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明1644 第274节
要知道,大明只有举人以上功名的才能称之为士人,朱慈烺查过,如今大明在册的拥有举人以上功名的人只有堪堪两万人,至于宗室,崇祯初年的时候有大约二十万人,经过李自成张献忠等流民的肆虐,杀死了不少,剩下的几乎都逃到江南来了,如今在册的宗室人口大约是十五万。
也就是说大明士人加上宗室只有十七万人,难不成大明只有五分之一的田地掌握在普通百姓手中,而这十七万士人宗室就占了大明五分之四的田地?
事实还确实如此,这十七万士人宗室还真就占了大明超过五分之四的土地。
就以当年的福王为例,仅仅他一人就占了大明五万顷上等良田,这虽然有当年万历皇帝胡闹的原因,其他藩王远远没有福王那么多,可是这十几万人的大明宗室,真要算起来,也至少占了大明四百多万顷良田,还有那两万拥有举人以上功名的士人也占了两百多万顷,加起来是近七百万顷,大明一顷是五十亩。
不到百分之一的人竟然占了五分之四的田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荒谬的情况,实在是太难让人理解了,太不可想象了,可是真要理解起来,其实也不难让人理解了。
就以一个小镇为例,一个家里只有十亩良田的普通穷户,可是当有一天这个家里突然有一名子孙争气,考取到了举人的功名,按照大明的律法,从此这个举人直到他死之前,他名下的田产都是不用交税的,这立刻就有许多亲朋好友或是邻居,为了免于交税,自愿将自家的田地低价卖给这名举人,并跟这名举人签订租赁契约,成为这名举人名下的佃户,从此免于交税,甚至只是挂名的,每年只需要交少量的挂名钱给这名举人,当然,这个挂名钱必然是抵御大明所制定的田税。
宗室同样如此,因为不用交税的原因,他们每年都有大量余银剩余,这些钱几乎都用来兼并土地了。
一个小镇,原本有一万亩交税的良田,很可能就因为出了一个举人或者分封了一家在官府有名册的宗室子弟过来,这个小镇交税的良田就会在短短的时间内锐减一半甚至大半,这样的兼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就造成了当前仅仅只占大明江淮江南十省七千万人口当中百分之零点三的士人宗室却拥有大明五分之四的土地。
太过骇人了,朱慈烺简直无法容忍。
其实所谓的乡绅豪强,大多是这些人组成,他们靠着朝廷的免税政策,以及许多普通百姓的私心,极为便利的时刻兼并土地。
士人也就罢了,到底大部分都身居官府职务,在为朝廷做事,可是那些宗室,却是真真正正的寄生虫,由于身份的原因,他们不能从商,不能考科举,不能做工匠,甚至亲自动手种地也会被其他宗室嘲笑,他们没有任何一技之长,几乎是被朝廷当成猪来养的,每月只靠朝廷发放的禄米和封地名下的田产租税为生。
不算宗室自己兼并的土地,朝廷每年供养他们所花费的银两绝对超过一支同样数量的精锐大军,负担极为沉重。
不止是大明朝,每一个朝代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这些乡绅豪强占有太多的资源了,就连历朝历代的帝王都不敢随便得罪他们,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弄不好就会动摇朝廷统治的根基,再加上那些宗室们都是老朱家同一血脉的亲戚,不看僧面看佛面,就连崇祯时期最困难的时候,崇祯皇帝都不敢往这方面打主意。
做为后世而来的灵魂,朱慈烺并非纯正的老朱家的人,对于这群庞大的寄生虫一样的所谓亲戚毫无感觉,只不过,做为大明的皇帝,老朱家公认的老大,他不可能真个断了那十几万宗室的禄米,但他打算如普通百姓那般同样对他们进行抽税。
朱慈烺的农税改革,不外乎是免除朝廷对士人和宗室不用交税的特权,将他们完全纳入朝廷抽税的范围内,如此一来,不仅每年多出两千多万两的税银,还能从根源上断绝他们对土地兼并的便利。
同时,朱慈烺还打算强行限制土地租赁的价格。
大明当前的农税是二十税一,而地主租赁给佃户的土地常常达到二税一,甚至三税二的恐怖地步,这就导致地主购买土地后,土地能产生巨大的价值,从而往往让地主们更加疯狂的兼并土地,这也是一种恶性循环,之所以强行限制土地租赁的价格便是要打断这种恶性循环。
当土地购买后所能产生的价值被大大的折扣,地主豪强们兼并土地的心就会逐渐冷却。
到时候,朝廷在放开一些对宗室的限制和对士农工商等阶的限制,特别是商业这一块,经商往往是迅速暴富和发展的根源,一些生活艰难,以前因为朝廷对商人的限制和歧视而不敢从商的人,立刻就会因为暴富的诱惑,一头扎进商业当中。
