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977节


其实阿布奈并不知道,这种马刀不过只是一种大规模生产的工业品,借助利国驿铁厂出产的优质钢材和兵工厂的水锻锤,再加上朱明忠凭着记忆绘制出来的恰西克骑兵刀的刀形,最终,这种领先于时代的马刀横空出世了,刚一出现就赢得了骑兵的喜爱,当然,同样也得到军官们的欢迎,制作更为精美的骑刀更是成为军官们的佩刀。这个时代的明军对于外国的物件从不曾拒绝,更不会排斥,就像过去百年间明军将领喜好倭刀,以其为佩刀,甚至于军中推广倭刀一般。

现在,这种骑兵刀,同样受到他们的欢迎。只不过让人遗憾的是,尽管这种骑兵刀的性能优良,但是,随着忠义军的火器化,佩刀的作用反倒是降到了最低,佩刀在很多时候只不过是军官和士官们的身份象征罢了。

只是在战斗时作用指挥使用。但是当这种马刀出现在蒙古人的面前,这些蒙古人第一时间就被征服了,对于蒙古人来说,他们从未曾见过如此精美的马刀,而且其质量也远远超过他们所接触过的各种刀剑。尽管第一批提供给蒙古人的马刀数量不过多,不过只有数千柄,但却在短时间内征服了包括大汗在内的所有人。就在这些蒙古人以为,明人会像过去一样,仅仅只提供这么一点“宝刀”的时候,却没有想到,明人居然会敞开售卖。

“这淮王,真的和其它明人不一样!”想到用两万多不值一钱的战俘换来的两万余柄刀,阿布奈忍不住犯起嘀咕来。

“可不是,大汗,这淮王确实与其它人不一样。”库日热听着大汗的话后,笑说道。

“过去明人甚至连铁锅都不愿意多卖,唯恐我们把铁锅化了打成兵器,可是淮王倒好,不说铁锅,就是这钢刀,也是任我买卖,想买多少都行”

他这边感叹着淮王的大方,旁边又有人说道。

“其实,也不怪淮王如此,我听说,现在明军可都是全用火器,自然也就不在乎钢刀了。”

“火器?”库日热忍不住嘲笑道。

“那火器是不顶用的,到最后,还是要靠咱们手中的刀!那清朝兵不也有火器,不也是被咱们打就像是落水狗似的,甚至就连那顺治皇上,也被打得丢下全族的女人,像是娘们似的往陕西逃了过去”

第106章 榆林(第二更,求支持)

死气沉沉的!

草地上尽管有千军万马在行进,可是这支规模庞大的骑兵却是死气沉沉的,完全没有丝毫的生气。尽管已经过去几天了,但是每每,总会有人回头看着身后,他们不知道身后的那些人的死活,只是绝望的骑着马往南方走着。

沿着草原上的土路,一步步的向着南方走去,迎面的草地上吹来的风,吹得那些骑在马上的女人、孩子们头都不敢抬,既便是因为过于疲惫,骑在马上的他们总会不自然的摇曳着,可是却没有任何人敢抱怨什么,唯恐他们被丢在这路上。能够随同大军一同南下的,已经是老祖宗显灵了。

只有少数的人才能有随军离开的机会。为了能够摆脱蒙古人,主子终于还是作出了决定抛下几十万旗里的妇人独自往南离去。

当然,话当然不是这么说的,在此之前,他们得到的军令很简单,就是让他们收拾好了,护送皇上等人火速南下。

在收到这个军令的时候,只有少数一些人感觉到了异常,不过他们并没有声张,而是找来了马,把媳妇、孩子接了过来,给媳妇穿上了号衣,打扮成了兵士,随大军一共护送皇上。

对此,并没有人觉得有什么奇怪之处,毕竟,这一路人总有人把家人接到军中以方便照顾,但这也只是一部分人。

当人们以为和过去没有什么两样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他们这一走等于把自己的家人都抛弃了,都远远的抛在了身后。只不过,即使是抛弃了他们三天之后,他们仍然不知道已经抛弃了家人。

他们只是和过去一样,继续向前行走着,顶多也就是担心着身后的家人,担心着他们的安危,不过在更多的时候,这些旗兵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们甚至会吓唬那些军中的女人,告诉她们,如果她们跟不上队伍的话,就把她们丢下来,如此,自然吓的那些女人和孩子们连大气都不敢出。

在行军的路上,苦难对于所有人都是公平的,这个时候,即便是皇后娘娘这会也是骑着马,而不像过去一样坐着百头牛拉着的大帐中,所有人都骑着马,使得速度快了许多,即使是达官显贵们的家眷,因为不习惯骑马,也不敢出声抱怨什么,毕竟,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在逃命。

逃命!

自然要逃快一些,若是逃慢了,到时候,可真的会丢掉性命。现在唯一能让人稍感欣慰的恐怕就是自从他们脱离大部队之后,似乎就再也没有受到蒙古人的追击,曾经如影相随的蒙古人就像是消失了似的,再也不曾袭击过他们。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对于蒙古人来说,之所以没有袭击他们是因为“回报太少”,只有女人才能换来银子,相比于他们,蒙古自然更愿意攻击那些仍然被妇孺拖累的队伍。这样一来,他们倒是安全了许多。

走了约莫五天的光景,终于在这草地上,他们碰到了第一个汉人一个从陕西来鄂尔多斯的做生意的汉人,从那里汉人那里,他们知道这里距离陕西只有一百来里,如果快马加鞭的话,最多两天就能进入

榆林城!

