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801节


“徐大哥、陈大哥,瞧,瞧你们说的,这,这官府有令,自然不敢违抗,可,可你们也知道,家里就只有当家的一个男丁,这不老大才17,还不到点兵的年龄,要是当家的被拉了丁,那,那我们这一家老少几口,可怎么活啊?”

唯恐眼前这官爷误会,李王氏又急忙哀求道。“那往年里差役不都是可以用银子抵差役吗?我们愿意交银子抵差,不知”

不等他说完,林朴便怒声训斥道。

“你这妇人,在这里胡言乱语什么?这百姓当兵,保家卫国天经地义,是我懂身为百姓的本份!又岂有拿银子抵役之说,若是这样,那岂不是有几个臭钱,就能免役?”

这么一番训斥之后,林朴又盯着李明仁说道。“李明仁,你记住了两天!两天后若是不去报道,就休怪林某无情!”说完这番话后,林朴又看着周围的看热闹的百姓说道。

“当兵打仗这是天经地义,若是敢有逃役者,本家斥为贱民,甲内其它九家连坐!”这声训斥是林朴故意说出来的,他是在提醒着李家周围的邻居,提醒他们如果李明仁跑了他们会是什么下场。果然,他这么一说,周围的邻居们立即想到了现在的国法和过去不一样,现在的国法是要连坐的,于是纷纷劝说道。

“明仁,我说,这当兵也不什么坏事,你没瞧见报纸上说嘛,那当兵若是伤了残了的,那可都能给赏一两百亩的功田”

邻居们嘴上是劝,可是那眼睛都盯着他们一家人,甚至非常默契的打定主意这两天一定要把李明仁给盯紧了。在那军爷和差役离开之后,李玉乾看着站在门边的父亲。

“爹”不等他开口说话,李明仁便长叹了口气,然后默不做声的拿过一旁的铁锤说道。“先把王大叔家要的东西打完吧”

说完这句话之后,李明仁便继续埋头打着铁,他的眼睛看着那通红的铁块,也不知道他到底在想着什么。现在那通红的铁块就像是他的杀父仇人一样,他在那里一锤一锤的打上去。

尽管他什么都没有说,但是别人还是能够从他的神情中看出他面上的无奈。

毕竟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他去当了兵,那这个家该怎么办?

现在当兵可不像过去那样过去当兵有军饷,现在又有什么呢?现在当兵可就是“差役”,除了少得可怜的津贴之外,再也没有了军饷。

他去当了兵,这铁匠铺里也就没有了铁匠,到时候一家老少怎么办?可如果不去当兵,那个代价同样也不是他能够承受的。

手中的锤子重重的落在通红的铁块上,李明仁的双眼通红,只是不断地在这铁块上发泄着内心的不满。对于他来说,或许也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够发泄内心的烦躁。

在这大雪纷飞的时候,铁匠铺中的传出来的锤击声越来越密实了

第414章 忠孝两全(求月票,求支持)

祝所有参加高考的学子都金榜题名!祝福高考!

雪停了。

天将放明的时候,雪停了下来。太阳出来之后,阳光照在雪地上,映发出刺眼的光芒。瑞雪兆丰年,单就是这雪似乎就已经预兆了今年的年景。这两年许是因为这天道又回到了正统,这年景变得越来越好,不但那曾经肆虐的瘟疫这会也早就消失不见了,就连那旱涝也缓解不少,年景的转好,使得百姓对于生活和将来充满了期待。

但是,这种期待,对于一些人来说,却是已经破灭了,至少对于李明仁来说,现在的他已经完全没有了对将来的期待。

“应该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雪了吧”

起床之后,站在院子里,李明仁的眼睛盯着的那雪,默默的寻思着,隐约的他能够听到从儿子房中传出的读书声,看着那透过窗纸映出来的微弱灯光,他的心头一暖,那原本沉寂的心思,又一次热络起来。

许是儿子又读了一夜的书。曾经何时,对于将来,李明仁把一切都寄希望于他的儿子身上。他相信有一天,他的儿子能够光宗耀祖,能够金榜题名。

要是真的有那一天,即便是死了,也可以去见列祖列宗了。人呐,这一辈子总要有个盼头。

可是现在,他却要去当兵,家里没有他支撑着将来该怎么办?老大还能继续读书吗?至于老二哎!一声长叹后,李明仁的心情越发的沉重起来。

恰在这时,只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走了出来,是老二玉树。相比于老大,老二打从几年前起,就没怎么着过家,成天和一群混混混在一起,这莫不是还要出去混不成?难道他就不知道家里已经出了事了吗?

“老二,今个别出去了,这两天在家呆着吧”

李明仁看着儿子说道,他想和儿子多呆两天,毕竟,谁知道这若是从了军,还能不能再活着回来。这个时候官府突然征兵,肯定是要北伐了,能不能活着回来,那可全都是命。

没准将来再也见不到他们弟兄俩更看不到老大金榜题名的日子。

“爹”

王玉树看着爹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他已经知道了父亲被点了兵的消息。

“没事。”

瞧见老二面上的忧色,李明仁立即知道看来老二也知道了,于是笑着说道。

“你不知道吧,玉树,当年咱们李家祖上,也算是大明朝的从龙之臣,如果不是先祖拼杀,咱李家又岂能在高皇帝那会就当了百户,这个官可不小,虽说现在家道中落了,可咱们李家也算是行伍之家,你爹我去当兵,那也是实属应该,若是按理来说,早都应该去当兵了,毕竟是军户不是?”

爹的话让王玉树的神色一黯,他知道爹这么说不过只是为了安慰他,想着这些年一直让爹娘操心。于是他看着爹说道。

“爹,其实,其实,俺问过,如果被抽中的家里只要有一个人应征从军就行,就没事,爹,这家里头,全靠您一个人撑着,若是没有您,这一家指不定就得喝西北风,大、大哥读书比我强,肯定是个读书的种子,连先生都说我是愚木脑袋,即便是读书,顶多也就是只能识字。还,还是让我去当兵吧”

江北的兵制看似复杂,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十户抽一兵,实施抽签制,被抽中的家里并非必须抽中的那个人从军,其它人也可以顶替,只要身体健康年龄不超龄也不年少。所以在江北的报纸上经常有“替父出征”、“代弟从军”新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江北需要的是兵员,为此可以适当的“灵活”一些。而这种灵活,尽管只生了一些弊端,可是却也让江北得到了足够的兵源。

“小弟,你别乱说,就是当兵,那也应该是我去,轮也轮不到你!”

正读着书的李玉乾听到弟弟的话声后,便放下书走出门说道。

“爹,玉树说的对,咱家离不开您,还是我去吧!”

作为长子,他必须要主动站出来为爹娘分忧。而作为长兄,他必须要照顾弟弟。

“哥,你不能去,咱们李家的将来可都指往你呢!”

玉树看着大哥说道,然后又在那里比划着。

“你看,我个比你高,而且力气比你大,要当兵,也是我当兵,没准,没准我还能在军队里头谋个出身!”
首节 上一节 801/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