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明1644 第1075节
西路,清军横扫乌克兰。
东路,清军攻下高加索之后,继续北上,已然杀到莫斯科南部不到八百公里的地方,直指沙俄帝国的核心莫斯科。
沙皇震惊,吓得一脸灰白。
“可恶!这根本不可能!我伟大的俄军怎么这么快就败了,怎么可能会败!”沙皇嘶吼的咆哮着,同时,心里充满了恐惧。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清军这么强大,他三十七万俄军,竟然在短短几天时间就被清军全部击溃,一旦清军铁了心要灭了他沙俄帝国,他沙俄帝国还能再拿出多少力量出来抵挡!
---
1033.第1033章 莫斯科条约
不仅是军队的战败,还有清军的血腥,竟然将俘虏的俄军士兵也一起杀掉,以至于被杀的俄军士兵不下二十几万,太残酷了。
沙皇恐惧了,也被清军的血腥吓到了!
正当沙皇恐惧,着急着该怎么来抵抗清军进攻莫斯科,保住沙俄帝国不灭的时候。多尔衮亲率的那支一路往北直指莫斯科的清军,突然转向了,没有继续向北进攻,而是转道向西,进入乌克兰,和另一支清军在乌克兰会和了,并且迅速占领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全境。
占领了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全境之后,清军便突然停止了继续向沙俄更深处的腹地进攻。
于此同时,多尔衮还派遣了一名新的特使来到莫斯科,要求立刻见到沙俄皇帝。
沙皇原本正在恐惧和无比的焦急之中,突然接到清军停止继续进攻的消息,他一下子就愣住了,随即便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然而,当他又得知满清派遣特使前来,又马上变得阴晴不定,忐忑了起来。
此时此刻的沙皇,早已没有了原先面对济哈尔是的狂傲,不再认为他的沙皇俄国有多么强大,对满清生起了恐惧,他无法猜测满清这个时候再次派遣特使前来,要做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没有好事。
这时的沙皇当然不敢不见满清特使,毕竟满清三十余万大军还在他沙俄境内呢,随时可能向莫斯科杀来。
多尔衮这次派遣特使,主要是为了结束与沙俄的战争来的。
当然,清军如此大规模的出动,虽然没有直接灭了沙俄,但也不可能就这么放过沙俄。果然,满清特使提出了多尔衮的三个条件。
一是沙皇立刻放还大清上一任特使济哈尔,并向大清诚恳道歉。
二是割让乌克兰,克里米亚给大清。
三是赔偿大清一千万枚银币的军费。
这三个条件一出,沙皇脸色瞬间就黑了下来,无比难看。
放还满清上一任特使济哈尔是必须的,就是因为他狂妄的将济哈尔关了起来,并肖想满清的罗马尼亚,才引来的这一场大战,导致帝国战败,三十几万军队崩溃。
赔偿满清一千万枚银币也没有什么问题,毕竟败者为寇,他沙皇俄国虽然穷,但挤一挤,也不是不能挤出一千万枚银币出来。
可是割让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却是沙皇无法容忍的。
要知道,对领土的诉求几乎是历代沙皇的梦魇,他们无比贪婪的扩充自己的领土,不管是人口密集的欧洲大陆方面,还是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苦寒之地,只要是领土,他们都想要。
为了一块小小的领土,沙俄能发动一场规模庞大的战争,不惜败了再战,直至拿下那块领土为止。
可是现在,满清竟然要他们割让乌克兰和克里米亚这么大一块领土,等同于在沙皇心里割肉啊,与直接要他的命没有什么区别。
沙皇很想不同意,为了乌克兰不惜一切代价继续和满清战争。
可惜,现实太残酷了,三十余万清军已经占领了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就算他不同意,清军也不可能主动撤走,并且,已经不是他考虑是否继续和满清战争了,三十余万清军随时可以直指莫斯科,他应该考虑的时到时候怎么来抵挡清军兵临莫斯科城下。
那时候,他的沙俄帝国还能不能保存都是一回事。
三十几万军队的溃败,损伤不亚于当年与大明的战争,他的沙俄已经没有能力继续和还有超过三十万的清军交战了,不妥协便有很大的可能灭国!
