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明1644

逆明1644 第511节

燕砀山一战,清军总共投入和三百多门仿制神武野战大炮,不多大部分都在炮战当中被明军的大炮摧毁,仅剩九十三门,朱慈踉下旨全部收拢起来。

“全部收起来吧,以后或许有用!”朱慈踉淡淡的说道。

清军仿制的神武野战大炮虽然不如大明的正版神武野战大炮,更不如大明当前最新的九十毫米口径新式大炮,但依然是这个世界当前最先进的大炮之一,还是有些用处的。

“启禀皇上,燕砀山之战的结果统计出来了!”李岩来到朱慈踉面前说道。

“念!”

“燕砀山一战,应龙军第一军死伤一千二百三十人,其中战死三百二十七人,伤九百零三人,第二军----”当李岩念完,朱慈踉淡淡的点了点头。

应龙军死伤五千多人,归降军死伤五万多,其他各军死伤两万多人,总共死伤近六万人,损失看上去虽然很重,不过却也击溃了清军九十余万大军,斩杀,俘虏清军七十余万,几乎十几比一的战果,算得上一场绝对的大胜了。

朱慈踉相信,燕砀山一战过后,清军精锐尽失,再没有威胁北伐大军的资本了,这场北伐之战,大明必胜无疑!

下一战便是攻打北京城,收复这座大明遗失了数年的故都。

“报----”一名斥候快马来报。

“启禀皇上,满人派使者送来求和信件,想见皇上!”这名斥候禀报道。

斥候在十里外游弋,第一时间碰到了满人派来的使者,事关重大,斥候立刻来向朱慈踉禀报。

“求和?”朱慈踉冷笑,事到如今,大明占尽优势,必胜无疑,他还怎么可能接受满人的求和,想都不要想!

所谓的求和不过是一张废纸罢了,大明与满人交战数十年,期间也不是没有签过什么和约,但满人还不是年年攻伐大明,现在他们一时求和,也不过是为了缓和损失罢了,一旦让他们恢复过来,有了再次与大明交战的实力,便依然会如猛兽一般狠狠的跳出来在大明身上撕咬下一块血肉出来,这种养虎为患的蠢事,朱慈踉是不会做的,所以他连见一见满人的使者的想法都欠奉。

“将满人使者暴打一顿,扔出大营,让他们回去告诉多尔衮,朕不同意求和,满人只有一条路,那便是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大明!”朱慈踉冷笑着说道。

不仅拒绝了满人的求和,朱慈踉还下旨休整半日后,大军直扑北京城,要彻底结束这场北伐之战!

-

494.第494章 心如死灰的多尔衮

北京城,皇宫金銮殿。

自多尔衮醒后,满清的文武百官便要求见多尔衮,孝庄皇太后和顺治小皇帝便直接趁机让多尔衮在金銮殿会见百官,事实上,在当前明军即将兵临城下的这样一种情况下,孝庄皇太后和顺治皇帝也坐不住了,或者说整个大清没有谁还能坐得住。

多尔衮同意了孝庄皇太后和顺治小皇帝的请求,在皇宫金銮殿召见文武百官,商议国事。

多尔衮第一件事便是和百官述说了自己写信与大明皇帝求和的事情。

对此,不管是满人,汉人还是蒙古人都沉默住了,一时之间整个金銮殿都静了下来,大家心照不宣的停止了商议,等待大明皇帝的决定传来。

一个时辰多后,一名正白旗将领在孝庄皇太后和顺治皇帝的宣召下快步走进大殿。

“启禀皇上,太后,摄政王,使者带回了大明皇帝的回话,大明拒绝投降,大明皇帝更是直言,大清只有一条路,那便是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这名正白旗将领单膝跪在地上,将多尔衮亲笔写的那封求和信呈在手上,未有任何拆封过的痕迹表明,大明皇帝连求和信都懒得看,拒绝求和的决定是何等的坚定。

这下,整个金銮殿都炸锅了。

大明皇帝拒绝求和,这不是表明根本不打算给大清活路吗?

