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明1644 第1022节
多尔衮当立下令运用这种底火技术,模仿大明的步枪和子弹的构造,仿制新的步枪和大炮。
仿制没有多少技术,总是比真正的研发时间短得多,很快满清火器局便仿制了出来,并且开始大规模秘密投入生产,同时大规模生产的还有子弹和炮弹。
然而,多尔衮的高兴却并没有能够持续多久,因为用上底火技术仿制大明的子弹和炮弹,使用的是铜!
铜对于大明高超的开采和锻造技术而言,或许价值没有那么大,但是对于技术比较原始的满清而言,确是要命的存在,哪怕满清吞并了富庶的印度,取得了印度的资源,可是一场战役下来的消耗,依旧能够让满清流血。
虽然代价昂贵,但是曾经见识过大明枪炮厉害的多尔衮还是咬了咬牙,下令继续大规模生产。
而今,满清火器局已经生产了大半年,第一批枪炮已经就快要达到数量。
枪是仿制大明第一代单发式后膛击发枪,而大炮是在仿制大明神武野战大炮的技术上改进而来的,类似于大明第一代击发式大炮神威大炮,不过技术上却比大明神威大炮差远了。
另外,满清确实拥有了底火的技术,但是大明的新式烈性火药他们却依旧没有能够研发出来,子弹和炮弹内的火药还是威力较小的黑火药。
所以,满清的仿制步枪,哪怕增加了重量,粗糙的技术加上黑火药,有效射程也不过刚刚突破一百五十米,只比燧发枪远上一些,并且上弹速度比燧发枪快一些罢了。
大炮方面,满清的仿制神威大炮,同样只是增加了一些射速,并且大炮重量也增加一些后,射程刚刚超过两千六百米,大约一门的威力相当于三门仿制神武大炮吧。
新式枪炮的作用和代价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多尔衮原先的预想,可以说这种新式枪炮或许能够提升很多满清火枪队的实力,可是每一场大战所花费的代价也是呈几倍增加的,多尔衮想大规模运用是不可能的,只能做为一种秘密武器。
这第一批仿制的新式步枪大约有一万五千支,大炮一百门。
多尔衮打算通过这批作为秘密武器的新式枪炮的突然打击,一下子撕开大马士革的防御,很快将防守大马士革的奥斯曼军团击败。
多尔衮随即沉默了好一会,并且眉头一直皱着,似乎依旧有什么困扰。
原因还是多尔衮觉得仅仅是这一批秘密武器的投入,并不一定就能让清军攻入大马士革,取得大马士革之战的胜利,最多只能将清军原先的胜算提高一直两成罢了。
多尔衮希望拥有更多的胜算,甚至于百分之一百的胜算,所以他还需要另外的谋划。
多尔衮足足有两个时辰没有说话,号称雄才大略的他最终还是想到了一些貌似可行的办法。
多尔衮想到了中原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想到了廉颇,想到了赵括,也想到了袁崇焕,他要将这些事情,这几个人串联起来。
当前的奥斯曼军团统帅登尼塞里毫无疑问就是相当于长平之战时的廉颇,正因为有登尼塞里这个‘廉颇’在,奥斯曼大军坚守不出,多尔衮迟迟无法捕捉到机会,哪怕准备花大代价投入那批威力强大的新式枪炮武器,也没有能够让他一战击败奥斯曼大军的胜算多多少。
而如果登尼塞里这个‘廉颇’换成‘赵括’的话,那么清军不仅能够胜利,而且能够以更小得多的代价胜利。
“可能性很大,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一定能够成功!”多尔衮突然紧紧的握了握右拳,双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已经慢慢构思出了一条‘毒计’!
---
975.第975章 奥斯曼帝国的赵括?
奥斯曼帝国帝都,伊斯坦布尔。br>
从大明中兴十七年六月,奥斯曼皇帝下令奥斯曼大军进攻两河流域的巴格达城至今,奥斯曼帝国和满清已经交战了整整九年多的时间。
倾尽国力而进行的这场漫长时间的交战,已经让奥斯曼帝国不堪重负,昔日强盛而庞大帝国,而今已经国库空虚,后继乏力,快要支撑不住了,特别是在这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大战的情况下。
奥斯曼皇帝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阴霾,愤怒的他想砸碎一切此刻看到的东西。
“九年多了,除了败还是败!真神!难道我奥斯曼帝国就要这样葬送了吗!”奥斯曼皇帝仰天咆哮:“该死的登尼塞里!我要的是胜利!而不是现在这样懦弱不战,仍旧失败!”
从巴格达撤退,阿拉伯半岛的丢失,在到拉卡城的丢失,以及此刻退守大马士革坚守!奥斯曼皇帝看到的只有退和退!这不是他强大奥斯曼帝**队该有的表现,他强大奥斯曼帝**队的表现应该是推倒一切敌人,胜利和胜利!