为了沙俄帝国的继续存在,沙皇最终不得不咬牙向满清妥协,同意多尔衮的条件。
大明中兴三十二年,六月。
沙俄与满清签订莫斯科条约,双方达成和平协议,沙俄向大清割让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等地,并向大清支付一千万枚银币的赔款,清军撤兵,不再继续进攻沙俄帝国。
满清与沙俄帝国之战,持续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却震动了整个欧洲,大扬满清国威。
不是清军没有能力灭亡沙俄帝国,其实只要多尔衮下定决心,最多三个月的时间,满清便能够吞并沙俄,将沙俄也变成大清的一部分,再一次扩充大清的疆域和国力。
然而,多尔衮却不能这么做。
不说大明什么时候便大举进攻大清,必须要时时刻刻防备着大明,就说大清原本疆域便很广袤了,早已经取代了当初奥斯曼帝国的位置,甚至比当初的奥斯曼帝国更加强大。
欧洲各国方面,因为有着大明这个共同的敌人,加上大清承诺不会向欧洲发动进攻,只是为了抵抗大明,这才让欧洲各国对大清放心,甚至答应与大清合纵抗明。
可一旦大清再吞并沙俄帝国的话,疆域一下子将欧洲各国两面包围,欧洲各国必定会警惕大清,届时别说帮助大清抵抗大明了,不防备大清,将大清也视作敌人就不错了。
所以,为了对抗大明随时可能到来的进攻,大清不能吞并沙俄帝国,也没有时间吞并沙俄帝国。
---
虽然不到一个月时间便取得了与沙俄战争的胜利,惩戒了沙俄对大清的挑衅,大扬了大清的国威。
可是,多尔衮心里却并没有半点高兴,反而满是阴霾。
东路,清军攻下高加索之后,继续北上,已然杀到莫斯科南部不到八百公里的地方,直指沙俄帝国的核心莫斯科。
沙皇震惊,吓得一脸灰白。
“可恶!这根本不可能!我伟大的俄军怎么这么快就败了,怎么可能会败!”沙皇嘶吼的咆哮着,同时,心里充满了恐惧。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清军这么强大,他三十七万俄军,竟然在短短几天时间就被清军全部击溃,一旦清军铁了心要灭了他沙俄帝国,他沙俄帝国还能再拿出多少力量出来抵挡!
---
1033.第1033章 莫斯科条约
不仅是军队的战败,还有清军的血腥,竟然将俘虏的俄军士兵也一起杀掉,以至于被杀的俄军士兵不下二十几万,太残酷了。
沙皇恐惧了,也被清军的血腥吓到了!
