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第435节

“只是刘韬不行!”杨氏皱了皱眉,“偶尔回门,就听家中老小谈论,这刘韬对世家士人都非常薄凉,甚至不会给世家面子。他若占据这里,并且按照他的意思治理,只怕杨氏要运作,把夫君推上郡丞之位,都会很难。”

“可这有什么办法?人家已经打到这里了。”许笙叹了口气,“他能从东边过来,就意味着函谷关,都已经被他打了下来。前两天,这边才向函谷关送去一些物资,这意味着对方就是在这两天,把函谷关打下来的。”

顿了顿,郑重的说道:“他们能在一两天内打下函谷关,要打下陕县,难道好不容易?”

真的给他们攻城,打下陕县才投降,看刘韬会不会还给他当这个县令。说不得,在攻城的期间,他就已经阵亡殉城了!

“只是……唉……”杨氏也是有些急,她只是旁系女,和嫡系都出了五服。在族里说话,也没有谁会听她的。

原本眼瞅着,自家夫君要从县令当郡丞,再过两年当太守。结果这天下变得太快,现在那个被族人念叨和抱怨最多的刘韬杀了过来,这升迁的事情,估计是要黄了。

“刘韬可以了,今天初次见面,为人还可以。带来的几千士卒,都没有放入县城,只是带了五百亲卫进来。而且住一晚,明天就要离开,我派人留意了一下,没有扰民的情况。或许他对待士人凉薄,但对百姓和士卒,看来是挺不错的。”许笙拉住妻子的手说道。

“只是夫君的仕途……”杨氏还是有点不甘心,太守夫人没了。

“这年头,但求保住一命,已经算很不错。”许笙感慨,“就说河对岸那边的大阳县,县令有骨气,不肯投降董卓,城破之日,不仅连累全城被屠,只说他也死于乱军之中。”

顿了顿,说道:“好了,也不说那么多,今晚还要招待一下人家,容我回去换件衣服。”

“好好……”杨氏也是颓然,连忙把夫君迎了进去,然后亲自为他更换衣服。

许笙在陕县也有几年,这几年帮杨氏办事,后者吃肉,也给他留了口汤水。是以就算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贪墨,家产也不算少。

至于挤兑得一些士绅家破人亡什么的,全国各地都有,也不是什么大事。至少在许笙看来,这些根本不算什么。

最上面的那些人,每天就想着如何攻城略地,开疆扩土。少不得抒发一番豪情壮志,要一统天下,威慑四海……

他们这些底下的人,大多都是努力在今天活着。看不到未来的情况下,甚至会想方设法给自己捞好处:未来都没了,难道就不许现在活得潇洒一些?

换好了衣服,杨氏有些担心地把许笙送出宅子。后者似乎感觉到妻子的担心,回身握住她的手,拍了拍。

当初是联姻,双方没多少感情,不过到底是几年的夫妻,感情还是有的。

来到宴席现场,刘韬已经带着一干文武过来,兴致方面,自然不是很高。毕竟一个县的晚宴,也拿不出什么好材料。只是不管如何,都比带过来的干粮要好。

吃得不好,敌人还不出战,也不怪他一肚子牢骚的……

“许某来迟,还请将军恕罪。”许笙来到主位旁边的席位,首先向刘韬告罪。

“哪里哪里,我们也是刚来。”刘韬点了点头,示意他入座。

许笙行了一礼,这才缓缓坐了下来,当然,是正坐。这椅子和桌子,显然还没有能迅速普及出去。又或者说,这些士人总觉得,那样坐着‘有碍观瞻’吧?

其实雅如何俗如何,自己舒服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就是变着法子折腾自己。

酒菜陆续上来,少不得还有一些舞姬歌姬在表演。当然不是县令豢养,而是在就近的青楼请过来的。为了不刺激杨氏,许笙至今不敢纳妾。

“小地方,没什么好招待的,还请将军不要见怪。”眼看酒菜上齐,许笙率先告罪。

“已经不错了,我这边吃了两天干粮,早腻味了。”刘韬笑道,“从洛阳开始,一路过来,算下来前后两天的路,一天三餐都是干粮……”

“两天?”许笙感觉自己听错了,难道不应该是二十天?的确,从洛阳一路向西,到函谷关下,两三天左右就好,考虑到刘韬麾下都是骑兵,加速赶路,一天抵达也不奇怪。

只是到了函谷关下,一两天就打下来……喵的,不会是真的吧?

“你没听说……”刘韬笑道,“上午发动的攻势,打了一个时辰不到,就把函谷关打下了,眼看时间还充裕,就顺便过来这里再休息。”

“将军麾下士卒神勇善战,下官佩服。”眼看自己的猜测得到印证,许笙偷偷咽了口唾沫,心中暗道:好在自己没有抵抗到底,否则真的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基本发挥,不值得夸奖。”刘韬倒是谦虚,但在许笙看来就是在装逼。

顿了顿,对许笙说道:“既然都坐下来了,本将稍微给你透个底。之后这里,暂时由司州刺史曹操接任,太守也好,县令也罢,升迁都由他负责考核。”

“下官做好本分便是。”许笙连忙说道,心中暗喜,不是刘韬直辖那还有希望。

“好好干,我用人不问出身,能爬多高,看你的本事。”刘韬提醒道。

“下官定当铭记于心!”许笙闻言,心中有些触动,随即黯然:问题是我没什么才能。

第470章 马腾使者

难得在陕县休息了一晚,热乎的洗澡水,不柔软但睡得还舒服的床榻,以及还算丰盛,怎么都比干粮好的晚宴,第二天一行人的精神面貌,看起来都很不错。

“弘农谁是太守?”想弘农县行进的路上,刘韬少不得问了句。

“王宏,乃太原王氏子弟。”其他人不清楚,但荀攸知道,于是上前回答道。

“太原王氏……王允目前在哪里?”说到太原王氏,刘韬第一时间想到王允。

当然记忆里面还有两个比较出名的太原王氏,一个是曹魏时期骠骑将军,司空王昶;一个是王允的侄子,在曹魏官至太尉的王凌。

王允他不喜欢,但不介意提前把这两人,收入麾下。只是考虑到两人的阶级立场,估计要招募两人,很难,最多只能招募其中一个。

“尚书令王允的话……”荀攸想了想,“似乎回太原了,并未投奔任何人。”

“哈哈,回太原那岂非是投奔我去的?”刘韬大笑,“算了,回去的时候,路过太原时,我亲自去拜访一番便是。”

随即看向前方,继续说道:“既然这王宏也是太原王氏子弟,那么应该不会投靠董卓。毕竟谁都看得出来,那边已经日落西山,没必要为他们陪葬。”

首节 上一节 435/6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抗战之野狼突击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