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847节


筑京观!

只要一提到江北,一提到忠义军,所有的旗人脑海中都会活现出“筑京观”这么一个字眼来,曾几何时,这“京观”只存在于史书上,古时候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由众多的尸骸堆积而成的“京观”可以满足胜利者的英雄之心,可以打击敌人的民心士气。现在,那京观却就在江北,就黄河畔,那高达十数尺的京观,就是数万旗人的尸首所筑。

也正是从那时开始,“筑京观”就成为了旗人的恶梦,对于他们来说,最害怕的就是碰到忠义军,然后被忠义军筑了京观。此时,这山海关被忠义军夺占消息,自然的让他们联想到了京观,联想到了那黄河畔巨大的高冢。

一句“筑京观”,道出了所有人内心的恐怕,对于这些曾经“从龙入关”经历过入关时屠杀的人们来说,他们一直以来最担心就是有朝一日,汉人的刀子会落到他们身上,当年他们入关的时候是“不分良贱,尽行诛戮”、“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更有甚者还在那里寻找借口说道“君,父也;民,子也。父残其子,情理之所必无。”如此一来“人民多遭惨杀,田土尽成丘墟”,江南各省“大兵所至,田舍一空”,那个时候,他们曾幻想着“况诛戮所以惩有罪,岂有无故杀人之理?无故而屠戮者为谁?民肯从此回想,疑心必然冰释。”。

但谁都知道,这不过只是为屠杀寻找的借口,汉人永远都不会忘记大清国的官府充斥着的“屠全城”、“尽行屠戮”、“杀无赦”、“全家斩”、“全村斩”的言语,当然这不是言语,而是事实。

汉人不会忘记,旗人自己更不会忘记,他们当然知道,汉人不会忘记,所以现在才会害怕,才会担心,才会担心有这一切会落在他们的身上。或许,他们曾几何时曾气势汹汹的言道着“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行屠戮”,但是现在,他们同样恐惧着“尽行屠戮”,恐惧着汉人的刀子会落到他们的身上。

“杀!”就在一声“筑京观”让所有人都骇得说不出话来的时候,突然一声恶狠狠的言语响起,是鳌拜。只见他恶声说道。

“他们想拿咱们筑京观,咱们就杀尽天下的汉人,即便是死,也得杀尽这天下汉人!”如果是在过去,或许,鳌拜这么说的时候,还会有人附和上一两句,但是现在,当鳌拜话声落下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沉默着,即便没有人赞同,也没有人反对。之所以没人赞同,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汉人是杀不尽的,而且,他们一但赞同了鳌拜的建议,那可真就是把活路全都堵死了。而没人反对是因为杀汉人,真不是什么事,有什么好反对的,大清国就是靠着杀!才坐了十几年的天下。若是没有这个“杀”字,恐怕早都灰溜溜的逃回关外了。

“鳌拜,现在最要紧的是如何应对!”最终,还是福临打破了沉默,身为大清国的皇上,他可不指往着一时的意义用事,毁了大清国最后的生机,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保住大清国。

“出关!”已经差不多回过魂来的苏克萨哈直接说道,

“皇上,现在咱们非得出关不可,这山海关许是陷贼了,可长城上的其它各隘口却全都在咱们手里头,现在出关还来得急,赶紧出关,抢在盛京陷贼之前,把明狗赶出去,若是丢了满洲,咱,咱大清国,可就,可就皇上,再不走,怕是来不急了!”

苏克萨哈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当然不仅仅只是为了大清国,他同样也是为了自己,他甚至还幻想着大家抵达盛京之后,解了盛京的围,然后他的家业不至于落入汉人之手,所以他才会这么言语诚恳的请皇上撤往关外,收复满洲。

“皇上,苏大人所言极是,再不走,怕、怕真让汉人给留在这了”苏克萨哈这么一提醒,众人立即意识,或许大军还师满洲,还能一线希望保住盛京的家业,于是无不是纷纷出言赞同,而在他们出言赞同的时候,同样身为议政大臣的索尼,却沉默着,他同样把这些年“积攒”家当都送到了盛京,相比于其它人还把希望寄托于皇上领大军解盛京之围,索尼却很清楚,盛京已经没救了。

“皇上,这满洲是我旗人的根本,若无满洲,我旗人又如何为旗人”就在福临心动的时候,索尼突然开口说道。

“皇上,即使是皇上领兵回了满洲,恐怕盛京已经为明狗所占了!”在众人还未反驳的时候,索尼便直接了反问道。

“朱贼所部最擅攻城,以盛京之兵,至多只能守数日,恐怕现在盛京即便是不为敌占,亦已经几近陷落,大军返还满洲兵,若是盛京陷贼,到时候十几万大军、几十万妇孺,又该如何?衣食如何解决,恐怕不待明狗打过来,只要再等几个月,等白毛雪下下来的时候,咱们旗人就会给冻毙在满洲的冰天雪地里!”索尼的提醒,这才让原本只是关心着自家家当的众人意识到问题所在,一但盛京陷了,即使是他们回到了满洲又能如何?非但夺不回家业,甚至还可能冻死、饿死在满洲的荒野上。

“那,那现在怎么办”福临的言语一慌,有些紧张的看着索尼,目中甚至带着些祈求之色

第16章 汉奸(第一更,求月票)

日薄西山!