正当沙皇恐惧,着急着该怎么来抵抗清军进攻莫斯科,保住沙俄帝国不灭的时候。多尔衮亲率的那支一路往北直指莫斯科的清军,突然转向了,没有继续向北进攻,而是转道向西,进入乌克兰,和另一支清军在乌克兰会和了,并且迅速占领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全境。
占领了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全境之后,清军便突然停止了继续向沙俄更深处的腹地进攻。
于此同时,多尔衮还派遣了一名新的特使来到莫斯科,要求立刻见到沙俄皇帝。
沙皇原本正在恐惧和无比的焦急之中,突然接到清军停止继续进攻的消息,他一下子就愣住了,随即便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然而,当他又得知满清派遣特使前来,又马上变得阴晴不定,忐忑了起来。
此时此刻的沙皇,早已没有了原先面对济哈尔是的狂傲,不再认为他的沙皇俄国有多么强大,对满清生起了恐惧,他无法猜测满清这个时候再次派遣特使前来,要做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没有好事。
这时的沙皇当然不敢不见满清特使,毕竟满清三十余万大军还在他沙俄境内呢,随时可能向莫斯科杀来。
多尔衮这次派遣特使,主要是为了结束与沙俄的战争来的。
当然,清军如此大规模的出动,虽然没有直接灭了沙俄,但也不可能就这么放过沙俄。果然,满清特使提出了多尔衮的三个条件。
一是沙皇立刻放还大清上一任特使济哈尔,并向大清诚恳道歉。
二是割让乌克兰,克里米亚给大清。
三是赔偿大清一千万枚银币的军费。
这三个条件一出,沙皇脸色瞬间就黑了下来,无比难看。
放还满清上一任特使济哈尔是必须的,就是因为他狂妄的将济哈尔关了起来,并肖想满清的罗马尼亚,才引来的这一场大战,导致帝国战败,三十几万军队崩溃。
赔偿满清一千万枚银币也没有什么问题,毕竟败者为寇,他沙皇俄国虽然穷,但挤一挤,也不是不能挤出一千万枚银币出来。
可是割让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却是沙皇无法容忍的。
要知道,对领土的诉求几乎是历代沙皇的梦魇,他们无比贪婪的扩充自己的领土,不管是人口密集的欧洲大陆方面,还是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苦寒之地,只要是领土,他们都想要。
为了一块小小的领土,沙俄能发动一场规模庞大的战争,不惜败了再战,直至拿下那块领土为止。
可是现在,满清竟然要他们割让乌克兰和克里米亚这么大一块领土,等同于在沙皇心里割肉啊,与直接要他的命没有什么区别。
沙皇很想不同意,为了乌克兰不惜一切代价继续和满清战争。
可惜,现实太残酷了,三十余万清军已经占领了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就算他不同意,清军也不可能主动撤走,并且,已经不是他考虑是否继续和满清战争了,三十余万清军随时可以直指莫斯科,他应该考虑的时到时候怎么来抵挡清军兵临莫斯科城下。
那时候,他的沙俄帝国还能不能保存都是一回事。
三十几万军队的溃败,损伤不亚于当年与大明的战争,他的沙俄已经没有能力继续和还有超过三十万的清军交战了,不妥协便有很大的可能灭国!
为了沙俄帝国的继续存在,沙皇最终不得不咬牙向满清妥协,同意多尔衮的条件。
大明中兴三十二年,六月。
沙俄与满清签订莫斯科条约,双方达成和平协议,沙俄向大清割让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等地,并向大清支付一千万枚银币的赔款,清军撤兵,不再继续进攻沙俄帝国。
满清与沙俄帝国之战,持续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却震动了整个欧洲,大扬满清国威。
不是清军没有能力灭亡沙俄帝国,其实只要多尔衮下定决心,最多三个月的时间,满清便能够吞并沙俄,将沙俄也变成大清的一部分,再一次扩充大清的疆域和国力。
然而,多尔衮却不能这么做。
不说大明什么时候便大举进攻大清,必须要时时刻刻防备着大明,就说大清原本疆域便很广袤了,早已经取代了当初奥斯曼帝国的位置,甚至比当初的奥斯曼帝国更加强大。
欧洲各国方面,因为有着大明这个共同的敌人,加上大清承诺不会向欧洲发动进攻,只是为了抵抗大明,这才让欧洲各国对大清放心,甚至答应与大清合纵抗明。
可一旦大清再吞并沙俄帝国的话,疆域一下子将欧洲各国两面包围,欧洲各国必定会警惕大清,届时别说帮助大清抵抗大明了,不防备大清,将大清也视作敌人就不错了。
所以,为了对抗大明随时可能到来的进攻,大清不能吞并沙俄帝国,也没有时间吞并沙俄帝国。
---
虽然不到一个月时间便取得了与沙俄战争的胜利,惩戒了沙俄对大清的挑衅,大扬了大清的国威。
可是,多尔衮心里却并没有半点高兴,反而满是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