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738节


合上地图册,朱明忠先是一声长叹一口气,然后说道。

“他们的未来如何,会有拜占廷人去决定,就像你到了塞尔维亚,也需要依靠当地的人们,而不能全凭好人好恶。至于其它欠下的债是当然要还的。”

沉吟片刻,朱明忠语气凝重的说道。

“就我看来,明的未来在于发展,如果一个明拒绝进步,排斥其它明,仍然停滞不前的话,那么,他们是不应该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

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答案

“儿臣明白了。”

朱和垊点了点头,沉思片刻,然后又说道。

“父皇,儿臣的心里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他们能够很轻松的接受一个大明的皇子作为他们的国王,甚至皇帝呢?就像在埃及,那些埃及人,就可以接受一个大明的皇子作为他们的国王,将来如果塞尔维亚人不愿意怎么办呢?”

“不愿意?”

微微一笑,朱明忠缓声说道。

“这又怎么可能呢?要知道,欧洲人与我们不同,他们相信贵族的血统,他们相信只有拥有贵族的血统,才能够成为贵族,成为国王,如果没有血统的尊贵,一切都是空谈,对于现在的欧洲而言,大明皇家的血统是最尊贵的,而且大明还是最强大的,所以,他们当然可以接受,就像”

看着车窗外,此时列车正在渐渐减速,现在列车进站,透过车窗可以看到车窗外的人们,朱明忠突然笑道。

“为什么土人愿意嫁给明人?而且其家族也以土女嫁给明人为荣?其实,欧洲人与我们并没有多少区别,攀龙附凤是人的本性罢了,你的血统比欧洲所有的贵族更为高贵,对于国民来说,这就是他们得意的本钱,因为国王的血统高贵,这意味着,他们被更为高贵的人统治者,就像他们”

指着车窗外的那些人。朱明忠继续说道。

“明的优势将会让他们甘愿臣服于我们,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他们所能够体会到的明上的优势。大体上也就是这样了,即便是天朝的一个穷光蛋。他来到了这里,也会被本地人高高在上的当成老爷,那些有钱的土人,会欢天喜地的把他们的女儿嫁给他,不是因为其他。仅仅只是因为他们是天朝人,我想这就是明的优势。”

第420章 影响(求支持,求月票)

华夏!

数千年来,这个词渗透并影响着整个东亚。这个词汇象征着明、象征着开化,无论是日本,亦或是朝鲜,都深受华夏明的影响。

可事实上,在东亚藩篱之中,受华夏明影响最深的却不是日本或者朝鲜,而是位于天南的广南,也就是所谓的“安南”、“大越”。从秦始皇遣赵佗领五十万大军征岭南,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再到汉武帝征服南越设立交趾郡。直至唐代,交趾与内地无异。

千百年来,即便是在唐末“背华自立”之后,其庙以供奉孔子和周公,师法唐宋的科举制度;章皆用汉字,汉音亦渗入土语。且千百年间,其一直自称“汉,人”,尤其是北方越人更是以此为荣,称南方高棉人为“高蛮”。

而到了兴乾后,当大明再次吞并这片华夏故地之后,一直自称“汉,人”并且以此为荣的越人,才得到了某种承认。

“自秦汉始,交趾并入华夏,土民耳濡目染,渐入汉风,千年政教,用夏变夷,今日此地土民与汉民无异”

看似简单的字,终于承认了越人的身份,也让他们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明人。

明人、大明、华夏!

这三者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拓展的民族认同。

至少在眼下的大明是这样的。所谓的“抚夷属夏”,实际上就是首先通过教育令他们接受华夏明的教化,再令其认同大明。

而最终,他们会成为明人!

这种看似反动的民族融合政策,在朱明忠看来,是大明唯一的选择,如果大明想要建立一个千年帝国,就必须将本国的不同民族融合成一个民族,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在两百年之后,大明必将会为此付出代价。

也正是基于朴素的“民族融合”观,在兴乾之后,他首先是将包括明人在内的大明之民融为一族,在南方提出“汉苗同源,入山为苗,出山为汉”,而且就历史而言,并没有任何问题,毕竟蚩尤也是华夏先祖。正是通过这种认同,将南方的山民纳入汉民的行列,至于一些风俗习惯,则只是“居于山林不受教化”导致。

民族融合的前提是明的认同,而明的认同通过教育就可推行。在大明的西南诸省如此,在交趾同样也是如此。

穿着打扮与普通商人无异的朱明忠,带着儿子在几名侍卫的陪同下进入靖安州时,并没有什么异域的感受,无论是路边的建筑或是路人的服装、相貌皆与明人无异。

“父亲,我们现在去那?”

跟在父皇的身边,朱和垊问道。

“先在随便逛逛吧。”

朱明忠笑着说道。

作为宁靖郡国的王城,这座城市并不大,人口不过区区数万,瞧着与大明内地的县城无异。不过即便是如此,行走在这座城市的街头,朱明忠仍然是一副兴致勃勃的模样。

广府话、广西话以及官话在街上混杂着,偶尔的还能听到一些土语,不过大多数时候,都只能听到官话,尽管许多人的官话说的并不流利。不过即便是如此,也让他倍觉欣慰。

“走,我们到那边的茶馆里的喝口茶。”

指着路边的一个茶馆,朱明忠就直接走进了茶馆,朱和垊和几名侍卫也急忙跟在他的身后。

“哎呀,几位客官二楼雅座请”

茶馆的伙计一见有客人上门,善于察颜观色的伙计连忙招呼着。

“客官要喝什么茶,一瞧客官您的打扮就知道你们肯定是从天朝来的,肯定是喝天朝茶,我们这里上好的碧螺春,还有”

在小二介绍着茶叶时,朱和垊则在一旁说道。

“一壶上等的碧螺春就行了,对了,你是怎么看出我们是从天朝来的?”

大家的相貌、打扮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啊。对于伙计一眼看出他们的来历,朱和垊倒是有些好奇。
首节 上一节 1738/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