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939节


“你担心会有挤兑发生?”

眉头略微一皱,朱明忠立即意识到江淮银行的软肋在什么地方。尽管凭借着发行纸币,他通过江淮银行获得了大量的经济利益,但是,纸币是信用货币,一但信用受到冲击,其后果自然是灾难性的。

挤兑!

这正是以白银为基础的银元券最大的不足,因为它的信用是建立在自由兑换上,所以只要有人一次拿着巨额的银元券,要求兑换,银行无法立即兑换的话,就很有可能造成连锁反应,在这个信息沟通不便的时代,任何谣言都有可能摧毁江淮银行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誉,进而摧毁银元券,一但银元券的信用被摧毁,江北的经济也势必将遭受重创。

“大王,这是必然将会发生的事情,我们在南京、在杭州、在福州、在武昌、在广州等等许多地方都开设有分行,这些银行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吸纳当时的资金,让我们的银元券为当地百姓所接纳,在繁荣当地经济的同时,我们获得的利益也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当地的掌权者也是我们的对竞争对手,在我离开清河的时候,新的闽王已经下令设立江南银行,在武昌尽管没有设立银行,但是早在去年,他们就已经印制了银两券,为了打败竞争对手,他们自然会采用一切手段,把我们挤出当地的市场,从而让自己的纸币占据市场,大王,这是不可避免的!”

或许,这正是明朝的官员学者与满清官员学者最大的不同,与满清用五十年才开设第一家银行不同,无论是南京也好、武昌也罢,甚至就是南昌、广州,在看到江淮银行在当地的经营所获得的丰厚利润后,都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他们不会永远坐视钱利尽归江淮,当地的银行、银元以及银元券很快就会出现在市场上,这只是时间问题。

“这不是最根本原因!”

摇摇头,眉头紧锁的朱明忠说道,

“金融上的竞争对手,孤并不担心,真正让人担心的是政治上的对手,总有一天,我们会和他们发生政治上的冲突,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势必会借助一切手段来打压我们,其中自然也包括经济上的进攻,借助挤兑打击江淮券的信用,是其必然的选择!”

史密斯的提醒,让朱明忠看到了自身的软肋之后,凭着从历史上学到的一些金融知识,或者基于对晚清以及解放前民办银行、钱庄时有发生的挤兑现象。

“那么你有什么办法应对这个问题吗?”

“提高异地银行的准备金!”

史密斯这才道出他的来意。

“为了避免大规模的挤兑,我的想法是将南京、武昌等地的银行准备金从100万两提高至300万两,甚至可以是500万两,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挤兑,但是仅仅只依靠银行自身的力量很难做到,所以,我希望大王能够同意将缴获的白银存入银行,然后”

“你这一招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朱明忠几乎是不假思索拒绝道。

“估且不说其它,这么银子放到外地,本身就有欠考虑,一但我们和他们发生冲突,这笔银子很有可能就会被他们劫走,而且,我们存五百万,他们可以取六百万,那怕是有十万两兑不出来,我们的信用也就完蛋了,人们不会问你是否已经兑换了500万两,只在乎没有兑换的几万两!”

在晚清至解放前的银行史上,被类似的挤兑拖垮的银行又岂止一家,一但发生挤兑,只有极少数的银行有够应对,但是还有一些银行,他们根本不需要担心挤兑,而百姓更是压根就不担心他们会付不出银子,因为百姓知道他们的银子非常多!

“想要阻止他们不去挤兑,没有任何可能,现在,他们或许还没有意识我们金融软肋,但是很快,他们就会认识到这一点,到时候,再去阻止他们就已经晚了,或者说,想要准备好银子应对挤兑,也没有任何可能,从来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大王的解释,让史密斯明白了自己的误区,即便是准备的再充足,也不可能阻挡别人去尝试。

“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去尝试,这是不可避免的,防贼?不可能日防夜防,想要阻止他们挤兑,必须要从根本上打消他们的这个念头”

在房间内迈着步子,朱明忠的眉头紧蹙,心底无数个念头冒了出来,突然,他的眼前一亮,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历史上就有着类似的法子可以用上一用。

“嗯,孤有一个办法可以试上一试!”

说完这句话,朱明忠便抬头问道。

“你从海州来的时候,“齐国”号服役了吗?”

