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明1644 第883节
终究是军队不够多了啊。
隐忍!
最终沙皇选择了隐忍,他决定至少等到帝国的元气得到恢复,到时候集结到了足够的大军,他一定会报复回来的。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后,沙俄帝国一旦恢复元气,一定还会与大明有一次激烈的大规模战争。
不过大明方面可不管沙皇的隐忍和想法,总而言之,沙俄十五万大军的攻击,没有给明军带来半点压力,沙俄大军的败退也没有给明军带来多少喜悦,明军一如既往的平静。
不过沙俄不再骚扰倒也让大明对西伯利亚的统治慢慢稳定了下来,大明周边一时之间战事全无,一片平静。
--
839.第839章 日新月异的大明
现在,除了英西荷三国的大海战威胁,大明再没有其他威胁。
不过,欧洲本土距离大明极远,英西荷三国使者以及三国舰队这一来一回,没有一年以上的时间是完全没有可能的,所以哪怕明知道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海战正在迫近,大明近期也没有半点急切。
造船厂该造战舰的依旧继续造战舰,哪里铁路和桥梁要修的,更要继续修下去。
就说铁路方面,由于三年前朱慈踉发动全民参与修建,包吃还有工钱,大量年轻力壮的大明百姓在农闲的时候都去参加修建铁路和水泥路,人数最峰值的时候,几千万人同时参与。
经过这么近三年时间的修建,至少中原一带的传统疆域内,已经做到了县县通铁路和水泥路。非传统疆域,比如缅甸,安南等东南亚地区,也修到了府府通的地步,大明最南端的一条铁路已经修到了马六甲海峡,最北端的则修到了外兴安岭和贝加尔湖一段,新疆也通了一条铁路。
现在,西伯利亚和哥萨克刚刚并入大明,为了有效控制这些地方,修建铁路也是必须的。
西伯利亚和哥萨克远离中原,再发动大明普通百姓跨越那么远的距离去修建,显然不太可能。而且经过这三年的全民修建,原本国库和中央银行积累的大量余额都已经挥阔出去了差不多,再没有更多的钱继续发动全民修建了。
不过,大明普通百姓无法跨越那么远的距离去参与修建,但大明与沙俄之战才总共俘虏了不下二十万沙俄青壮,而且还有另外的几百万战俘苦力,都是那些年在倭国,朝鲜和安南国等等地方俘虏的。
这么多的俘虏,只需要给他们一口饭吃就行了,承担修建西伯利亚和哥萨克的铁路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朱慈踉一道圣旨,大量战俘便被押送到偏远寒冷的西伯利亚去修建铁路。
不止西伯利亚,哪怕远离中原大陆的印尼群岛以及澳大利亚也要准备修建几条主要的铁路。
印尼群岛经过长达九年的改造,原本上面的三百万土著已经全部会说汉话,写汉字,过汉节了,看上去与大明普通百姓无异,加上原本移民印尼群岛的几百万正宗大明百姓,虽然这几年有不少原先的移民选择了返回大明,但却有更多的人继续移民到印尼群岛,当前,印尼群岛已经有超过八百万人口了,其中中原移民过去的占绝大多数。
近千个府城和县城也都建立了起来,不说县县通,至少每个府之间的铁路都要修起来。
而澳大利亚方面,虽然大明只是少数移民了几万人,还没有开始大规模移民,算上正在招降教化几十万澳大利亚土著,整个澳大利亚也还不到百万人口,不过想要彻底掌控澳大利亚,一条环沿海铁路是一定要先修建起来的。
不过澳大利亚方面不着急,等西伯利亚和哥萨克铁路修建起来后,腾出战俘苦力再修建也不迟。
铁路的大规模修建,特别是中原一带县县通的地步,不仅让地域与地域之间联系的时间和距离缩小了,而且因为全民修建,大量金钱被正当的散布了出去,百姓买得起更多的东西了,间接刺激了销售和生产行业。
整个中原的经济就跟坐着火箭一般飞速增长着。
加上蒸汽机械技术日渐成熟,被大量应用在各方面生产上,各方面的生产能力都大大增加,大明早已经正式踏上了全面工业化革命的道路。
工业革命除了蒸汽自动机械,也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操纵。
大明施行全民义务教育已经六年的时间了,这六年的时间,足够大明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特别是大学的建立,彻底改变了大明的教育模式。
大学已经不再是那些只读四书五经的所谓高等学府了,而是各行各业的技术教育。
比如医科大学,机械工程大学等等。以医科大学为例,就设在南京城内,太医院的太医任教,大明国库收录的各种经典医书支撑教学,教出来的医者都是最好的医者,全部被分派到各个府县的医院去任职,俸禄极高,甚至最顶级的医者的俸禄竟然不比朝中大臣低,而且最顶尖的医者还有朝廷颁发的各种荣誉等等。
还有机械攻城出来的,大多被各个生产商聘请从事工业化生产,俸禄同样高得吓人。
这一下子,大学彻底成了香饽饽,从大学里面出来的人几乎必然成为社会上的上等人,出人头地。读书不再是为了考科举,还为了考大学。
朝廷还鼓励创新和研发,设立了技术专利制度,任何百姓,无论男女,只要研发出新异有用的技术,都将上报科技院审核,一旦证实他的研发出来的技术真的有用,立刻能够获得朝廷颁发的技术专利,从此不用工作都能够凭借专利每年获得巨额金钱,这样的例子随着专利制度的实施,每年都在增多。
甚至就在中兴十一年上半年,便有十几名原本只是普通百姓的人研发出来的技术审核过关之后,获得了专利。几个月之后,他们的专利被应用,大量金钱也转化成为专利费进入他们个人的中央银行账户,甚至最多的一个,凭借专利,一个月收入上百万银元!
