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388节


默默的在心下记下这首诗,马车已经到了码头,在他们从码头上下来的时候,那边码头上却已经是一片人山人海,好不热闹的模样。因为码头到处都是看热闹的人,钱孙蕊、吕潜一行人便直接去了码头附近的一处酒楼,酒楼中同样也是极为拥挤。

人们之所以云集于码头,其实倒也简单,在过去的几个月间,这世人对于朱明忠的大名早就是如雷贯耳一般,无论是当初的通济门血战,亦或是孤军北伐,或是后来的宿迁血战。

对于天下的士民百姓来说,或许因为革除功名一事,对朱明忠难免心生怨言,但是他们同样也对其充满了好奇。加上郑成功亲自往码头迎接。

这负天下盛名的“成功成仁”两人相见,于很多人看来,自然是一场盛会,那里肯错过,非但普通百姓愿意凑这个热闹,就连不少士子也赶到码头兴致勃勃的观望着两人相见的“盛会”。

其实,他们都不曾注意到,在内心深处,已经隐隐的把朱明忠当成了另一方势力,而不是郑成功的下属。

“快看,快看,那是江北朱经略的大船!”

好大的船!

尽管是相隔百丈,吕潜仍然被那艘大船吓了一跳,瞧着那高桅大船,还有船身处的一杆杆船桨,当他不住的惊奇着,其它人大抵也是如此,倒是一旁又有人说道。

“不过就是二十丈的大船,这又算得了什么,若是到了海州,像这样的大船,可多了去了!”

看似随意的话语,虽说没有引起吕潜的注意,却引起了一旁酒客的注意,那人走到说话的士子身边询问道。

“兄台是说海州,还有比这更大的船?”

那位说话明显带着江北口音的士子,见他的话引起旁人的注意,便笑道。

“正是,那海州造的皆是大海船,在下听人说,经略麾下水军,不仅已经开拓基隆,还有意重振江北海商,重新开拓往日本等地航路,自然要造大海船”

士子的回答让酒客的脸色骤然急变,就像是听到什么坏事一般,心不在焉的与那人聊了几句,听说那边经略已经上岸的时候,这人便和其它人样,把注意力重新投到码头。

如果有人注意的话,应该能够听出他的话语中略带些闽南口音,只是在这嘈杂的环境中,谁都没有注意到这些,只以为这四十几许的中年人,也是外地来的士子。

此时的江边码头已按郑成功的布置,摆开了异乎寻常的迎接的仪仗。这官码头过去两百余年间不知迎来送往的多少任官员,但却鲜有像今天这般热闹,面面彩旗飘舞,鼓乐齐备,临时扎起的牌坊一座接一座,手执刀枪、盔甲鲜明的铁人军卫队一排挨一排。最为起眼的是码头处的数门红夷大炮,一律炮口指着江面。西起九洑洲,东至草鞋峡的江面上已不见一只民船。远处百多余艘郑家水军的战舰静静的泊于江南,数只大鸟船、福船的桅杆上,高高飘扬着硕大无朋的郑家的旗帜,那旗上的“郑”字与“明”字一般,即便是相隔两里外都可以看得清楚。

身着一身武将官袍的郑成功带着王忠孝、甘辉等武僚属,早早的就来到了码头边。

“这是西洋船吧!”

几乎是在那艘多桨帆船映入视线的时候,擅长海战的郑成功便扭头问道甘辉。

“是西洋船,那帆面也是西式布帆。”

“听说甘提督麾下的那个西洋人史司,现在就在清河,估计就是他帮成仁造的船!”

“反正咱也不需要洋夷给咱们造船不是。”

对于他人的“提醒”,甘辉眯着眼睛不露声色的说道。

对于下属之间的“暗斗”郑成功全是一副视若无睹的模样,有时候,下属抱成团不见得是件好事。

“瞧着这多桨船倒是挺适合长江的,海船无桨,不适合长江内河!”

看似随意的一句话,让甘辉连忙沉默下来。

在一片热闹的鼓乐声中,朱明忠已经出现在船边,他先是站在舷边向郑成功等人行揖礼,然后踏过跳板,上了岸之后,又抱拳揖道。

“下官焉敢劳王爷亲迎,实在是不胜惶恐!”

