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第378节
造纸坊、印刷厂、纺织作坊,酒坊和茶坊也有他们的股份。另外香料的种植也开始在并州,以及太行山里面进行,后续的香料贸易,很有可能也能赚一笔。
值得一提的是,张燕那边,刘韬亲自送去‘平难将军’的官印,许他统领太行山的军政大权。后者显然也听说洛阳的事情,是否知道是刘韬的手笔,不敢肯定,但天下大乱即将开始,他对刘韬也更加信服。
下面的人有提议过,可以和刘韬虚与委蛇,然后静待时机。张燕却以当初的赌约为名,表示他重信重义,答应要拜刘韬为主,那自然不能敷衍。
或许当初有那么点小心思,自从刘韬把太行山的图舆复制品送到他手中,就乖乖放弃了这个想法。除非他打算离开太行山,到外面去和别人抢地盘。
关键这个叛徒,他找了好久,一直没有能找到,最后除了认命还能怎么样?
“我们家越来越有钱了,你说接下来应该怎么发展?”刘韬尝试问了句,毕竟是穿越者,在他看来,钱若是不花出去,那么就是一堆废金属。
存钱是肯定不是能存的,至少不能大量储备,需要投资,需要发展,这个很早以前就对甄姜说过,后者也按照这个里面进行运营。
“我们还有瓷器和琉璃,还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成品不是吗?”甄姜却是早有准备,“估计要进一步投入到这两个行业,另外煤炭方面,也要投入一笔钱进去……”
“看来我们的家业要越来越大了!”刘韬抱住甄姜,“多亏了你这个贤惠的妻子!”
“这本来就是妾身分内的事情。”甄姜扭了扭身子,低声说道。
第411章 曹操的抉择
且说曹操收到刘韬的信函,大惊失色,连夜逃离洛阳。到了陈留,才觉得自己可能是大惊小怪,可既然已经出逃,当然也米有后悔的说法。
拿出刘韬的信函反复看了看,三兴炎汉的建议,的确让他有些意动。只是身边这一路护送他回来的,名为史阿的年轻人,却告诉他一件秘密。
曹操闻言大惊,没想到刘韬居然亲自动手杀死两位皇子。再看他的信函,野心勃勃跃然纸上。此等恶贼,其实应该号召天下英杰共讨之!
这样的想法,也就是在脑子里面一闪而过,最后他还是放弃了。
原因很简单,就算两位皇子依然健在,那么局势也没什么变化,最多董卓扶持上位的,就从假冒的皇子,成了真皇子而已。一个傀儡皇子,不过是董卓号令天下的道具,指望他能中兴大汉,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某种意义上来说,反而因为刘韬杀了两个皇子,导致天下大乱,反而各方势力少了不少顾忌。接下来就是全凭实力说话,哪怕一个乡野村夫,都有机会登上皇位。
透过现象看本质,到了这个地步,大家也都别说自己是什么忠臣,什么借口都没用,都撕破了脸皮。说穿了大家都是乱臣贼子,谁也不好意思说谁。
谁起兵,不管打出什么名头,已经失去了道义的制高点。
反过来看,谁起兵,那么失败之后,夷三族是标准配置,清算是必然要进行的。可以肯定,大部分的世家会被卷入其中,一番厮杀之后,士族的影响力必然跌落冰点。
这个时候,华夏或许会迎来破而后立的局面……三兴炎汉,或许真的可行。
曹操也不是什么满口仁德之辈,刘韬这一手干得漂亮,他必须承认。不过是否要过去投靠他,却另外说。
“孟德,为何最近几日,都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面?”就在这个时候,曹操的父亲曹嵩来到书房外面,看着他问了句。
“父亲,两位皇子罹难,董卓大逆不道,扶持起一个假的皇子为帝。如今天下大乱局势已成,我是应该举兵讨董,还是应该择一诸侯投效,实在难以决断。”曹操据实回道。
“你其实心里已经有想法了,不是吗?只是心里还有顾忌,对吧?”知子莫若父,曹嵩看了看曹操手中的信函,“具体什么情况,说给为父听听!”
曹操也不隐瞒,把他知道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这个刘韬了不得,真的了不得!”曹嵩闻言称赞道,“每次都能正好把控最佳的时机,然后迅速崛起。他的眼光非常独到,不过显然很多人都忽略了,他的能力一样强大!”
曹嵩那么一说,曹操也才想起来,这位一路杀过来,不断打胜仗。虽然明显是抓住了时机迅速累积战功,才能提升到现在这个高度,但这一路过来,屡战屡胜才是关键!
“此人能亲自给你写信,自然也是真的看重于你。”曹嵩看向曹操,“你既然心怀大汉,不愿意当一个逆贼,那不妨,就选一个宗亲投效也罢!”
顿了顿,补充道:“也未必就是刘韬,陈王或者兖州牧刘岱,都是不错的选择。”
自从确认两位皇子已经罹难,陈国相骆俊,就提议陈王起兵讨董。关键是不能再做一个安稳王爷,要开始‘收拾河山’了。
刘宠闻言也觉得有道理,以前上面还有皇帝,那么自然要守规矩。如今皇帝都没了,说不定自己就有机会当皇帝呢?
尤其前段时间,洛阳那边的老宗正,已经给他发来信函,只说诛杀董贼者为帝。刘氏宗亲,可共讨此贼!刘宠这不已经开始正式训练士卒,招揽地方英杰!
有谯郡许褚,带五百族人前来投奔;又有沛国刘馥,九江成德刘晔前来投奔;后续,曾经被刘韬征辟过的梁习,毕竟也是陈国人,于是投入陈王麾下。
到了这个地步,刘宠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实力,就算直接杀去洛阳,本来问题都不大。奈何董卓劫掠兖州和豫州,大量流民都知道陈王仁义,纷纷投奔。
显然,黄巾之乱时期,他大量招收流民的事情传了出去,大家一股脑都聚了过来。陈国流民不断提升,治安问题开始恶化,物资也开始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宠自顾不暇,出兵显然是没办法出兵的……
与刘宠情况差不多的,还有刘岱。他也收到了宗正的信函,然后开始出面,首先收服了济北相鲍信,后者也是看了宗正的信函,然后麾下将领于禁建言,这才投奔刘岱。
也想过割据,但实在不想当这个逆贼,在刘岱麾下当山头也不错,同样是另外一座山头的,还有陈留郡的太守张邈。
刘岱招贤纳士,有山阳人李典,以及其族弟李进前来投奔;后续又有游侠,平阳郡人乐进,带一千精锐前来投奔;又有河南尹任俊前来投奔。
两位汉室宗亲都很有潜力,关键是麾下山头多,这也是曹嵩那么建议的原因。
反而,在他看来,这刘韬那么有手段,过去他那边的话,那么只能乖乖臣服,没有别的选择,这样会非常被动。不过就前景来看,刘韬显然更具前景多一些。
他已经老了,都退下来那么久,估计对局势也分析不太清楚。建议就放在这里,剩下的也只能由曹操来做选择,他能做的,就是无条件支持其任何决定!
从利益来看,投奔刘岱利益最大,毕竟可以建立新的山头,甚至成为最有权势的山头;不过从好处来看,投奔刘宠好处最多,毕竟他已经封王,分封将军什么的,也比刘岱方便。
不过要说对胃口的,大概就是刘韬。眼光肯定好,不好没办法依靠四年的时间,从一个白身混到并州牧,实际上是并州王,正统些的称呼是晋王或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