一个月上百万银元的收入,这是什么样的概念,简直让人羡慕嫉妒恨!
最值得称道的是其中一个专利的获得者竟然是一个女子,凭借专利,这名女子每个月竟然也收入几十万银元!连一个女子都能凭借技术专利厉害到这种程度。
这一下子,大明整个社会都炸了锅!创新和技术第一次被人在大街小巷津津乐道,也有越来越多的百姓涌入到创新和研发当中,无数新技术因此被疯狂的研发出来,更进一步的刺激了大明的工业化进程。
因为工业化的急速推进,大明的物质越来越丰盛,百姓生活越来越简捷幸福,经济增长飞速。
大明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大明的国力也随之越来越强。
----
840.第840章 中兴十二年
除夕夜,朱慈踉带着几名锦衣卫微服出宫。
走在南京城的大街上,因为马上就要过年了,各个商家都早早的关门打烊,就连小贩也都各自回去了。
宽阔的水泥路两旁,家家户户都挂着红灯笼,虽然还没有到夜晚,但也似将整个南京城都映红了,预示着下一年的红红火火。
因为水泥的出现,高大的水泥建筑也开始出现在公众的视野。
隐忍!
最终沙皇选择了隐忍,他决定至少等到帝国的元气得到恢复,到时候集结到了足够的大军,他一定会报复回来的。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后,沙俄帝国一旦恢复元气,一定还会与大明有一次激烈的大规模战争。
不过大明方面可不管沙皇的隐忍和想法,总而言之,沙俄十五万大军的攻击,没有给明军带来半点压力,沙俄大军的败退也没有给明军带来多少喜悦,明军一如既往的平静。
不过沙俄不再骚扰倒也让大明对西伯利亚的统治慢慢稳定了下来,大明周边一时之间战事全无,一片平静。
--
839.第839章 日新月异的大明
现在,除了英西荷三国的大海战威胁,大明再没有其他威胁。
不过,欧洲本土距离大明极远,英西荷三国使者以及三国舰队这一来一回,没有一年以上的时间是完全没有可能的,所以哪怕明知道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海战正在迫近,大明近期也没有半点急切。
造船厂该造战舰的依旧继续造战舰,哪里铁路和桥梁要修的,更要继续修下去。
就说铁路方面,由于三年前朱慈踉发动全民参与修建,包吃还有工钱,大量年轻力壮的大明百姓在农闲的时候都去参加修建铁路和水泥路,人数最峰值的时候,几千万人同时参与。
经过这么近三年时间的修建,至少中原一带的传统疆域内,已经做到了县县通铁路和水泥路。非传统疆域,比如缅甸,安南等东南亚地区,也修到了府府通的地步,大明最南端的一条铁路已经修到了马六甲海峡,最北端的则修到了外兴安岭和贝加尔湖一段,新疆也通了一条铁路。
现在,西伯利亚和哥萨克刚刚并入大明,为了有效控制这些地方,修建铁路也是必须的。
西伯利亚和哥萨克远离中原,再发动大明普通百姓跨越那么远的距离去修建,显然不太可能。而且经过这三年的全民修建,原本国库和中央银行积累的大量余额都已经挥阔出去了差不多,再没有更多的钱继续发动全民修建了。
不过,大明普通百姓无法跨越那么远的距离去参与修建,但大明与沙俄之战才总共俘虏了不下二十万沙俄青壮,而且还有另外的几百万战俘苦力,都是那些年在倭国,朝鲜和安南国等等地方俘虏的。
这么多的俘虏,只需要给他们一口饭吃就行了,承担修建西伯利亚和哥萨克的铁路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朱慈踉一道圣旨,大量战俘便被押送到偏远寒冷的西伯利亚去修建铁路。
不止西伯利亚,哪怕远离中原大陆的印尼群岛以及澳大利亚也要准备修建几条主要的铁路。
印尼群岛经过长达九年的改造,原本上面的三百万土著已经全部会说汉话,写汉字,过汉节了,看上去与大明普通百姓无异,加上原本移民印尼群岛的几百万正宗大明百姓,虽然这几年有不少原先的移民选择了返回大明,但却有更多的人继续移民到印尼群岛,当前,印尼群岛已经有超过八百万人口了,其中中原移民过去的占绝大多数。
