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强霸主 第541节
“单父城即将断粮,没有吃的,十万大军便成了十万草芥,你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在等沮授的援兵吧?”
“该死,这孙策竟然猜到了正南的后手!”袁绍暗骂一声,脸色却不变道:“是又如何?本王的二十万援兵即将赶到,你如果识相,就赶紧撤围投降!”
“援兵即将赶到?撤围投降?哈哈哈……”
“你笑着什么?”袁绍眉头紧皱。
“我笑你想多了!”
“哪里想多了?”
“你的援兵不可能赶到了,至少在你被灭之前,是不可能了!”
“荒谬!沮公与对本王忠心耿耿,他得到本王的命令,必会前来支援,而按时间推算,他所率的大军应该离单父城不远了!”
城头守军本来心怀忐忑,对未来局势充满担忧,可听到袁绍说己军二十万援军即将赶到,顿时齐齐松了一口气。
只是,孙策接下来说的话,又让他们心头一揪:“沮授确实派了援兵过来,但数量,呵呵,只有五万而已,不单如此,这五万援兵也已成了我军的俘虏!”
“只有五万?这绝无可能,沮公与绝不敢违背本王的命令,至于说五万援兵被俘,这更是荒谬!”说到这里,袁绍的声音陡然提高:“孙策,你休要再胡言乱语,本王绝不会相信你的鬼话!”
“是不是鬼话,你一看便知!”孙策一边说着,一边向本阵内发令。
很快,严密的孙家军大阵分开了一条宽阔的通道,而以蒋义渠为首的袁军降兵徐徐来到了孙策身旁。
不等袁绍做出反应,城头守军中眼睛锐利的已先一步惊呼出声。
“咦,那人好像是蒋绍威将军?”
“哎呀,还真是蒋绍威将军!只是,他,他怎么会在站在孙家军那头?”
“不单是蒋绍威将军呢?还有胡明远校尉,周子宾都尉……”
“张大牛也在,额,还有李老三……”
一串串熟悉的名字被单父城守军道出,这时候,已没人怀疑孙策所说的话的真实性。
当然,自以为掌控一切的袁绍例外,只见他脸色发青,眼中满是不解和愤怒:“蒋绍威,你给本王说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被袁绍质问,蒋义渠本能地身体一颤,但想到自己已经回不了头,便按照贾诩的交代,语带悲呛回道:“大王啊,这一切都是沮公与的错!”
“数日前,末将按照大王的指令,将单父城的现状告知了他,哪知他却不以为意,竟不想派兵来援,说什么要先擒杀了孙贲,再派兵过来。”
“末将当然不愿意,便与他据理力争,在郭公则、逢元图的帮口下,沮公与答应派遣援兵了,只是,只是他却只给了末将五万兵马,说什么五万兵马便足以解围。”
“当然,只给五万兵马也就罢了,沮公与竟还派了一个亲信当监军,强行将兵权掌控,以致来援时中了孙家军的埋伏……”
蒋义渠说到这里,便没有继续说下去,因为他知晓,以刚才话里包含的信息,足够引起袁绍对沮授的猜忌,也足够加剧城内守军的恐惧与不安。
事实上也是如此,袁绍听了蒋义渠的话后,先是对沮授一番咒骂,随即脸上不由露出惊惶,而袁绍尚且这般,普通袁兵更是不堪。
不过,许攸的反应就大为不同了,他嘴角微翘,望向孙策和蒋义渠的眼神带着一丝高深莫测的鄙夷,显然,他已经看破了孙家军的算计。
当然,看破是一回事,揭露又是另一回事,这时的许攸,便没有半分揭破的想法。
许攸是记仇的,在他看来,近些天,他已经多次给了袁绍挽回的机会,可袁绍的漠视,彻底伤透了他的心。
既然袁绍对他不仁,那就别怪他对袁绍不义了!
第421章 许昌攻防战
许昌城,此时也出现了类似的场面。
稍稍不同的是,双方的身份完全调换了过来,孙家军由威逼的对象,变成了被威逼的对象,袁军则由被威逼的对象,变成了威逼的对象。
再次兵临许昌城下,沮授手握十五万雄师,又知晓许昌城防御的虚实,神态显得颇为意气风发。
沮授策马徐徐向前,在城头弓箭射击范围外停下,在瞅见城头王旗下的孙贲后,朗声喝道:“孙贲,你使的障眼法已被我看破,没了龙骧军、虎贲军、锦帆军、鹰扬军、荡寇军这些强军在手,你根本守不住许昌城。”
“而单父城那边,我已派去五万援兵,再加上我家大王原有的十余万大军,足以将你布置在那里的兵马全部吃掉。”
“你如今底牌尽失,更是身处险境,念你也是当世人杰,出城投降吧,我可以代我家大王给你一个体面。”
许昌城头,听了沮授劝降的话语,孙贲淡然回道:“沮授,你无需多说,本王是不会投降的!”
“孙贲,你莫非想要求死?”沮授眉头微皱。
“求死?哈哈哈,沮授,你想多了!”孙贲仿佛听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孙贲,你这是什么意思?没了龙骧军、虎贲军、锦帆军、鹰扬军、荡寇军在手,你如何守得住许昌城?”
“哈哈哈,本王有武卫军三万五千,有宛都来的援兵三万,有愿意助本王守城的青壮百姓两万余,有可供全城军民食用一年的粮秣,有高城厚墙,你倒是说说,本王如何守不住许昌城?”
听孙贲如此说,沮授当即默然,默然之余,他又冷哼道:“许你能守住昌城几天又如何?等到单父城那边决出胜负,我家大王便会率军前来,到时候,三十万大军攻城,你如何守得住?”
“如果单父城那边是我军胜了呢?那又如何?”孙贲笑着提出了另一种可能。
“这绝无可能,我家大王手中本就有兵马十二万,加上我派出的五万援兵,单父城我军足有十七万,内外夹击之下,我军岂有不胜之理?”
上一篇:人不风流枉少年之奸臣
下一篇:大明钉子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