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142节

“臣就斗胆直言,这恐怕会引起牧民的反抗。”

一边的俄木布见额璘臣说话了,也跟着道:“陛下,确实有可能。”

这仨现在明摆着是不想答应这个方案。

没关系,朕也是有办法的。

“这样,为了草原的长治久安,北庭都护府要驻兵5万,凡是危害草原和平的人,一律杀无赦。”

崇祯的语气轻描淡写,仿佛在跟邻居唠家常一样:“杨嗣昌,保护草原和平的任务,朕交给你,若是出了任何差池,朕唯你是问!曹文诏会驻守大同镇一段时间,有任何问题,可以与侯恂协商,看是否要调动大同镇的兵马协助。”

皇帝此话一出,三人都惊了一身冷汗。

尤其是提到曹文诏的时候,脸色都白了。

曹文诏在大同右卫城外杀了三万土默特大军,又在归化城下杀了好几万人。

现在曹文诏的凶名,在草原上极具震慑力。

杨嗣昌连忙道:“臣遵旨!”

崇祯走下来,一脸笑容,亲切和善对三人道:“三位爱卿都是朕的股肱大臣,公主又嫁给了大明亲王,我们都是一家人,朕出点兵也是理所当然的,你们认为呢?”

三人心头一颤,手心都在冒冷汗,连忙道:“陛下所言极是,臣等必全力配合!”

如果曹文诏没有在归化城下杀一场,现在崇祯这话恐怕还不太好使。

但是啊,蛮夷都是畏威而不怀德的。

你的刀子锋利了,他们就变得能歌善舞了。

“好,好!”崇祯拍了拍他们的肩膀,“此事就这么办。”

第162章 幕后操手?

那接下来,鄂尔多斯部、土默特部、内喀尔喀部,在行政上归属于大同镇辖制,而在军政上,则由杨嗣昌的北庭都护府辖制。

基本上就按照崇祯设定的那一套来执行了。

十二月十六日,天晴。

大同镇主要的一些事情差不多也处理完了。

再细的就交给下面的人去处理吧。

从九月初出来,到现在,三个月转眼就过去了。

现在真的得赶紧回北京了。

崇祯有些焦虑,这一次大同镇一共要花费多少钱,现在他还不知道。

总花费肯定不下于1000万两(至少65亿元),甚至可能超过2000万两。

这个账得回去找孙承宗和毕自严好好算算。

今年又是全面新农政,又是打仗,又是救大同镇。

今年朝廷的花费,不用想,绝对超过5000万两(至少325亿元)了!

钱肯定是要花,一个是谋未来的发展,一个是维护边境的稳定,还有一个是赈灾。

至少朝廷不能一直入不敷出,得加紧速度扭转局面,让财务正向收入,否则最晚明年,张凡就和历史上的朱由检一样可以去煤山挂歪脖子树了。

出大同城的时候,大同城的老百姓在道路两边。

呼声排山倒海,有的人哭着喊着:“吾皇万岁!吾皇万岁!”

崇祯向两边的人挥手。

这一刻,崇祯在大同镇的民望达到了巅峰。

人们送了很远,很远之后,看见皇帝与他的军队消失,才依依不舍回去。

多难兴邦。

华夏民族从古到今都在磨难中不断强大。

崇祯相信,经历这一次之后。

新军政将军户废除了,将卫所废除了,新农政将土地问题解决了,生产力释放出来了。

旧的官僚也被连根拔起。

大同镇将迎来新的格局。

当他走出大同府不远的地方,看见路上有一队队人用板车正在拉粮食,拉得非常辛苦。

他有些疑惑,朝廷运粮,不都是有骡子和马的么?

即便没有,也有不少民夫一起推。

怎么这支队伍人这么少?

他好奇过去,那些人也见到了这支过来的军队。

“这位老丈,这是从哪里来,要去哪里去?”

那最前面的一个约莫五十出头的汉子道:“这位军爷,咱们是从陕西来的,是要去大同城送粮食。”

“陕西?”崇祯微微有些惊讶,陕西不是还在闹旱灾么。

而且这一次崇祯并未从陕西调拨粮食,因为内阁大臣施凤来到现在都还在陕西赈灾,朝廷每年都会给陕西好几百万。

“老丈,朝廷并未从陕西调拨粮食,是谁让你们运的粮食?”崇祯以为又是某些官员为了邀功,逼迫人千里迢迢来送粮食了,心中明显有些恼怒。

那老丈后面一个年轻人说道:“不是别人让咱们来送的粮食,是咱们自己要来的。”

“你们自己?”崇祯更加疑惑了。

“咱们是延安的农民,前年天子亲自去延安赈灾,这每年朝廷都给咱们粮食,而且还发动老百姓到处兴修水渠,现在延安有一些粮食了。”

“这不咱们听说天子北上亲征,大同镇缺粮,天子呼吁地方捐粮食,咱们自己就来了。”

“前年若是没有天子,咱们家都活活饿死了,天子的话,咱们得听!”

其他人也跟着说起来:“是啊是啊!咱们虽然是小老百姓,但是也能出点力气……”

他们指的是,前年张凡带着人去陕西赈灾的事。

崇祯眼眶竟然有些湿润起来。

这就是民望,这就是朝廷的声音。

这几年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朝廷的声誉在民间正在越来越好,皇帝的名望在民间也在水涨船高。

有朝一日,迟早会振臂一呼,大明两万万民众齐心协力,到时候,大明才是真正的强盛国家,才能去星辰大海上,与诸国争霸。

“老丈,辛苦了,大同城便在前面,送完快回去吧,这大冬天的。”

“军爷,放心,咱们不麻烦别人的,都给自己留了口粮。”

“好,你们自己小心。”说完,崇祯便带着人匆匆离去。

走了很远,他转身已经只能看见那边模糊的小黑点。

中国的农民大多是比较憨厚的,懂得报恩。

三天之后,崇祯抵达了真定府。

一路上,听到不少人在议论真定府知府曹程的事。

就是上一次,10万石粮食被扣下来那件事。

后来的事情过程是这样的。

耿如杞持尚方宝剑,以五省总督的名义,将曹程给强行办了。

所谓的强行办了可不是睡了,是强行罢免了。

双方闹得很大的矛盾。

因为在曹程的心中,耿如杞丫的就是山西巡抚,一个山西巡抚,跨界到北直隶办知府了,胆子也太肥了。

而且曹程是谁的人?

他是次辅钱龙锡的人,人家上面是有大佬罩着的。

耿如杞来了这么一遭,呵呵,现在朝堂上都吵得不可开交了。

为啥?

因为这次在后端统筹粮食到山西的是孙承宗,孙承宗倒是让下面的人全力在配合耿如杞。

而耿如杞现在把曹程弄了,自然在朝堂上,这笔账就要算在孙承宗身上。

就最近十几天,几乎每天都有一大堆的人在骂咱们的孙老爷子。

怎么骂呢?

人家曹程是为了真定府的老百姓才扣了粮食,即便违反了朝廷的规则,也情有可原,大不了批评一顿,罢官纯粹就是某人跋扈专权。

而曹程现在虽然被罢了官,在官场上的声望那真的是要上天了。

不仅北京城在争论这件事,真定府的老百姓也在为曹知府打抱不平,纷纷痛斥耿如杞是个恶官。

首节 上一节 142/11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挂在大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