近千个府城和县城也都建立了起来,不说县县通,至少每个府之间的铁路都要修起来。
而澳大利亚方面,虽然大明只是少数移民了几万人,还没有开始大规模移民,算上正在招降教化几十万澳大利亚土著,整个澳大利亚也还不到百万人口,不过想要彻底掌控澳大利亚,一条环沿海铁路是一定要先修建起来的。
不过澳大利亚方面不着急,等西伯利亚和哥萨克铁路修建起来后,腾出战俘苦力再修建也不迟。
铁路的大规模修建,特别是中原一带县县通的地步,不仅让地域与地域之间联系的时间和距离缩小了,而且因为全民修建,大量金钱被正当的散布了出去,百姓买得起更多的东西了,间接刺激了销售和生产行业。
整个中原的经济就跟坐着火箭一般飞速增长着。
加上蒸汽机械技术日渐成熟,被大量应用在各方面生产上,各方面的生产能力都大大增加,大明早已经正式踏上了全面工业化革命的道路。
工业革命除了蒸汽自动机械,也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操纵。
大明施行全民义务教育已经六年的时间了,这六年的时间,足够大明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特别是大学的建立,彻底改变了大明的教育模式。
大学已经不再是那些只读四书五经的所谓高等学府了,而是各行各业的技术教育。
比如医科大学,机械工程大学等等。以医科大学为例,就设在南京城内,太医院的太医任教,大明国库收录的各种经典医书支撑教学,教出来的医者都是最好的医者,全部被分派到各个府县的医院去任职,俸禄极高,甚至最顶级的医者的俸禄竟然不比朝中大臣低,而且最顶尖的医者还有朝廷颁发的各种荣誉等等。
还有机械攻城出来的,大多被各个生产商聘请从事工业化生产,俸禄同样高得吓人。
这一下子,大学彻底成了香饽饽,从大学里面出来的人几乎必然成为社会上的上等人,出人头地。读书不再是为了考科举,还为了考大学。
朝廷还鼓励创新和研发,设立了技术专利制度,任何百姓,无论男女,只要研发出新异有用的技术,都将上报科技院审核,一旦证实他的研发出来的技术真的有用,立刻能够获得朝廷颁发的技术专利,从此不用工作都能够凭借专利每年获得巨额金钱,这样的例子随着专利制度的实施,每年都在增多。
甚至就在中兴十一年上半年,便有十几名原本只是普通百姓的人研发出来的技术审核过关之后,获得了专利。几个月之后,他们的专利被应用,大量金钱也转化成为专利费进入他们个人的中央银行账户,甚至最多的一个,凭借专利,一个月收入上百万银元!
一个月上百万银元的收入,这是什么样的概念,简直让人羡慕嫉妒恨!
最值得称道的是其中一个专利的获得者竟然是一个女子,凭借专利,这名女子每个月竟然也收入几十万银元!连一个女子都能凭借技术专利厉害到这种程度。
这一下子,大明整个社会都炸了锅!创新和技术第一次被人在大街小巷津津乐道,也有越来越多的百姓涌入到创新和研发当中,无数新技术因此被疯狂的研发出来,更进一步的刺激了大明的工业化进程。
因为工业化的急速推进,大明的物质越来越丰盛,百姓生活越来越简捷幸福,经济增长飞速。
大明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大明的国力也随之越来越强。
----
840.第840章 中兴十二年
除夕夜,朱慈踉带着几名锦衣卫微服出宫。
走在南京城的大街上,因为马上就要过年了,各个商家都早早的关门打烊,就连小贩也都各自回去了。
宽阔的水泥路两旁,家家户户都挂着红灯笼,虽然还没有到夜晚,但也似将整个南京城都映红了,预示着下一年的红红火火。
因为水泥的出现,高大的水泥建筑也开始出现在公众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