如此一来,必然会引发一股从商热,只有不断出现成功从商暴富的人,便会不断激励更多的人从商,不仅能加速大明商贸的发展,更能将那些以前紧巴着土地的宗室地主豪强们的目光转移,土地的价值便会慢慢降到最低点,逐渐回到普通百姓手中。
李岩和钱不缺听完朱慈烺的分析和解说,双双惊骇得说不出话来。
钱不缺艰难的咽了口唾沫,皇上竟然打这样的主意,实在是----
李岩回过神来之后,突然觉得热血沸腾,皇上竟有如此魄力,取消士人和宗室不用抽税的特权,降低士农工商阶级的限制,开商贸。
单此两样,就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的帝王能有此魄力,皇上不愧是他认定的当世明主,若是皇上的设想真的得到实施,大明的实力必将倍增,百姓也会逐渐安定富裕。
李岩以前虽然是读书人,可是参加造反也超过十年了,根本不会被那些礼教束缚,再加上他本就长远的目光,他对商贸并没有任何偏见,反而能清楚的从中看到商贸对大明的利益。
“皇上圣明,臣李岩拜服!发誓必将全心全意辅佐皇上完成此事,哪怕因此粉身碎骨也毫无怨言!”同样的,李岩也清楚得罪全国乡绅豪强们的危险,但他浑然不惧,甚至打算牵头此事,一旦真个出现什么难以抵挡的危机,导致改革失败,也能让皇上脱出身来,让他李岩来承担所有乡绅豪强的怒火。
“微臣钱不缺也发誓为皇上肝脑涂地!”钱不缺一愣后,也赶紧跪地表示忠心。
钱不缺的确惊骇得说不出话来,也清楚的看得到事情里面的危险,但他更加清楚自己只能跟皇上站在一起,否则只会死无葬身之地,钱不缺对朱慈烺的忠心不亚于此刻的李岩。
“若是皇上真个做成了那样的壮举,那他钱不缺参与其中,必然也能留名青史!”钱不缺不仅如此想到,他选择相信朱慈烺,他也只能相信朱慈烺跟着朱慈烺和李岩一条道走到黑。
“好,朕有两位爱卿辅佐,乃朕之幸事,让我们一同完成这个伟大的壮举!”朱慈烺豪气道。
李岩同样充满豪气,钱不缺这等贪生怕死的人都被影响,一时之间竟然也豪气干云。
的确是壮举,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壮举,当年,不管是秦皇汉武,亦或是唐宗宋祖,他们并非就没有想到此时,也并非不知道此事的好处,可他们终究没有一个人敢冒着得罪天下乡绅豪强的危险打这方面的主意,但朱慈烺敢,而且必做此事!
270.第270章 火器局的突破
秋税收上来之后,朱慈烺很快着手恢复应龙军各个军的实力,应龙军再一次恢复十二万人的编制,并且只需一到两个月的训练磨合,便能恢复徐州大战前的实力。
火器局那边对野战炮的研制也到了一定程度,随时有可能突破,拨款也不能停,弄完这些后,大明和国库和朱慈烺的内努也差不多再一次能饿死老鼠了。
好在,陈鑫终于没有让朱慈烺失望,半个月后,火器局传来消息,合金钢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花费大量银钱,经过数百次以上的实验,终于炼制出了一款符合野战炮条件的合金钢材,理论上来说,这种钢材做出的野战炮,射程和威力可以与红衣大炮相差无几,但是重量却只有不到六百斤,若是拆卸,完全可以用马匹驮运跟随大军快速征战四方。
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朱慈烺迫不及待的想见到此炮,命令火器局加紧赶制,务必尽快将成品大炮弄出来。
又是十天时间,火器局那边传来消息,成品大炮弄出来了。
朱慈烺霍然起身,无比惊喜,一年多的时间了,火器局大半的资源都用在了上面,终究将能与应龙军完美配合得野战火炮弄出来了,自此之后,应龙军的实力将成倍上涨,真真正正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传朕旨意,立即组织试射,朕要亲自观看!”
“遵旨!”太监马上去传旨。
次日,天高气爽,正是试射新式火炮的最佳天气,地点就位于城西之外三里处的一处开阔之地。
上千身着金甲威风凛凛的御林军护卫着朱慈烺的车辇前往城外。
虽然应龙军才是朱慈烺的最嫡系精锐力量,但是皇宫本就位于南京城的中心,除非敌军攻破南京城,否则皇城无忧,朱慈烺认为皇城的安全没有必要浪费应龙军的人力来守卫,所以皇城的守卫一直仍由当年的御林军担任,不过为了更好的掌控这支御林军,御林军里很多将领都是从应龙军里面抽调的,御林军的忠心不亚于应龙军。
“末将黄得功,参见皇上!”
