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最强霸主

三国最强霸主 第120节


此时的孙贲,已从庞家那里得到了各世家打算敷衍自己的消息。

当然,发泄怒气式的震慑只是顺带,最根本的,还是通过严惩铁了心要和自己敌对的人,来警戒后来者。

刘蔡两家尽灭是一开始就注定的命运,否则,刘蔡两家这么和自己敌对,都可以善终,那就是在间接鼓励别人和自己作对与造反了!

狠狠镇压,用带血的警告来给后来者划出一条红线,过界就严惩。

至于人才招募的问题,世家豪门是个重大来源,但不是唯一来源。

与其招些歪瓜裂枣,或者各怀心思的世家豪门子弟,还不如让这些职位暂时空着。

基于这一点,孙贲对庞统和朱治吩咐道:“军师、朱长史,后天由你们来审核各世家举荐的‘人才’,有真才实学的,就当场录用,没有真本事的,那就让他们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诺!但各世家除了我庞家和蒯家,真才实学的恐怕没几个。”庞统肃然道。

其实,庞统已经往好的说了,真到那一天,除庞蒯两家外,真人才说不准连一个都没有。

孙贲已有心理准备,倒不是很在意:“人数少,这在情理之中,就当给天下世家做做样子好了!”

“世家豪门这边招募结束后,你们就以大都督府的名义,建招贤馆,贴招贤榜文。”

“现在本大都督掌控整个荆州,声势一日强过一日,想必寒门或者在野人才中,会有不少感兴趣。”

发求贤令,之前在樊城弄过一次,虽然没有招到历史名人,但也缓解了当时人才紧缺的状态。

现在条件更好,更成熟了,效果应该会不错,庞统和朱治都很认同这个举措。

讨论了一会具体如何建设招贤馆和编写求贤榜的问题后,孙贲又想到了另外一个获取人才的途径。

“军师、朱长史,大都督府下,今后要设立一个政事堂。”

“这个政事堂对外招人,只要年纪在十五到二十五岁,身体康健,耳聪目明者,不论是寒门亦或农家子弟,都可以进入,由政事堂供给衣食。”

“政事堂每天教他们读书识字,学习经世致用的学问,熟悉公文和衙门事务。”

“学成通过考核者,便调往辖下各县成为属吏,以后根据成绩提拔为正经官身。”

设立政事堂,可以说是解决基础人才问题的一大杀器。

只要切实运行起来,基本上可以保证基础人才无忧,而且这种基础人才在忠诚方面,还有一定的保障。

朱治听得眼冒精光,朗声赞道:“主公深谋远虑,属下佩服,有主公设立政事堂这一策,咱们大都督府,将再无人才之忧。”

与朱治只看到政事堂的好处相比,庞统却是看到了更多。

设立政事堂,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几乎是在挖天下世家的根子。

庞统出身世家,他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提出了心里的担忧:“主公这一策虽然好,但关系到整个大汉朝取士的规矩,怕是会遭到天下世家的反对。”

汉朝取士,最常见的方法是举孝廉。

举孝廉,举是指由地方长官考察推荐,孝是指孝顺亲长,廉是指廉能公正。

虽然被举荐的不一定是孝子和有德行的人,但大部分都是出身世家的子弟。

并且,举孝廉发展到后期,已存在各种暗箱操作,各世家名额的多少,由各世家的实力来决定,各世家内部的名额,则由各家主来定。

荆州各世家按这个套路已经操作了多年,刘表担任荆州牧时,给过他们随意处置的名额。

所以,之前孙贲让各世家举荐人才,他们才会以平常‘举孝廉’的套路来办事。

举孝廉,某种程度上是为世家子弟量身打造的,而政事堂,则明显是为寒门和普通百姓打造的。

当然,政事堂没有规定世家子弟不能进入,但以世家子弟的傲气,他们应该会不屑于进入。

这种情形下,荆州世家子弟,特别是不够优秀的子弟,便再无出路,只能靠着家族资源混吃等死。

反之,他们平日里瞧不起的泥腿子们,却能一个个找到好出路。

这对于各世家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所以,庞统才会忧心忡忡。

第94章 培养新的利益集团

对于庞统的担忧,孙贲倒是能理解,和个人斗,不是很难,和一个小团体斗,也不是很难,难的是和一个天下推行的体制斗,因为这时候的对手,很可能是整个掌权的阶级。

当然,理解归理解,这政事堂孙贲还是要推行的。

在东汉末年这个重视世家门阀观念的时代,要想称雄,对出身不入流家族的孙贲来说,只有扶持寒门,打压世家(也收纳主动靠拢的世家)这一条路可走。

这条策略,历史上的曹操用过,说白一点,就是培养统治根基,形成新的利益集团。

世家大族,把持教育,限制知识传播,就是看准了不论谁坐天下,都得任用他们,因此才有恃无恐。

孙贲本身也是出自这个阶级,倒是没有把它完全推翻的打算。

不过,阶级是一回事,里面的人又是另外一回事,孙贲大可以扶持一个完全支持自己的文武集团。

具体来说,就是将寒门、农户之子培养成文官武将,这些人一旦手里有了力量,自然会要求相应的利益。
首节 上一节 120/8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不风流枉少年之奸臣

下一篇:大明钉子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