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骨 第707节
“昨天进行实弹训练的时候,我看了一下,铅子好像比过去更大了一些。”
其实魏道安说的不错,十四式燧发铳与之前使用的六钱火铳相比,其口径更大,铅丸更重,而精度相比于旧式六钱火铳,精度高出了一成有余。
“过去是六钱铳,现在是九钱铳,弹子重了三钱,再加上火药,六十发子弹,咱们身上可是多带了小两斤东西”
一旁的王子兴则在那里抱怨着,当然,他并不知道,之所以会采用九钱铳,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威力,当然还有就是更好的精度以及射程,再则在滑膛枪时代,0.7英寸口径以及30克左右的弹丸才是主流,在数百年的使用中,威力与精度在这一口径中达到了平衡。
而经过不断的训练,最后兵务衙门还是选择了后座、精度、射程最为平衡的九钱火铳作为忠义军的标准装备。至于原来的六钱火铳,或是被翻新出售或是被放入仓库之中。
“这多出来的份量,瞧着是不多,可若是一天行军几十里,连续走上几天,我敢保证,你恨不得把它们全丢掉”
不等王子兴这边抱怨声落下,那边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断了众人的言语。一支头带钢盔、身着红色军服和黑色胸甲的骑兵快速的冲进了营地,现在也就只有骑兵还穿着盔甲,步兵原本穿着的盔甲已经取消了。之所以取消盔甲,表面上的是因为九钱火铳在70丈外都能将盔甲洞穿,可实际上却是为了降低成本,毕竟盔甲比火枪还贵。
那马蹄在军营的土路上带起了一阵尘土,校场边休息着的官兵都有些诧异的看着那策马奔驰的骑兵,他们都不是新兵,自然知道在军营中骑兵策马奔驰只有一种可能非是有紧急军令,骑兵入营后,只能保持均速行走,而不是现在这样策马奔驰,毕竟军中的军正可不是聋子的耳朵。
在那个骑兵于军部房门跳下来的时候,一直依树而坐的把帽檐抬了一下,然后随口说道。
“好了,都别傻坐着了,把砖头都掏出来吧,肯定是要开拔了”
作为盐场出来的老兵的吴天很清楚军中的规矩,他还记得上一次骑兵这样入营狂奔的时候,好像还是宿迁大战之前。
“这他娘的骨头都快散了,正好活动一下筋骨!”
嘴里这么说着,已经把背包里的石头都掏了出来,虽作为中士,可是他的背包里头却普通的士兵一样,同样装着砖。
“他么的都别愣着了,还不快点收拾好东西,不知道军令如山吗?”
故事很精彩,正在继续,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求支持、求推荐欢迎大家加入大明铁骨读者交流群:150536833一起讨论
第345章 延平怒 (第二更,求支持)
永历十五年的春天,对于大明来说,似乎是一个好的开始,征兆着吉祥,征兆着顺利,征兆着总之,相比于去年,此时的大江南北对于大明中兴,已经不再有丝毫怀疑了。
人们之所以会如此自信,原因再简单不过,打从前年延平王收复江南省,先是达素的十万平南大军被江北的朱明忠阻于江北,非但达素本人身死宿迁,十万清军更是十不还一,随后江西克复、浙江克复,可以说是曾经为虏所占的半壁江山又一次重归大明。而到了去年,明军克湖广,取福建,可谓是所向披靡,反而曾看似势不可挡的清军,这会却是日薄西山,眼瞧着一天不如一天了。
如此大好局面,谁又会怀疑大明不是中兴在既?自然的,到了这个春天,人们相信,永历十五年的局势只会更有利于大明,而在这南京,不知多少大明官员在那里信誓旦旦的宣称“今岁洪贼必定身死”、“洪贼身死之时,就是大明中兴之日”。
对于这些言语,没有任何人会怀疑,毕竟世人皆知,洪承畴支撑着满清的半壁江山,一旦洪承畴身死就意味着长沙、广东、贵州以及云南等地皆将为之光复,到那时,大明又岂不中兴?
也就是在这时局越发明朗的时候,一个如惊雷般的消息在南京传来了朝廷还国了!
这个消息不知是从什么地方传出来的,是江北,还是南京的王府之中,甚至就连消息的直假,人们也是不曾知晓。
可尽管如此,这难分真假的消息,依然似春雷般在江南大地回响着。对于那些士绅来说,在听说“朝廷还朝”的时候,无不是高呼着“高皇帝保佑”,在他们看来,这正是大明中兴的又一征兆。
朝廷还国!
对于已经失去朝廷音信多年的江南士绅来说,这自然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好消息,是让士民军心大振的好事。
可是这于外界难辩真假的消息,于延平王府内却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时值我舰队分师驶抵暹罗后,于暹罗得遇前锦衣卫千户刘得贤,与其口中闻知,缅人于今上避入缅甸后,非但禁我大明之君与朝中诸臣,更残杀我大明官军千余人,为圣上安危计,舰队提督当机立断驶离南天门往缅甸救援今上,以迎回朝廷,令我大明君臣不至于陷缅人之手,重蹈英宗之复辙”
面对延平王,朱大咸的神情平静,言语也是不卑不亢,今天他来南京是代淮王向延平王告知朝廷已经还国。当然,在他的话中主动的派遣舰队迎驾,完全变成了“巧合”,这也是江北诸人商量的结果。
尽管谁都知道,这所谓的“巧合”,不过只是托辞罢了,但却最大限度的维护了郑成功的面子。
“好一个巧合啊!”
立于父亲身边的郑经,立即冷哼道。
“我郑家的船只每年不知往返多少次南洋,亦不见有如此巧合,倒是你江北水师,不过只是初至南洋,便能于暹罗巧遇前锦衣卫千户,可真够巧的!”
即便是站在父亲的身边,郑经也能感受到父亲压抑着的怒火,他甚至有够看到父亲的双手紧握着椅子的扶头虎头,大有一副要把那红木扭碎的意思。
“你当真以为我等皆是三岁孩童吗?”
“这是一个奇迹!”
面对郑经的询问和郑成功那扑面而来的怒火,朱大咸的的眼帘一垂。
“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拳头猛然一握,郑成功怒视着朱大咸,那胡须亦随着他的呼吸而颤动着,好一会他才说道。
“好,好!好得很啊!”
在说出这句话后,郑成功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一时间,这屋中所有人都看着他,看着他在那里放声大笑,片刻后,笑声收起,已经站起身来的郑成功对众人说道。
“成仁麾下能够断然行事,发兵营救今上与朝廷,救朝廷于水火,可谓是立奇功于我大明,令我大明朝廷转危为安,如此好事,我等身为大明臣子,焉能不为之欢欣鼓舞?而今上还朝更是十数载未闻的大好事啊!只是本王不知今上何时还朝?”
盯着朱大咸,郑成功继续问道。
“烦请朱参议告知本王,今上何时还朝!”
“正是,今上何时还朝!”
王忠孝等人亦齐声于一旁问道,所有人的视线都盯着朱大咸,等待着他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