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307节


自言自语中吴伟业又叹道。

“这江北,当真是只知经略而不知大明!”

暗自嘲讽着那些盐商之余,吴伟业最后又说道。

“不过只是想见上一面,吴某身为巡盐御史便为尔引荐一下这盐商又有何妨?”

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后,吴伟业将面前的这副唐伯虎的字画收起,然后对下人吩咐道。

“备轿,老爷我要去休园!”

郑家的休园,正是朱明忠来到扬州之后的下榻所在,由此也是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他对盐运使郑侠如的信任。

“自从其来到扬州以来,即借巡盐御史的身份,派吏员坐于盐运使衙门,专查盐引,籍此核算盐税,虽然下官屡次命人将其所派吏员赶出府中,可却无法阻止其核查盐税,经略,以下官之见,若是不将这姓吴的赶出扬州,只恐怕早晚有一天,非得惹出事来,现在,其每天与南京皆有秘信往来,所以,下官希望能请其离开扬州”

听着郑侠如的诉苦,朱明忠只是默默不语的品着茶,从吴伟业出任巡盐御史的第一天,对于今天的这一切,早就在意料之中。

“请出扬州?”

摇摇头,朱明忠还是拒绝了郑侠如的建议。

“他翻不出什么浪来!”

之所以会这么肯定。是因为朱明忠很清楚,宿迁之战后,江北与南京的关系变得只会越发微妙,其势必不会激化两者的关系,即便是以钱谦益为首的那些官,暂时也会收敛一些。

对于江北来说,现在反倒是一个难得的平静期。

而在这个平静期,朱明忠自然不想将其打断,毕竟现在江北需要稳定,需要一个稳定的时期去发展。

“可是,经略,这吴伟业是南京派至扬州的暗线,若是不能阻其插手盐务,不知他接下来还会再干出什么事来!”

郑侠如的语气显得有些无奈,毕竟原本他这个盐运使应该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主掌两淮盐务大权,可谁曾想却多了一个吴伟业,成天变着法子的掣肘他。

“他不会,也不敢!”

朱明忠的语气显得很是自信,对于这么一个官,他压根就不曾有丝毫担心。

“虽说宿迁一战,我们打掉了达素的安南大军,可是清虏酋首所领的二十余万大军却又已经南下,就现在来说,于南京而言,在清虏重压之下,必定会约束其不得轻举妄动,毕竟咱们于江南而言,是一道屏障,延平无论如何也不会容他人祸乱江北的!”

这种信心是因为主持江南的是郑成功,而不是其它人,如果是换成其它官,朱明忠根本就不会有这方面的自信,之所以自信,是因为郑成功的脾气使得他不可能在大敌当前的时候,纵容下属官员祸乱江北。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郑成功尽管表面上对那些官推崇倍至,可是武人出身的他,本身就轻视人,纵观郑成功一生,其都是轻重武,人对于他来说,不过只是拿来一用的器物。

“如果真的有人这么做,到时候恐怕不等我们动手,延平就会替我们动手,至于这吴伟业”

冷笑之余,朱明忠又继续说道。

“有他在,也能替咱们分担一些事情,比如说那件事,怎么样,士介,这段时间,那些盐商又是什么心态?”

“回经略,自我军大胜之后,那些盐商无不是惶惶不可终日,此次听闻经略巡视扬州,立即以商会的名义筹措二百万两纹银助饷”

提及那二百万两的时候,郑侠如冷笑道,

“当初让他们拿银子,一个个没有一个愿意拿的,现在可好,经略那边刚一大仗,立即一个个主动献起银子来,这不,这两日,他们更是屡次求下官为其引荐,能将银饷亲自献给经略,经略您看,这些人,是见还是不见?”

郑侠如的语气中带着些试探的味道,毕竟他知道,今日亦非往日,经略现在是否还有意于扬州”杀羊”,不是他这个身为下官的所能做主的。

“见!”

用力的点点头,朱明忠沉声说道

“既然人家送上门来送银子,当然要见,要不然,又岂能对得起他们,非但要见,而且还在大张旗鼓的见他们!若不然,天下之人又岂会知道,本官见过这些盐商?”

不过接着朱明忠又把话峰一转,然后看着郑侠如说道。

“不过,这个恩,不能由你去施,这个恩要落在其它人的身上!”

经略的回答让郑侠如诧异之余,又急忙反问道。

“经略的意思是让吴伟业想来他们既然求过下官,必定也求过吴伟业,经略是想给把这个人情留给他?”

就在郑侠如弄不明白经略为何要把这个人情落在吴伟业身上的时候,那边便有人通报道”巡盐御史吴伟业求见”。

“说曹操,曹操到!”

在经略的话语中,郑侠如他只看到经略的唇角微扬。

“来的正好,这人情,今个正好落在他身上了!”

第108章 腹血(第三更,求月票)

傍晚时分,在丫环的服侍下,已经将一身马褂换成了一袭明式深衣的陆冕堂,尽管感觉有些不适,但是心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他很清楚,现如今,即便是皇上南下亲征,也得等皇上打过了清河再说。

至于眼下,还是赶紧讨好那位经略大人再说。

“把那副征明山水取来!”

既然是经略大人宴请众人,那自然不能空手而去,但又不是市侩的送上金银等物,所以除了一幅征明的山水之外,还有一柄宝剑,而这柄剑是陆冕堂父亲当年随清军下扬州时所得,据说是当年史督师守扬州时所用佩剑。
首节 上一节 307/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