就在他话音落下的时候,那边炮声响了起来,顷刻间,十数门红夷大炮齐鸣,那江边顿时升腾起一团团白烟。那炮声,大有震破碧空的势头,这是迎接朱明忠到来的礼炮。

“成仁,你我一别数月,这些日子,你在江北为国屡立奇功,为我江南之屏障,于大明可谓是劳苦功高,本王又焉能不知!”

双手于胸前抱揖还礼的郑成功,此时更是亲近的接着他的手说道。

“成仁,来,与本王同乘一车!”

第183章 同乘(第二更,求月票)

同乘一车,乘的自然是四轮马车。

可坐到马车上,朱明忠却有种如坐针毡感觉,打从在船到看到码头上这么大的阵式,他就后悔了,也许,应该乘夜赶过来,可即便是这样也没有任何意义,毕竟,那边在幕府山的时候,就已经人上船秉告,大将军会在码头迎接他。

“成仁,本王看你这艘多桨船不错,正适合长江水战,若是你不介意的话,回头可否让人把图样送来一份,毕竟,这江南全凭长江天险,本王麾下水师,大抵都是海船,并不适合长江。”

郑成功的心情显得很是不错。

自北伐南京成功以来,他一洗过去在厦门时的逆境,处境可谓是极为顺利。且不说张煌言、朱明忠他们一个攻克江西,一个取下了江北,就是他麾下的部将也是接连攻下杭州等浙江几大名城,进而拿下浙江全省,从而令浙江与江南联成一体,若是再加江西、江北,等于小半大明已经完全克复,更重要的是,这些地方皆是税赋重地,也正是凭着充足的粮饷,在短短数月间,他就已经将麾下人马扩充至25万。若是再加上江西和江北的部队,他麾下等于有近五十万人马可用。

郑成功十分清楚,军队对他的重要,也正因如此,针对郑家军擅长水战,不擅长陆战的局面,他才会对新募的兵丁加以操练,以便一改郑军不长陆战的不足。而朱明忠于江北俘虏用作苦役的时候,他对那些满清绿营的俘虏除遣散老弱病残者遣散之外,其它人则是一概未动编入郑军,并暗暗地吩咐各营官佐,将绿营军中那些已被俘的但又凶悍能战的官勇搜罗过来,甚至不惜引用汉军八旗。如此一来,郑家军的力量倒是愈发强大了。不过尽管如此,对于朱明忠,他倒是仍然极为欣赏,原因正是因为其擅长练兵。

“瞧大将军说的,末将回头便派人把图纸呈给大将军,还有大将军,目下江北已经铸成新式大炮,新炮较之旧炮虽射程稍有不及,但其炮身质轻,但炮弹却更重,若是大将军需要,末将也一并送来。”

朱明忠的回答,让郑成功点头微。

“成仁,我听说你在江北现在大造火器,虽说鞑虏惧中国火器,可若是军中尽用火器,若是碰着大雨天又该如何?这火器虽是克敌利器,可也不偏于火器,我听说,宿迁战时,最后立下奇功的正是你麾下的长枪队,火器与长枪互相配合,才是王道。”

对朱明忠,尽管与其有些许不快,但是郑成功基本上是满意的。即便是在江北实际上游离于延平王府的局面,在他看来,也是不可避免的,毕竟,两人之间总有那么些许间隙,需要弥和,而这一次,朱明忠革除士子功名的举动,无疑就是在他表忠心。

一来此举可以重创张煌言于江南士林的声望,因其无力阻止此议,这二来,朱明忠的声誉同样也会受到重创,这便证明他没有丝毫野心。所谋所想皆是为了大明。

甚至现在郑成功都对自己当初的决定深感欣慰,毕竟当初他本可以治其擅自夺兵的罪名,但是他没有,即便是在朱明忠夺下江北的时候,亦可以派遣官吏,从而夺取江北,但是他同样也没有。现在隐隐的倒是对朱明忠寄托着七成厚望、三成倚重。
首节 上一节 388/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