满人愤怒了,大声叫嚣还有一战之力,要再次发兵与明军决战,大部分汉人官员也同样叫嚣再与大明决战,倒是蒙古人全部沉默,目光闪烁,什么也没有表态,但他们的想法也不难猜得出来。

幕帘后面的孝庄皇太后忍不住看向蒙古科尔沁部的代表她的亲哥哥吴克善。

可惜,吴克善发现之后,虽然有些不忍,但还是转过了头去,再一次表明蒙古的态度,隐意识就是觉得,满人这一次必败无疑,而且连辽东祖地都保不住,没有任何翻身的余地了,蒙古为了自身的利益着想,不能再继续做满人的铁杆盟友了。

多尔衮冷心的看着金銮殿上的一众文武百官们。

说到底,还是满人子弟最可信,蒙古人看样子已经对大清离心离德了,连大玉儿的面子也不顾了,足以说明一切,至于那些同样叫嚣得厉害的汉人,他们的心思多尔衮更是一清二楚。

这些汉人官员大多是士族豪强的子弟,代表着士族豪强的利益,大明明显打压士族豪强,况且他们已经帮助大清对抗大明这么久了,事也做了,钱也出了,在大明眼里,他们这些人就是汉奸的代表,大清若是真败了,他们没有半点好果子吃,巴不得大清为了保护他们继续和大明大战。

多尔衮也不服输,也想带着八旗和大明继续大战,可是大清近两百万大军都在明军的北伐之下败了,如今八旗子弟还能战的不到三万,汉旗军不到十万,也就是说不算上蒙古人的话,大清只还有十三万大清能够拿得出手,就这点实力,出去跟明军碰撞,无异于鸡蛋碰石头,死路一条。那些汉人士族豪强们或许没有了退路,不得已孤注一掷,还想和大明进行一次决战,可是他多尔衮不能那样做,他必须要为满人留下一点最后的火种,否则失去了所有青壮的族人只有灭族一条路可走了!

多尔衮看着金銮殿的虚空,眼中有着无限的迷茫。

他想到了自己的一生。

自十二岁第一次跟父汗出征蒙古至十四岁,两年间,做为父汗最喜爱的儿子,父汗到什么地方他便在什么地方,父汗亲自叫他读书写字,兵书谋略,多少兄弟爱慕不来。

十四岁那年,父汗兵败宁远城下,重伤而死了。有传言,父汗临死前亲口将汗位传给了他,诏书就在父汗的大妃他的额娘手中,可是还没等他看到诏书,额娘便被皇太极联合代善等四人逼死了,皇太极登上汗位。

皇太极是他敬重的八哥,若是没有额娘被逼死的一幕,他就算相信父汗的诏书一事,但心里也不会在意是自己坐上汗位还是八哥坐上汗位,若八哥坐上汗位,他相信八哥的才能,会尽力辅佐八哥,不会有二心,他心诚如此,可惜没有看见,八哥等人千不该万不该没有等到他表态便直接逼死了他的额娘。

他真的不在乎什么汗位,可是额娘却因此死了,从那以后他便恨上了皇太极,不过他很清楚自己太弱小了,无法与已经登上汗位的皇太极对抗,他能做的只有立下大量的战功,取得皇太极的信任,进而司机报仇,夺回本该属于他的汗位。

自此,十六岁他第一次带兵出征蒙古,获大捷,以战功获封固山贝勒。

今后十数年,他年年征战,不断出征,立下海量战功,终于在他二十四岁的那年,因再破蒙古,招降蒙古察哈尔的林丹汗子孙额哲,替大清彻底收服蒙古各部,受封睿亲王,手掌两旗兵力,间接控制四期兵力,自此,他开始有了与皇太极抗衡的资本。

今后数年,他征战之余,设计阿敏和莽古尔泰获罪,阿敏被圈禁而死,莽古尔泰死后被削了王爵,大仇报了一半,而后他继续跟皇太极争斗。

可惜,他终究还是太嫩了,最终斗不过皇太极,于二十九岁那年被皇太极抓住了把柄,趁机问罪,削了亲王爵和部分兵权,为此,他一度消沉下去了一段时间,不过后来他又重新振作了起来。次年他便以再次大败明军,连立数次战功功勋,迫使皇太极恢复了他的王爵和兵权,自此,他看到了皇太极并非不可战胜,更加极力于跟皇太极对抗。

终于,在他三十一岁的那一年,皇太极死了,他终于死了,再也没有人可以压制得了他。
首节 上一节 511/11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不可能这么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