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969节


走到湖边木制的栈桥上,朱伯析继续说道。

“其实,那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新技术的推动,每一次新技术的革新,势必会淘汰旧技术下的生产机器,这势必会产生新的增长,新的市场,就像电力得到应用之后,出现了许多新的产业,而这些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岁位,带动了新的经济增长,现在,我们的经济放缓,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应该是与我们的技术上的某种停滞,有一定的联系。”

这个论点并不新鲜,甚至早在十几年前,就有经济学学者提出了这个观点,他们认为天朝正在步入衰退,理由是没有新的创新。当然,那个时候,大多数人都觉得那是杞人忧天。

“可是,我们经济不还是在增长吗?”

朱简煜的回答,让朱伯析反问道。

“现在是在增长,可是二十年、三十年后呢?”

反问之余,朱伯析又继续说道。

“我们现在有6.7亿人口,我们拥有20万公里的铁路,拥有超过1800万吨商船,民间拥有超过五千万辆汽车,每年都会新生产赶过八百万辆汽车,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良好的,可这种良好是因为市场的需求仍然还在,一但市场饱和了,这种良好只不过是最后的辉煌而已已”

朝着眼前这座不大的珍湖看去,朱伯析感叹道。

“当年世祖皇帝曾说过火车和铁路将会成为大明经济发展的原动机。我们可以看到,在随后的百年之间,我们在大明修建了超过20万公里的铁路,在诸夏和其它地区修建了超过10万公里的铁路,那些铁路使用着大明的路轨、机车,铁路确实推动着天朝的经济不断的前行,甚至于,我们的经济增的速度,一直与铁路的增长有直接关系,再后来就是六十五年前发明的汽车,一开始的时候,是军用,然后从战场到民间,直到现在,超过一半的家庭都拥有汽车,汽车是天朝经济的新引擎,可是这个引擎最终还是会像铁路一样,成为过去的辉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新的引擎在什么地方?”

父皇的反问让朱简煜的神情也变得极为严肃。

“那父皇是觉得保护伞公司可以改变这一切?”

“嗯”

沉吟片刻,朱伯析摇了摇头,

“我不清楚他能不能改变这一切,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朱铭和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年青人,吸引我的不是青霉素,也不是他可以打破帝国制药的垄断而是因为”

话声稍顿,朱伯析反问道。

“简煜,你记不记得,你第一次去圣彼得堡的时候,在回来的路上,你曾说过什么?”

愣了愣,朱简煜有些疑惑。

“我说过什么?”

作为帝国的继承人,朱简煜在不到十岁的时候,就曾去过圣彼得堡,对那次旅程印象最深的感觉是什么

“漫长!”

想了想,朱简煜说道。

“从中都到圣彼得堡,铁路近两万里,即便是直达列车,也需要至少十天,实在是太过漫长了。”

“这种漫长是因为大明实在是太过庞大了,在与俄罗斯合并之后,我们的边界向西推进到布列斯特,当然,这是后来我们从彼兰那里打下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国家,太过庞大,幅员太过辽阔,从中都到圣彼得堡,从滨海到仰光,天朝建立在如此辽阔的土地上,交通必定是最大的问题,仅仅只有铁路并不能解决问题,就像你一样,漫长的旅程,耗尽了你的精力,可普通人呢?”

朝着西方看去,朱伯析用相对凝重的语气说道。

“也许,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没有机会往来两地,因为距离带来的时间,漫长的旅程会耗费所有人的精力,而这也会带来另一种后果地方上日益离心离德,这种地方主义是因为互相的不解造成的,就像北美与天朝的决裂,表面上是利益,但是实际上,我想不是民众之间联络日益稀少,造成的血脉上的远离,毕竟亲戚越走越亲嘛!”

说道着这句民间的俗话之后,朱伯析说道。

“所以,就这一点上来说,天朝确实需要一个新的交通网络,这个网络一方面是用来联接像像中都、南京、上海、广州、武汉、天津、沈阳这样的大城市,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把这个辽阔的国家结为一个整体,比如,把十五天的旅程缩短到3天,甚至2天或者一天半。”

“是做飞机吗?”

几乎下意识的朱简煜想到了飞机,而朱伯析笑着说道。

“当时,我也这么以为,可后来,他告诉我我们可以修建一条高速铁路,用时速400里,甚至600里的高速铁路,把这个庞大的帝国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高速铁路?”

朱简煜疑惑道。

“就像往南京和海州去的快速列车?”

“快速列车,只是普通铁路上的列车而已,两百里的时速,再有十年的时间,这是普通列车的速度,高速铁路的平均时代要在400里以上,这样才能实现最初的目标。”

父皇的解释让朱简煜皱眉说道。

“400里这未免也太不现实了吧,即便是有这么快的火车,也不一定所有人都能坐得起。就像快速列车一样。”

“这个就要换个角度去看待问题了,其实,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相比于此,我更关心的是另一种可能”

回头看了一眼朱简煜,朱伯析解释道。

“高速铁路,会不会成为国家发展的另一个推动力呢?”

在提出这个疑问的同时,朱伯析又继续说道。

“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很多,从火箭发射卫星,送人上太空,这种近乎于科幻的话题,到高速铁路还有新式飞机,甚至新式船舶,尽管只和他聊了一次,但我感觉似乎他相信这一切都可以实现,而且他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对于一个愿意花费上百万元收购喷气试验室,从事几乎没有任何回报的火箭事业的人来说,我想,他至少应该是相信的,而我”

再一次将目光投向远方,朱伯析笑了笑。

“只是用一万万元去买一个可能!”

买一个可能!
首节 上一节 1969/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