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第531节

上千人噼噼啪啪地打着算盘,这画面的确是震撼无比。

当然也有些考生没接触过的,现在还在用算筹进行计算,听着周围的声音,只觉得无比的吵闹。又不好发作,因为这样会被取消考试资格。

“作文题目是《晋阳见闻》,这是什么意思?”直至作文这边,大部分人对这个题目感到很陌生,不像策论,也不是经义,仿佛就是游记的感觉,“不会真的是写一份游记吧?”

大部分人不认为,朝廷要你写一篇游记,然后看看你的文笔怎么样。

他们觉得,这《晋阳见闻》里面一定另藏玄机。如果点题失败的话,那么从一开始就已经输了,后续再得再多也没用。

可一个《见闻》到底有什么可写,他们来到晋阳也有一段时间,长的三个月,甚至有些人本身就在晋阳。对这里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这里到底有什么值得写的见闻?

“陛下,这篇作文的用意是什么?”荀彧向刘韬请教,这次他和陈群作为考官,但面对这篇作文,他也有些想不明白。

大概是上次当考官吃了苦,老一辈的都倚老卖老,把他们给推了出来。于是这次的考官,由荀彧、张杨、贾诩、陈群和王匡五人组成。

“这些年我颁布了不少政策,比如图书馆,比如蒙学,比如公共厕所,比如重视道路建设……这些政策都在改变晋阳,甚至可能影响大汉百姓的生活。

我需要的,就是看看他们的观察能力,是否注意到这些,同时明白这些政策,到底有什么用……这样选出来的考生,至少能跟稍微跟得上我的思维。”刘韬回道。

荀彧连忙奉承,只是心里不免吐槽:陛下,其实你是最近几年,总被人说‘乱来’和‘瞎搞’,所以打算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而已吧?

看破不说破,荀彧并没有多嘴,甚至表情都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只是有些忧虑:外来的考生还好,生活在晋阳的那些考生,能发现刘韬的意图吗?!

第559章 试卷批改完毕

晋阳的政策随时改变,只因为刘韬是属于那种想到就做,把官府的执行能力压榨到极限的存在。有时候当你觉得,应该不会有事情需要忙的时候,结果第三天新的任务来了。

关键在于,刘韬不是想了一天才有了新的主意,只是给大家喘口气,休息一天而已。

看着大汉,在自己这些人的努力下,逐渐充满活力,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荀彧虽然无可奈何,也是甘之若霖。

他们这些官员,无时不刻都在见证大汉朝变得更加强大,但是下面的百姓呢?

一项项政策下来,首先不适应,甚至觉得官府管得太多,直至最后的‘真香’。逐渐慢慢习惯这些,然后默默享受这些政策带来的福利。

当一切司空见惯,荀彧不敢肯定,他们是否还能发现,那些他们忽视的东西。

那么一想的话,刘韬给出的这篇文章,其实主要针对的,就是并州的考生。他们享受过朝廷太多的福利,他们或许已经忘记朝廷为他们做过的事情。

所以这次,就让他们回忆一下,然后学会什么叫做感恩。

脑子秀逗或者不懂感恩的家伙,那么不必说,这四十分作文分,最多给个几分意思意思,甚至就是零分。

“唯独这一次……”刘韬想了想,“把优秀的作文,张贴出去,让他们看看。”

“遵旨!”荀彧点头,的确有这样做的必要,至少要让他们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若是什么都不说,也不给别人改正的机会,这样说不定,那些士人心里只会有怨恨,而不会有惭愧。最后对的是自己,错的是官府,怒骂科考舞弊,故意刁难并州人什么的。

一天考试下来,结果考生们都没有一个中途退场。无法,就是这个作文的内容,让他们头痛了好久。

直至午休时间,他们才意识到时间已经过半,如果不能快点解决,那么这道题估计是真的要废掉。毕竟要打草稿,然后才能书写。

每一个字要慢,要写得准,同时写得漂亮,这就意味着很花时间,也很消耗耐心。好在打草稿的话,倒不需要那么工整。

眼看时间差不多,大家都忙着先写一份草稿……管它点不点题,再不写才是真的要完蛋!科举之前,进修班的老师,可没少传授他们这种应考的规则。

于是肉眼可见,或许还有一些考生在字字斟酌,已经有大量的考生开始龙飞凤舞。

根本不需要多么好看的字,只需要自己认识就好,缺笔少划都没关系。最后抄写的时候,工整一些就好。一份草稿不够,那么就两份,至少把这八百字的文章斟酌出来。

在草稿修改一遍,润色完毕,然后再工整地抄写到作文卷上。

并州学子和其他地方的考生,差距就就出现了,毕竟别的地方,可不会教导这些东西。

尤其是襄阳来的那一批考生,他们自负学富五车。对,或许是这样,但他们接受的显然不是应试教育,于是在正式科考的时候,开始严重的不适应和速度严重滞后。

直至最后好不容易把试卷写完,离开考卷,还是担心自己是不是点题。

“元直,这次的作文,你觉得是什么意思?”来自襄阳的士人,找到了唯一一个不合群的。大概也就是这种极度不自信的情况下,才会想起有他那么一号人。

毕竟以前这位是作为旁听生,进入水镜书院的。说是旁听,实际上就是打杂的。而且大家也是最近才知道,原来他一直用的是假名。

进入书院的时候,用的是单福的名字,来到这里,才坦白告诉他们,他叫徐庶,来自颍川郡。之所以化名,是因为早年为乡人报仇杀人,不得不化名遁逃。

行侠仗义之人,倒不会让人讨厌,甚至有些人更喜欢这种义士。只是襄阳这群士子,大多都是富贵人家出身,自然就不太愿意和徐庶扯上关系。

再说,他也不是荆州人,本身大家就不是一伙的。

与此同时,考官组的五人,此刻才是最痛苦的时候……一千多份的试卷,三天内必须要看完,不加班加点还真的没办法。

“该说这种试卷,优点还是有的……”荀彧看了看,前面那些题目的答案他都了然于胸,所以一眼扫过去,大概就知道这份试卷前面这八十分,大概可以给多少分。

“毕竟有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这样批改起来的确容易许多。唯一可惜的是,那些答题比较优秀的,却没办法额外加分。”陈群感慨,不少考生,数算和政治不太好,但经学方面很扎实,甚至很出色。

只是这样没用,上面已经交代过,想要参加科举,得八十分以上。

首节 上一节 531/6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抗战之野狼突击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