远在千之外的长沙城内的五省总督衙署内,一个年岁稍长的老人这会正孤身一人站在那里望着渐渐西坠的落日。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五省总督洪承畴,本籍福建南安的他,万历四十四年赐进士出身,明末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清朝。顺治元年四月,随清军入关,此后开始被清廷起用,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衔,列内院佐理机务,翌年赴江南任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顺治十年更是受命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原本在另一个时空中,他会在顺治十六年督清军攻占云南后回京师。两年后,自觉已经为大清国夺得天下的他,就会自请致仕。

但是现在,他却仍然在五省总督任上,依然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军政事务,依然把持着一方。而从他的经历上,可以看出来,无论是大明亦或是大清,对于他都要是器重至极。在松锦战后,以为他必定以身殉国的崇祯皇帝曾亲自下令设祭坛,为他举行祭悼仪式。皇太极曾千方百计的劝降与他,甚至不异派出宠妃对其加以规劝,以游说他为其所用。单凭这经历来说,洪承畴似乎正是古之帝王梦寐以求的良臣智将。或许,对于大明来说,他并不是良臣智将,但是对于大清来说,洪承畴却是居功甚伟,可以说,若是没有洪承畴,大清国甚至都不可能坐得十几年中国的江山,他之所以竭尽全力为大清国出谋划策,甚至亲自来到长沙,为剿灭大明倾尽全力,就是为了能够让大清能够做主中原,从而洗去身上的汉奸之名,只要大清成为中国的正统,他又怎么可能会是汉奸?

数百年后,人们再评价他的时候,甚至会认为他是“助大清平定天下”的功臣,会是大清第一功臣。所以,在过去的数年间,于长沙的时候,他曾倾尽全力,为大清的将来,为他自己的身后名而努力着。但是顺治十六年,郑成功入寇江南之后,一切都被改变了,他所有的努力都被郑成功等人撕了稀巴烂,甚至就连这大清国也是气数已尽!

背手站在府衙中的洪承畴,此时完全是一副憔悴落魄的模样。数十年的操劳让他的面色只比同龄人更为苍老一些,而瘦削的脸膛上那深陷的眼窝里面镶嵌着一对三角眼,只有那眼睛中闪动着些许精光。

就在几个时辰前,他的案几上摆放着的是刚从北边传来的密报明军登陆满洲、盛京失陷,这份密报对于洪承畴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

尽管对于满清的气数将近,他早就有了心理准备,甚至早武昌陷落之前,就已经开始着为自己的将来作准备。甚至坐视武昌陷落,与吴三桂等人沆瀣一气,图谋据西南以自保。

但是当这个消息传来的时候,仍然让他整个人都处于前未有的震惊之后,尽管他不清楚此刻的北方情况怎样样了。但是他很清楚盛京陷落会给大清国带来什么样的冲击,这个消息如果传出,对大清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怎么办?

如今天下局势,已经不复当年了!现在明廷不但占据天下半壁,而且满清的气数也是将近,各地更是谣言不断,若是将盛京失陷的消息再传出去的话,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对于大清国会是什么样的后果,洪承畴并不在乎,他所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将来。当年入关时,他立下的宏愿,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助大清一统中原,坐稳中国的江山,非如此不能洗去污名,为了洗去自身的污名,他不异以让整个中国沦丧异族之后,不惜让民族永陷奴役,不惜屠杀千万人同胞。

但是现在,这个迷梦已经破灭了!

大明非但没有灭亡,反而在陷入绝境的时候,再一次呈现出中兴之势!而且这势头全是一副锐不可挡的模样,尽管他能够看到其中的隐患,但是大清国却是败局已定了!怎么办?

又一次,洪承畴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十几年来都不曾忘记的少年,那一年他奉摄政王之命总督江南,也是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了尚只是童子的夏完淳,当时夏完淳自打在松江抗清被捕以后,就做好了慷慨赴义的准备,就连给妻子、母亲的遗书也早早地写好了。只是,洪承畴并没有打算要杀他,他听说夏完淳与其岳父钱旃被抓,便想亲自劝降这翁婿二人,此举不仅能为大清招纳“人才”,安抚江南士林,让江南士林为大清所用。

那一天在南京旧朝堂上,洪承畴高坐,喝问下面被提审的夏完淳:

“汝童子有何大见识,岂能称兵犯逆。想必是被人蒙骗,误入军中。如归顺大清,当不失美官。”

夏完淳不为所动,反问洪承畴:

“尔何人也?”

旁边虎狼衙役叱喝:

“此乃洪大人!”又有狱吏在其旁低声告之:

“此乃洪亨九先生。”

夏完淳佯作不知,厉声抗喝:

“哼,堂上定是伪类假冒。本朝洪亨九先生,皇明人杰,他在松山、杏山与北虏勇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闻之震悼,亲自作诗褒念。我正是仰慕洪亨九先生的忠烈,才欲杀身殉国,以效仿先烈英举。”

狱吏们此时很窘迫。洪承畴在上座面如土灰。上来一人,厉声叱喝夏完淳:

“上面审你的,正是洪承畴!”夏完淳朗声一笑:

“不要骗我!洪亨九先生死于大明国事已久,天子曾临祠亲祭,泪洒龙颜,群臣呜咽。汝等何样逆贼丑类,敢托忠烈先生大名,穿虏服虏帽冒允堂堂洪先生,真狗贼耳!”
首节 上一节 847/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