100两一起取走,如果你想继续存,也可以,要等到明年这个时候再取。

为什么这么设计?

因为最开始求的是稳,不能玩随存随取,那样会把自己玩废掉的,最少是一年,存钱的人少一点都无所谓,主要是保稳。

而最近就是最关键的时刻。

年末了,许多人都盯着皇家银行,看有人取钱,是不是真的有银行所说的利息。

要知道,在古代,存钱不但没有利息,还要给钱庄交管理费的。

因为古代的钱要么是铜币,要么是银子,很难保管,人家替你看着,那就得交管理费。

但现在大明皇家银行是个异类,不但不要管理费,还倒给你钱。

所以有一部分人就把钱存进来了,这才有了今年存的600万的总钱数。

那银行支付利息的这笔钱从哪里来?

当然是银行拿着钱去投资,例如大明皇家银行贷款给北京制造局10万两。

北京制造局用这10万两赚了20万两,贷款的利率是10%。

到了年末,北京制造局要还给大明皇家银行10000两的利息钱。

但是,到了年底,银行理论上要给所有存钱的人1.8万两,10000两的收入肯定是不够的。

所以,第一年,银行是亏钱的。

银行亏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是北京制造局贷款太少,如果北京制造局贷款50万两,那年末北京制造局就要给大明皇家银行的利息是3万两,是不是就覆盖了1.8万两的利息钱?

这个时候银行就是赚钱的了。

所以,银行什么时候赚钱呢?

经济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经济状况良好,才会有很多人找银行贷款来做生意,做生意才会赚钱,才有钱在年底还利息钱。

否则银行借出去,整个经济萧条,对方破产了,那就是烂账了,一旦出现大规模烂账,老百姓感受到了危机,不愿意存钱到银行,银行又借了很多钱收不回来,拿什么把钱还给老百姓呢?

这就是银行的金融危机了。

所以啊,银行是一把双刃剑,不要玩得太嗨,得按照经济规律来发展。

崇祯他也想大手一挥,把银行的钱全部投资出去,年底回收更多的利息,可是目前大明还是农业社会,产业非常单一,根本不可能有利息回收。

好在现在要支出的1.8万两利息,也不是全部都要支出出去,因为肯定有部分人是不着急取钱的。

当然,如果信任危机一旦爆发,大家就会立刻排队到大明皇家银行取钱。

崇祯辛辛苦苦布的局,就打水漂了。

一次不信任,以后还想发展银行业?

那就比登天还难了。

便在此时,外面有人敲门。

陈子龙连忙去开门,是皇家银行前台掌柜周道吉。

“大人,城南的李员外和张员外来取钱了,说是要把所有的钱全部取走。”

陈子龙道:“你先让他们在会客室等一会儿,给他们沏好茶。”

“是。”

陈子龙回来了,说道:“陛下,这个李员外和张员外,在咱们这里分别存了8万两和10万两,是最大的两个客人。”

“18万两,540两的利息。”崇祯算了一下,毫不犹豫道,“给他们。”

“陛下,这……要不臣去跟他们说一说,让他们再存一年。”

“不必了,给他们,现在最重要的不是留住钱,而是兑现诺言,稳定人心,来多少人,就按照规矩给他们多少钱。”

“是,臣先出去处理这件事。”

陈子龙出去了,出去后,其他人都陷入沉默。

这笔账,怎么算,都有点亏。

这样算下来,徐光启和毕自严现在都已经明白其中的道理了,想要皇家银行赚钱,就必须多贷款,贷款后,还必须保证北京制造局每年能赚足多余的钱来还利息。

毕自严不无担忧地说道:“陛下为何一定要建立银行,朝廷有钱拨给北京制造局制造那些新商品,老臣以为并不需要从银行借钱。”

崇祯当然知道这个道理,银行的钱,那都是老百姓存进来的钱,严格来说,不是朝廷的钱,朝廷还要每年给利息。

以现在的形势来看,不划算,朝廷自己又不是没这点钱。

这也不能怪毕自严,毕竟他是古代人。

银行在国家当中充当的经济调控中心,其作用绝对是惊人恐怖的。

这不仅仅只是普及纸币这么简单,普及纸币也不是非要银行不可。

但是想要实现四位一体的世界大格局战略,就必须要有银行。

例如以后让大海上的交易都用大明银钞,大明皇家银行印钱就可以割世界韭菜。

第26章 崇祯的商业帝国

那个战略现在要跟毕自严他们解释起来,太麻烦了,必须得等银行有一定的效果之后,再跟他们说,他们才能真正理解。

崇祯简单解释道:“银行看起来现在还是个累赘,等过几年,粮食丰收了,大家都有闲钱了,商业大发展了,商贸的机会多了,钱好赚了,银行可以在民间扶持民间商人了,到时候作用就大了。”

这至少是五年甚至十年以后的事情了,毕自严和徐光启听完,皆是微微一怔,他们倒是没有想到这一层上面去。

被皇帝这么一说,才意识到,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

这……这不是朝廷放贷吗?

民间肯定也有放贷的,但他们没想到皇帝居然想做放贷?

朝廷做了放贷……

两人仔细一想,似乎也不是不可。

若是大明真的有那一天,天下的商业,可真的就有了助力的引擎了。

不多时,陈子龙便回来了。

崇祯道:“今年北京制造局从银行直接贷100万两,朕要将北京制造局扩建,朕会跟曹化淳说的,今年必须在十个州府开设制造局,徐爱卿,你们也要做好增加规模的准备。”

“从原材料的种植、采集,到运输环节,要全面提升起来,今年年底,每天生产的香皂总量要达到10万盒,香水要达到1万支,卫生纸要达到5万,牙膏的数量也要达到5万支。建立5个织布厂,跟宋应星说,在北直隶买田种桑树、麻,大量供给给纱布厂,民间也可以采购。”

这是什么概念?

每天生产10万盒香皂,一年生产3650万盒香皂,假设人平均每三个月买一盒,一年买3盒。

可以满足近1000万人的香皂需求。

至少十几个主要的大城市的需求全部能满足。

每一盒的利润如果是20文,一年的利润是73000万文,也就是73万两,再加上香水、卫生纸、洗发水这些日用品,一年利润怎么也得到300万两吧?

大明有2亿人,在未来五年,还可以扩建,大明制造局至少要满足1亿人的需求吧?

1亿人每年买4盒香皂,就是4亿盒香皂,每盒20文钱的利润,就是80亿文的利润,相当于800万两的利润。

这生意的前景难道不好?

最主要的是将后端的产业链也能拉动起来。

这还只是香皂的,还有香水、卫生纸、洗发水这些日用品。

还有钟表、玻璃镜子、纱布。

等纺织厂建立起来了,将纱布的价格也可以打下去,后端的桑树、麻类等植物可以规模化种植。

真的进入商业社会后,大明制造局一年赚个两三千万两不是问题吧?

等产能拉动起来的同时,用银行来扶持民间商人,进一步拉动整个大明商业的发展,开始对北边的蒙古做商品倾销,那个时候才有实力打贸易战。

那时候,分分钟能把皇太极打得连他妈都不认识!

再开始大航海,是不是星辰大海都来了?

徐光启道:“遵命!”

崇祯又道:“陈子龙,你现在就组建一个投资部,去找一些年轻的有从商经验的人来,整出一个大明银行投资规划,专门找民间有潜力的且有实力的商人做金钱的投资。”

陈子龙微微一怔,随即立刻明白了皇帝的用意,大明皇家银行现在有不少钱存着,钱存在这里就要想办法生钱。

首节 上一节 23/11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挂在大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