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科学家闯汉末 第494节

郑玄摸着胡子,斜眼看着马强,两人不由笑了起来。

“《孟子》云: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老夫也不自谦,如使君真的要成此事,老夫当鼎力相助!”

马强长吐了一口气,果然,永乐大帝的招数对这些儒生很有用啊。

儒家讲究立德、立功、立言,并且认为做到这三样的人就可以在死后留下不朽之名,郑玄拼命的著书,求得自然也是一个身后之名。

郑君,入我马强之榖中了!

第四百零四章 郑君弟子多英才

“郑君,我闻公麾下弟子上千,想来其中必有英才,如今青州百业待兴,正是英雄用武之地,还请郑君助我啊!”

俗话说贼不走空,面对当今儒学第一人,马强自然是要拼命压榨才行。

“使君刚刚给了我《文献大成》这样的伟业诱我,如今却又要挖我肋骨,也罢使君稍后。”郑玄起身,走到外面对郑益说道“去让彦直、子尼、鸿豫三人来见使君。”

郑益急忙领命离去,郑玄重新入座说道“我弟子虽多,但大都一心和我专研经文,能为使君奔走效力的却不多。”

没一会儿,三个人走了进来,一个长得清瘦面白,一人短须剑眉,最后一人长得矮小微胖。

郑玄伸手依次介绍了起来。

“公孙方,字彦直,辽东襄平人。

国渊,字子尼,乐安郡人。

郗虑,字鸿豫,兖州山阳人。

这三人都是一时俊杰,还请使君考校。”

这三人中除了公孙方马强没听过,另外两个人马强还真的都知道。

知道国渊是因为此人的姓太特殊了,马强小时候看三国一眼就记住了,知道郗虑是因为就是他把伏皇后抓起来的,标准的反派啊。

“郑君所荐,必为良才,想来三位贤士也有所耳闻,我此次去东莱,是准备将不其县改为青岛县,并由刺史府直接管辖,我正缺一青岛令,不知你们三人何人愿往?”

马强既然要拉拢郑玄,自然是愿意给位置的,何况这三人虽然不知道现在的水平怎么样,但一个县令必然是能当的,否则也不配在后世留名了。

“使君,这开发是?”郑玄在知识上永远是好奇宝宝,不懂就问。

“哦,就是开拓发展之意,我以为,天下资源几乎可说无穷,只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如何开发利用罢了,例如我在平原,就开发了大量的盐碱地,让这些盐碱地变成良田,安置了数十万人。”

“原来如此!”郑玄抚须点头。

“在下愿往!”

“学生愿往!”

国渊和郗虑一同上前拜道。

马强看向公孙方,笑道“那就请二人写下你们的治青岛的方略给我看看吧,彦直怎么不愿意吗?”

公孙方拜道“学生听闻使君预广设学堂,在下虽出身大族,却乃支脉,深知求学之苦,学生愿为一先生,教化百姓。”

哦?想搞教育啊。

马强点了点头,他也的确缺少这方面的人才。

“想来你也听说过管幼安吧,他现在正在组建青州教育局,这是我新设的机构,主整个青州的学堂教育,管宁为总教谕,你便去他的麾下做事吧,至于他任你何官职,我就不管了。”

公孙方大喜道“多谢明公!”

国渊和郗虑很快写了一篇策略递给马强,马强看了起来,见国渊的策略中写的是兴办屯田,招抚海贼,而郗虑写的是剿灭海贼,然后兴盐税利国。

马强思索了一下,点头道“果然都为良策,不过子尼之策,更适合我对青岛的设想,子尼,我欲任你为青岛令,你可愿助我抚民?”

“明公在下,在下愿往!”

郗虑看到国渊被马强看重,在衣袖中的手不由捏成了拳头,心中暗恨了起来。

“至于鸿豫,暂在我身边为书佐,待我回平原后,另有重用!”

“明公在上,卑职明白!”郗虑暗暗轻吐了一口气。

马强又在郑玄家中吃了一顿饭,随后启程前往东莱,郑玄也打点行装,带着数百弟子准备去平原开始着手编撰必将流芳百世的《文献大成》。

郑益跟着郑玄往回走,路上郑益问道“父亲的弟子中最有才华的应该是赵商、崔琰二人,为何不见父亲推荐呢?”

郑玄抚须叹道“赵、崔二人都出身名门,根本不喜使君的所作所为,尤其是季珪,更是觉得使君打压士族过甚,得知使君要来,便告辞而去,据说是投袁绍了。”

“哎,可惜可惜,那赵商呢?”

“他躲在队伍之后,他也不愿意见使君,但也不愿意投奔其他诸侯,只想专心学问,我看编撰《文献大成》的事情,我之后就只有他能承担起来了。”

“父亲!”

“哎,人总有一死,无碍的,你既然投入使君麾下,必要恪尽职守,为父不爱官场之事,不能帮你太多,你的几个师兄弟却是能帮你的,你要多多和他们交往!”

首节 上一节 494/15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