可以说,九年多时间的不断败守,已经让奥斯曼帝国皇帝对当前奥斯曼大军的统帅登尼塞里非常不满了。
他不得不开始怀疑一直启用登尼塞里这个家伙统帅大军的正确性。
不说奥斯曼帝国皇帝,奥斯曼帝国很多领主,大臣等等,也都已经对登尼塞里极度不满意了,认为正是登尼塞里这样防守多过进攻的方式,才让战争持续了这么长的时间,才一直无法得到战争的胜利。
奥斯曼帝国君臣这样的心态,正合多尔衮谋算的需要。
也正是算到长时间的对峙消耗,会引发奥斯曼帝国皇帝和大臣们这样的心态,多尔衮才策划了这样一个阴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伊斯坦布尔城内开始流传这样一个说法,登尼塞里正在和清军谈判,要带着数十万帝国精锐士兵叛投清军!
这不得了了,难不成登尼塞里迟迟不能打败清军,现在又在大马士革坚守不出,是因为怕了清军,所以准备要叛投清军吗!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又有一个说法,清军并不惧怕登尼塞里,其实登尼塞里很容易打败,清军惧怕的是帝国新兴的‘名将’埃尔科尼。
刚开始还只是一些传言,城内的点点议论罢了,可是突然有一天,有皇帝的侍卫截获了一封信,信里的内容一下子就让整个伊斯坦布尔上下炸锅了。
这是一封正在大马士革带领帝**队和清军交战的登尼塞里元帅写给他的家人的一封信,信里要他的家人立刻离开伊斯坦布尔城,前往帝国与大清国交界的边境,那里已经有清国的人等在那里进行接应。
这一瞬间,谣言立刻变成了恐惧。
登尼塞里此刻统帅的六十多万帝**队,大部分都是帝国往下最精锐的军队,是集合了整个帝国国力在维持的一支军队,如果登尼塞里真的带着这支军队投靠了大清国,那么帝国瞬间便会失去反抗的能力,清军将在很快兵临伊斯坦布尔城下。
“嘭----,登尼塞里,该死的登尼塞里!”奥斯曼帝国皇帝愤怒的摔碎了东西。
看到这封信,奥斯曼帝国皇帝的心里是恐惧的。
所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句话不止是在大明中原地区适用,在整个世界都适用。
奥斯曼帝国皇帝原本就对登尼塞里不满,现在又看到了这样一封信,不抓狂才怪。
仿制没有多少技术,总是比真正的研发时间短得多,很快满清火器局便仿制了出来,并且开始大规模秘密投入生产,同时大规模生产的还有子弹和炮弹。
然而,多尔衮的高兴却并没有能够持续多久,因为用上底火技术仿制大明的子弹和炮弹,使用的是铜!
铜对于大明高超的开采和锻造技术而言,或许价值没有那么大,但是对于技术比较原始的满清而言,确是要命的存在,哪怕满清吞并了富庶的印度,取得了印度的资源,可是一场战役下来的消耗,依旧能够让满清流血。
虽然代价昂贵,但是曾经见识过大明枪炮厉害的多尔衮还是咬了咬牙,下令继续大规模生产。
而今,满清火器局已经生产了大半年,第一批枪炮已经就快要达到数量。
枪是仿制大明第一代单发式后膛击发枪,而大炮是在仿制大明神武野战大炮的技术上改进而来的,类似于大明第一代击发式大炮神威大炮,不过技术上却比大明神威大炮差远了。
另外,满清确实拥有了底火的技术,但是大明的新式烈性火药他们却依旧没有能够研发出来,子弹和炮弹内的火药还是威力较小的黑火药。
所以,满清的仿制步枪,哪怕增加了重量,粗糙的技术加上黑火药,有效射程也不过刚刚突破一百五十米,只比燧发枪远上一些,并且上弹速度比燧发枪快一些罢了。
大炮方面,满清的仿制神威大炮,同样只是增加了一些射速,并且大炮重量也增加一些后,射程刚刚超过两千六百米,大约一门的威力相当于三门仿制神武大炮吧。
新式枪炮的作用和代价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多尔衮原先的预想,可以说这种新式枪炮或许能够提升很多满清火枪队的实力,可是每一场大战所花费的代价也是呈几倍增加的,多尔衮想大规模运用是不可能的,只能做为一种秘密武器。
这第一批仿制的新式步枪大约有一万五千支,大炮一百门。
多尔衮打算通过这批作为秘密武器的新式枪炮的突然打击,一下子撕开大马士革的防御,很快将防守大马士革的奥斯曼军团击败。
多尔衮随即沉默了好一会,并且眉头一直皱着,似乎依旧有什么困扰。
原因还是多尔衮觉得仅仅是这一批秘密武器的投入,并不一定就能让清军攻入大马士革,取得大马士革之战的胜利,最多只能将清军原先的胜算提高一直两成罢了。
多尔衮希望拥有更多的胜算,甚至于百分之一百的胜算,所以他还需要另外的谋划。
多尔衮足足有两个时辰没有说话,号称雄才大略的他最终还是想到了一些貌似可行的办法。
多尔衮想到了中原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想到了廉颇,想到了赵括,也想到了袁崇焕,他要将这些事情,这几个人串联起来。
当前的奥斯曼军团统帅登尼塞里毫无疑问就是相当于长平之战时的廉颇,正因为有登尼塞里这个‘廉颇’在,奥斯曼大军坚守不出,多尔衮迟迟无法捕捉到机会,哪怕准备花大代价投入那批威力强大的新式枪炮武器,也没有能够让他一战击败奥斯曼大军的胜算多多少。
而如果登尼塞里这个‘廉颇’换成‘赵括’的话,那么清军不仅能够胜利,而且能够以更小得多的代价胜利。
“可能性很大,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一定能够成功!”多尔衮突然紧紧的握了握右拳,双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已经慢慢构思出了一条‘毒计’!