第77章 南天门(第一更,求支持)

在明媚的阳光下两艘巡航舰和往日一样,在数艘人力划动的舢板的带动下驶进了南天门的海港,在阳光的照耀下,巡航舰上红色的日月旗映着白色的风帆显得分外的显眼。因为在大海上大明的“明”字旗并不怎么醒目,所以在舰队的要求下,朱明忠为其制定了一面特殊的旗帜日月旗。

其实,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日月旗,早在一个世纪前,明朝的商船看到葡萄牙人、荷兰人的商船在船头都挂了一面国旗,这样在海上有利于区别。于是明朝商船也在船头挂一面“国旗”,表示是明朝的船只,而这日月旗并没有定制,颜色也是各种各样。

不过舰队远征缅甸归来之后,面对在海上识别不易,希望按照西洋制定旗帜的建议,让朱明忠意识到现在大明并没有国旗,尽管作为藩王他并不能制定国旗,但是却可以制定“海军旗”,而红底的日月旗顺理成章的成为海军旗,现在非但为舰队悬挂,同样也为大明的商船悬挂,现在更是通行于南洋各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为大明的象征。

就像现在相隔数十里,也可以通过旗帜分辨出船舶的身份,如此一来更有利于海战以及南天门的防御。

“从海州来的军舰!”

南天门,故名思议,这里是南天之门,当码头上的人们又一次看到从国内驶来的军舰队时,他们中的一些离开故土已久的人们,更是激动的挥舞着手臂,并疯狂的吹着口哨,迎接着这些不远万里来到南天门的舰队。

只有身在这里的人们,才知道舰队对于海外意味着什么。也只有身在海外,才知道乡音的可贵,在军舰入港的时候,小舢板上的人们更是不断的询问着舰上的人们,询问着是否有同乡,听着那让久违的乡音时,甚至会激动的流下眼泪。

这样的一幕,在南天门并不常见,但每隔数月,总会有几艘军舰不远万里驶抵这里,舰队总需要进行远航,总需要远航训练来了解这片海域。

“知道在这里舰队意味着什么吗?”

坐在望海楼上,身为南天门总督的李士棣手端着茶杯,对着坐在面前的友人说道。

“意味着生存的根本,只要舰队存在于此,我大明的日月旗便可于此地飘扬,莫说是当地的土著,就是西洋人也好”

唇角微挑,李士棣冷笑道。

“在南洋,亦无法轻视这里!不是因为我们在这里有多少人,而是因为我们在这里有着整个南洋最强大的舰队!只要我们的舰队在这里存在一天,就没有任何人敢于忽视我们的力量,我们所拥有的力量随时都可以将它们从这片土地赶出去,他们为什么会容忍我们在这里建立自己的据点,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的宽宏大量,也不是因为这片土地足够辽阔,足以容纳下我们所有人,而是因为我们的力量不是他们所能够挑战的,至少现在我们在这里拥有的力量,会让他们保持沉默。”

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李士棣的神色显得很是得意,他本来应该说是很不起眼的一名海军军官,但是机遇恰到好处的把他推上了前台,成为了南天门的第一次总督。

作为南天门总督,他倒也算是不辱使命,在他的治理下,经过两年的发展,南天门已经不再是那座只有千余人的海滨小渔村,而是一座人口近万的城市,在城外还开垦有数万亩水田,来自国内的移民以及流放犯,促进了这里的繁荣。同样也让这座城市,成为明人染指南洋的据点之一在一河之隔的半岛上,现在已经有明国侨民在那里发现了锡矿,很快,那里生产的大锡,就会源源不断的运往国内,从而进一步加大这里与内地的联系。相比于军事力量的存在,这种经济上的繁荣,正是明军能够永远掌握南天门的根本原因。否则对于江北来说,南天门就是一个负担,而任何负担都不可能长久。

可是现在南天门对于江北而言,已经慢慢的成为了一头奶牛,可以为江北带来更多的利经济上的回报,而这才是长久持续发展的根本。

“制台所言甚是,像去年荷人舰队若非是惧怕我大明舰队兵威,恐怕其定会发兵台湾,又岂会半途撤退?”

纪律于一旁恭维道,他是山东人,是因缘际会几经巧合到了江北,然后进入清河书院,再后来于地方官厅中任职一年多后,年初被调至南天门,作为李士棣的副手。现在两个人与其说是助手的关系,倒不如说是朋友,所以在很多时候他都表现得非常随意。

他口中提到的荷人舰队,是去年巴达维亚派往增援台湾的扬樊德朗少校率领的舰队,只不过,他们在经过南天门海域时,恰好与驶往南洋进行远航训练的“秦”号遭遇,那些荷兰人几乎是下意识的以为,他们是意图进攻巴达维亚,于是立即撤退返回了巴达维亚。
首节 上一节 939/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