也就是说大明士人加上宗室只有十七万人,难不成大明只有五分之一的田地掌握在普通百姓手中,而这十七万士人宗室就占了大明五分之四的田地?
事实还确实如此,这十七万士人宗室还真就占了大明超过五分之四的土地。
就以当年的福王为例,仅仅他一人就占了大明五万顷上等良田,这虽然有当年万历皇帝胡闹的原因,其他藩王远远没有福王那么多,可是这十几万人的大明宗室,真要算起来,也至少占了大明四百多万顷良田,还有那两万拥有举人以上功名的士人也占了两百多万顷,加起来是近七百万顷,大明一顷是五十亩。
不到百分之一的人竟然占了五分之四的田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荒谬的情况,实在是太难让人理解了,太不可想象了,可是真要理解起来,其实也不难让人理解了。
就以一个小镇为例,一个家里只有十亩良田的普通穷户,可是当有一天这个家里突然有一名子孙争气,考取到了举人的功名,按照大明的律法,从此这个举人直到他死之前,他名下的田产都是不用交税的,这立刻就有许多亲朋好友或是邻居,为了免于交税,自愿将自家的田地低价卖给这名举人,并跟这名举人签订租赁契约,成为这名举人名下的佃户,从此免于交税,甚至只是挂名的,每年只需要交少量的挂名钱给这名举人,当然,这个挂名钱必然是抵御大明所制定的田税。
宗室同样如此,因为不用交税的原因,他们每年都有大量余银剩余,这些钱几乎都用来兼并土地了。
一个小镇,原本有一万亩交税的良田,很可能就因为出了一个举人或者分封了一家在官府有名册的宗室子弟过来,这个小镇交税的良田就会在短短的时间内锐减一半甚至大半,这样的兼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就造成了当前仅仅只占大明江淮江南十省七千万人口当中百分之零点三的士人宗室却拥有大明五分之四的土地。
太过骇人了,朱慈烺简直无法容忍。
其实所谓的乡绅豪强,大多是这些人组成,他们靠着朝廷的免税政策,以及许多普通百姓的私心,极为便利的时刻兼并土地。
士人也就罢了,到底大部分都身居官府职务,在为朝廷做事,可是那些宗室,却是真真正正的寄生虫,由于身份的原因,他们不能从商,不能考科举,不能做工匠,甚至亲自动手种地也会被其他宗室嘲笑,他们没有任何一技之长,几乎是被朝廷当成猪来养的,每月只靠朝廷发放的禄米和封地名下的田产租税为生。
不算宗室自己兼并的土地,朝廷每年供养他们所花费的银两绝对超过一支同样数量的精锐大军,负担极为沉重。
不止是大明朝,每一个朝代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这些乡绅豪强占有太多的资源了,就连历朝历代的帝王都不敢随便得罪他们,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弄不好就会动摇朝廷统治的根基,再加上那些宗室们都是老朱家同一血脉的亲戚,不看僧面看佛面,就连崇祯时期最困难的时候,崇祯皇帝都不敢往这方面打主意。
做为后世而来的灵魂,朱慈烺并非纯正的老朱家的人,对于这群庞大的寄生虫一样的所谓亲戚毫无感觉,只不过,做为大明的皇帝,老朱家公认的老大,他不可能真个断了那十几万宗室的禄米,但他打算如普通百姓那般同样对他们进行抽税。
朱慈烺的农税改革,不外乎是免除朝廷对士人和宗室不用交税的特权,将他们完全纳入朝廷抽税的范围内,如此一来,不仅每年多出两千多万两的税银,还能从根源上断绝他们对土地兼并的便利。
同时,朱慈烺还打算强行限制土地租赁的价格。
大明当前的农税是二十税一,而地主租赁给佃户的土地常常达到二税一,甚至三税二的恐怖地步,这就导致地主购买土地后,土地能产生巨大的价值,从而往往让地主们更加疯狂的兼并土地,这也是一种恶性循环,之所以强行限制土地租赁的价格便是要打断这种恶性循环。
当土地购买后所能产生的价值被大大的折扣,地主豪强们兼并土地的心就会逐渐冷却。
到时候,朝廷在放开一些对宗室的限制和对士农工商等阶的限制,特别是商业这一块,经商往往是迅速暴富和发展的根源,一些生活艰难,以前因为朝廷对商人的限制和歧视而不敢从商的人,立刻就会因为暴富的诱惑,一头扎进商业当中。
如此一来,必然会引发一股从商热,只有不断出现成功从商暴富的人,便会不断激励更多的人从商,不仅能加速大明商贸的发展,更能将那些以前紧巴着土地的宗室地主豪强们的目光转移,土地的价值便会慢慢降到最低点,逐渐回到普通百姓手中。
