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359节


贴钱。

什么事情总要讲究个成本。在顾炎武看来,按经略先前比划的整张纸大小的报纸,单就是五六张那样的纸,都要两钱,再加上印本,这每张报纸没有几十钱,根本就买不下来。

“贴钱,没问题!”

办报纸还怕贴钱?

中国的报纸有几个不是政府贴钱在办?

“既然想要这个喉舌,就不要怕拿钱去堆,一千两,一万两,如果我们能把报纸办好的话,宁人,相信我,这报纸的力量甚至不逊于二十营兵!”

岂止是二十营兵,报纸甚至可能成为第二个“忠义军”。

“到时候,官府的各种举措,都可以直接通过报纸传递至百姓耳中,而不至于别有用心之徒所曲解,就像那银元!”

提及银元的时候,朱明忠忍不住冷笑一声,在推行银元时,也曾有利益受损的钱庄以及少数人从中煽动,如果不是因为百姓使用银元确实方便,而且收税时使用银元确实不收火耗的话,恐怕银元还真不一定会顺利发行。

“经略,当初发行银元确实有些仓促。”

既然是站在官府的立场上来看,顾炎武也觉得有些仓促,毕竟,发行银元涉及到方方面面。至少没有考虑到南京的立场,就是失策。

“若非是按我大明律,银锭官民自由铸造,制钱为国家根本不得私铸,恐怕仅凭此一条,南京那边就能追究起这个责任来!”

“确实如此!”

朱明忠点头说道。

“其实,这件事,归根结底,还是当初的宣传不够,百姓一开始的时候,不知道银元便民,至于部分士人,以为朱某此举是私铸制钱,所以才引起些许误会,可是当初如果咱们有报纸的话,又岂会有这些事情?”

归根到底,还是没有报纸啊!

还是没有掌握宣传舆论的阵地,如此才让那些钱庄和少数别有用心之人钻了空子,差点坏了他的大事。

“所以,这报纸眼下是非办不可,不但要办,而且要立即去办,嗯,这清河县不是有几家印书坊吗?这件事情要抓紧去办!”

原本想要吩咐顾炎武去办这件事的朱明忠,话到嘴边还是改了口,这个阵地委实太过重要,它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舆论阵地,它同样还是学术的阵地,这么重要的地方,要交给其它人!

“经略,那办报的经费,以后走什么地方”

在衙署的经费开支上,朱明忠借鉴了后世的一些经验,从预算制到专款专用,这是最起码的原则,可以说每笔钱都有它的用处。也正因如此,顾炎武才会开口这么问。

“嗯,开办经费,现在衙署里的银子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挪用那一块都不是个事,这笔钱我个人出来吧,至于将来”

沉吟片刻,朱明忠笑说道。

“将来,这报纸办好了,可是能挣钱的!”

第160章 取利(第二更,求月票)

江淮经略使衙署后园,尽管那院中的小湖已经结了一层厚冰,而那湖边的一处亭子,却被草帘围着,虽是寒风刺骨,但是这会朱明忠却与一人坐在亭中,围着一个铜锅兴致正浓的一边吃着火锅,一边吃着烧烤。

尽管对于吃喝并不怎么讲究,但并不妨碍朱明忠按后世的习惯,在这里享受着他的生活,当然在外人看来,这反倒是某种节俭,就像现在,所谓的待客之道,不过只是几斤羊肉,些许大白菜,仅此而已,虽说简单,但并不妨碍朱明忠与面前的客人交谈着。

“成仁,其实,在几个月前,我根本就不曾相信,有朝一日,家父能够得偿所愿?所以,家中,我是第一个剃发的,也正因如此,父亲才会视为我不忠不孝,至今不愿见我!”

看着朱明忠的时候,朱大勇的语气中似乎有几分苍桑之感。

“很多人都是如此,师兄,未曾与他人一般,同流何污,已属不易了。”

朱明忠悠悠的说道,对于眼前的这位找上门来的“师兄”,他倒不觉得有什么。毕竟,虽然他剃发,但却未曾出仕。

“孤忠万里,知易行难?”

摇摇头,朱明忠喝一口仍然是温热的黄酒,感叹道。

“热血腔中祗有宋;孤忠岭外更何人世人只记得丞相之忠,又有几人记得张弘范等汉奸之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丞相之英名自当流传千里,而张弘范等人,必是遗臭万年。”

“可惜,世人总是如此,我们总能记住岳飞、天祥这样的忠烈之士,可却总会遗忘张弘范那样的汉奸,这岳武穆、丞相天下人谁人不知,可又有几人知道那张弘范?即便是现如今,又有几人知道那范程、洪承畴?”

“人生际遇如此,真是让人感叹。”

朱大勇感叹道。

“长毅,这次你能来清河,即便是师傅不愿见你,但是并不是说没有机会挽回,所以,我才想让你去做一些事情,这事如果能做好了,不但能够挽回师傅的原谅,也能成就一番功业!”

朱明忠不自觉地流露出胸中的雄心,半年多之前,他还只是随波逐流,甚至时而想着逃到台湾,甚至海外。而现在,随着时间的变化,他内心中总是会涌起一番雄心壮志。

“成就一番功业”

看着朱明忠,朱大勇笑道。

“成仁,为兄痴长几岁,但为兄相信,有你于江北,不出数年,你必定能开一番他人所不敢想的功业!”

是什么样的功业?

也许在其它人的眼中,不过只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大明中兴,但是在朱大勇看来,不到三百年前还有一位,也曾有过类似的功业。人总有那么些私心!
首节 上一节 359/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