榆林城就在前方!

这个消息立即在众人的口耳中传开了,所有人都像是看到了榆林城似的,让人们似乎望见了救星似的,顿时添增了百倍勇气,飞也似的朝着榆林城的方向赶了过去。这个时候,似乎再也没有谁会感觉到有任何疲惫,不知道是谁,甚至还点了一串爆竹,“劈劈拍拍”的放着。

这可是不知道多长时间都没有听到过的好消息了!那天,心急如焚的人们,整整赶了一天的路,不过尽管如此,还是没有赶到榆林城,稍作休整之后,第二天清晨,天空星儿尚在的时候,这些“归心似箭”的人们,就再一次朝着南方赶去,相比于之前的麻木,尽管现在所有人依然是一副疲惫不堪的模样,但是却充满了希望。

对于他们一说榆林,意味着生!在经历了太多的绝望之后,现在的这个希望,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久违的,都足以让他们为之欢呼,为之庆祝的,毕竟,这是自从离开京城之后,人们知道的第一个好消息。

好消息的到来,总会让人们生出希望,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不再像过去那样,满心的绝望,除了死,根本看不到任何希望,现在不仅看到了希望,而且生路就在前方,今天就能到达榆林,就再也不需要担心蒙古人的偷袭了。

在大队人马往南赶去的时候,只见渐渐地,东方的天空泛出鱼肚白色,起伏的山岭浮着几朵乌云,镶上了一圈金边,异常美丽。很快那太阳就从山岭处跳出来了,太阳映红了远方的天空,那天红得像鲜血一般,四周的云,也添了不少的光彩。

这时,天地皆一片光明,在阳光下,这些人往南走着。太阳西斜了,落山了。就在这个时候,连绵不断的城墙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城墙的那边就是陕西!

尽管京城已破,清室北逃,但是在西北方面,大多还不知道大清朝已遭遇了类似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的亡国气数。

当然,这大抵上都是因为陕西总督莫洛封锁消息的缘故。尽管偶尔有从山西传来的消息,但是对于榆林这个边地的来说,他们大都对天下的剧变,根本就是一无所知。榆林知府王大林是举人出身,他是北直隶人,原本他是旗下的奴才,得主子的帮衬,才得已出仕,几年的辗转之后就任榆林知府。榆林这个地方因为地处西北,地方贫瘠非常,加之又遭遇了几十年灾荒,而且还是当年乱贼起乱地方,所以地方上的早就是十室九空。王大林为人干练,而且年富力强,倒也不以为苦,但从他就任榆林知府以来,这两年多的工夫,几乎没有一天闲过,成日里寻思着如何招募流民,开垦荒地,两年下来,榆林府的人口总算是破了万户,而这也使得他心力交瘁,而这一年多以来,尤其是山西陷贼之后,他便日夜不安起来,生怕贼寇过黄河打到陕西,打进了榆林城。同样的,他更担心朝廷,担心着主子们的安危。

这天是九月二十三,天气已经显出了几分冬寒的时候,黄昏时分,天色阴晦,想着这阵子传来的京城已经为贼寇所破的谣言,益发觉得沉闷,王大林心里在盘算,唯有到那里去弄些酒来,暂图一醉,才是破愁之计。

就在这个时候,长城关卡的处派人送来一通“紧急公”。接到手里一看,王大林不由得大惊,入眼就是“皇上”两字,急忙再看下去,横单上写的是“皇太后”在“皇上、皇太后”字样之下,注着一排人名,单就是瞧着那些人名,王大林都给吓的喘不过气来,这些“主子”平素里可都是在京城里的,怎么到了这种地方,非但皇上主子来了,就连大清国的一品大员也一了!此外这公中还写着“随行官员军兵,不知多少,应多备食物粮草。”

皇上来榆林了!

接着,又有从关卡处传来的消息,皇上与随行的护军,今天暂时先不往榆林来,他们先住进长城脚下一处废弃多年的卫所里头,待明天再来榆林,之所以送信过来,是为了让这边有个准备。接到这份差事的的王大林自然是大为焦急,只有赶紧请了所有的幕友与官员来商议。

“咱们榆林这荒僻的地方,百姓不过万余,地方败坏到如此,怎么来办这个皇差?”

看着众人,王大林又说道。

“朝廷明天一早就会启跸来我们这,当然是在榆林打尖,非连夜预备不可。”

大家面面相觑,半天作不得声,所有人都在那里疑惑着,疑惑着为什么皇上与朝廷会来到这地方。难不成先前的谣言是真的!

想到这,几乎所有人的脸色都是猛然一变,变得越发的难看起来。如果京城那边好好的这些主子们自然不会从蒙地来到榆林,看样子,京城那边肯定是已经陷入贼手了!

曾经一直以来众人都以为只是谣言的传言这会终于变成了现实,一直以来人们都不敢相信的事情,这会已经毫无掩饰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首节 上一节 977/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