---
975.第975章 奥斯曼帝国的赵括?
奥斯曼帝国帝都,伊斯坦布尔。br>
从大明中兴十七年六月,奥斯曼皇帝下令奥斯曼大军进攻两河流域的巴格达城至今,奥斯曼帝国和满清已经交战了整整九年多的时间。
倾尽国力而进行的这场漫长时间的交战,已经让奥斯曼帝国不堪重负,昔日强盛而庞大帝国,而今已经国库空虚,后继乏力,快要支撑不住了,特别是在这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大战的情况下。
奥斯曼皇帝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阴霾,愤怒的他想砸碎一切此刻看到的东西。
“九年多了,除了败还是败!真神!难道我奥斯曼帝国就要这样葬送了吗!”奥斯曼皇帝仰天咆哮:“该死的登尼塞里!我要的是胜利!而不是现在这样懦弱不战,仍旧失败!”
从巴格达撤退,阿拉伯半岛的丢失,在到拉卡城的丢失,以及此刻退守大马士革坚守!奥斯曼皇帝看到的只有退和退!这不是他强大奥斯曼帝**队该有的表现,他强大奥斯曼帝**队的表现应该是推倒一切敌人,胜利和胜利!
可以说,九年多时间的不断败守,已经让奥斯曼帝国皇帝对当前奥斯曼大军的统帅登尼塞里非常不满了。
他不得不开始怀疑一直启用登尼塞里这个家伙统帅大军的正确性。
不说奥斯曼帝国皇帝,奥斯曼帝国很多领主,大臣等等,也都已经对登尼塞里极度不满意了,认为正是登尼塞里这样防守多过进攻的方式,才让战争持续了这么长的时间,才一直无法得到战争的胜利。
奥斯曼帝国君臣这样的心态,正合多尔衮谋算的需要。
也正是算到长时间的对峙消耗,会引发奥斯曼帝国皇帝和大臣们这样的心态,多尔衮才策划了这样一个阴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伊斯坦布尔城内开始流传这样一个说法,登尼塞里正在和清军谈判,要带着数十万帝国精锐士兵叛投清军!
这不得了了,难不成登尼塞里迟迟不能打败清军,现在又在大马士革坚守不出,是因为怕了清军,所以准备要叛投清军吗!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又有一个说法,清军并不惧怕登尼塞里,其实登尼塞里很容易打败,清军惧怕的是帝国新兴的‘名将’埃尔科尼。
刚开始还只是一些传言,城内的点点议论罢了,可是突然有一天,有皇帝的侍卫截获了一封信,信里的内容一下子就让整个伊斯坦布尔上下炸锅了。
这是一封正在大马士革带领帝**队和清军交战的登尼塞里元帅写给他的家人的一封信,信里要他的家人立刻离开伊斯坦布尔城,前往帝国与大清国交界的边境,那里已经有清国的人等在那里进行接应。
这一瞬间,谣言立刻变成了恐惧。
登尼塞里此刻统帅的六十多万帝**队,大部分都是帝国往下最精锐的军队,是集合了整个帝国国力在维持的一支军队,如果登尼塞里真的带着这支军队投靠了大清国,那么帝国瞬间便会失去反抗的能力,清军将在很快兵临伊斯坦布尔城下。
“嘭----,登尼塞里,该死的登尼塞里!”奥斯曼帝国皇帝愤怒的摔碎了东西。
看到这封信,奥斯曼帝国皇帝的心里是恐惧的。
所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句话不止是在大明中原地区适用,在整个世界都适用。
奥斯曼帝国皇帝原本就对登尼塞里不满,现在又看到了这样一封信,不抓狂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