李岩和钱不缺听完朱慈烺的分析和解说,双双惊骇得说不出话来。
钱不缺艰难的咽了口唾沫,皇上竟然打这样的主意,实在是----
李岩回过神来之后,突然觉得热血沸腾,皇上竟有如此魄力,取消士人和宗室不用抽税的特权,降低士农工商阶级的限制,开商贸。
单此两样,就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的帝王能有此魄力,皇上不愧是他认定的当世明主,若是皇上的设想真的得到实施,大明的实力必将倍增,百姓也会逐渐安定富裕。
李岩以前虽然是读书人,可是参加造反也超过十年了,根本不会被那些礼教束缚,再加上他本就长远的目光,他对商贸并没有任何偏见,反而能清楚的从中看到商贸对大明的利益。
“皇上圣明,臣李岩拜服!发誓必将全心全意辅佐皇上完成此事,哪怕因此粉身碎骨也毫无怨言!”同样的,李岩也清楚得罪全国乡绅豪强们的危险,但他浑然不惧,甚至打算牵头此事,一旦真个出现什么难以抵挡的危机,导致改革失败,也能让皇上脱出身来,让他李岩来承担所有乡绅豪强的怒火。
“微臣钱不缺也发誓为皇上肝脑涂地!”钱不缺一愣后,也赶紧跪地表示忠心。
钱不缺的确惊骇得说不出话来,也清楚的看得到事情里面的危险,但他更加清楚自己只能跟皇上站在一起,否则只会死无葬身之地,钱不缺对朱慈烺的忠心不亚于此刻的李岩。
“若是皇上真个做成了那样的壮举,那他钱不缺参与其中,必然也能留名青史!”钱不缺不仅如此想到,他选择相信朱慈烺,他也只能相信朱慈烺跟着朱慈烺和李岩一条道走到黑。
“好,朕有两位爱卿辅佐,乃朕之幸事,让我们一同完成这个伟大的壮举!”朱慈烺豪气道。
李岩同样充满豪气,钱不缺这等贪生怕死的人都被影响,一时之间竟然也豪气干云。
的确是壮举,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壮举,当年,不管是秦皇汉武,亦或是唐宗宋祖,他们并非就没有想到此时,也并非不知道此事的好处,可他们终究没有一个人敢冒着得罪天下乡绅豪强的危险打这方面的主意,但朱慈烺敢,而且必做此事!
270.第270章 火器局的突破
秋税收上来之后,朱慈烺很快着手恢复应龙军各个军的实力,应龙军再一次恢复十二万人的编制,并且只需一到两个月的训练磨合,便能恢复徐州大战前的实力。
火器局那边对野战炮的研制也到了一定程度,随时有可能突破,拨款也不能停,弄完这些后,大明和国库和朱慈烺的内努也差不多再一次能饿死老鼠了。
好在,陈鑫终于没有让朱慈烺失望,半个月后,火器局传来消息,合金钢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花费大量银钱,经过数百次以上的实验,终于炼制出了一款符合野战炮条件的合金钢材,理论上来说,这种钢材做出的野战炮,射程和威力可以与红衣大炮相差无几,但是重量却只有不到六百斤,若是拆卸,完全可以用马匹驮运跟随大军快速征战四方。
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朱慈烺迫不及待的想见到此炮,命令火器局加紧赶制,务必尽快将成品大炮弄出来。
又是十天时间,火器局那边传来消息,成品大炮弄出来了。
朱慈烺霍然起身,无比惊喜,一年多的时间了,火器局大半的资源都用在了上面,终究将能与应龙军完美配合得野战火炮弄出来了,自此之后,应龙军的实力将成倍上涨,真真正正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传朕旨意,立即组织试射,朕要亲自观看!”
“遵旨!”太监马上去传旨。
次日,天高气爽,正是试射新式火炮的最佳天气,地点就位于城西之外三里处的一处开阔之地。
上千身着金甲威风凛凛的御林军护卫着朱慈烺的车辇前往城外。
虽然应龙军才是朱慈烺的最嫡系精锐力量,但是皇宫本就位于南京城的中心,除非敌军攻破南京城,否则皇城无忧,朱慈烺认为皇城的安全没有必要浪费应龙军的人力来守卫,所以皇城的守卫一直仍由当年的御林军担任,不过为了更好的掌控这支御林军,御林军里很多将领都是从应龙军里面抽调的,御林军的忠心不亚于应龙军。
“末将黄得功,参见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