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642节


“电报中可有提到有什么事吗?”

“这个,倒没有。”

“那就不用急了。”

朱明忠笑道。

“他们是看不得朕偷闲啊,他们忙,也不想让朕清闲,哎,朕其实也是挺辛苦的,昨天一整天没消停。就像是追的这只豹子,追了整整几个小时,哎,怎么就没人帮朕把物都赶到眼前呢?”

想到另一个时空中,动辄虎数头,鹿兔上百只的“明君”,朱明忠忍不住嘲讽了几句。不过也仅仅就是如此了。

“奴才们把野物赶过来,说白了也就是为了讨好主子弄虚作假,由小见大,整个官场上,必定是为讨好上官弄虚作假,身为人君,非但不去制止,反倒自以为得意,天下要是有这样的明君,那史书里也就没有昏君了。”

陛下的话让王瘐深以为然道。

“陛下所言甚是,臣当年年幼时,尚不知为何陛下曾痛斥官员奏折中夸张言语,甚至令于奏折中书写“日行千里”的官员,去走上千里,做不到立即罢官、流放,等后来考上了讲武堂,臣总算是明白了陛下的苦心,春秋笔法、人夸张,看似颇显采,可是于施政中非但无太多用处,而且还会误导朝廷,引发祸乱,就像当年北直隶大旱,有官员奏讲“北直隶赤地千里、饥民千万”,如此夸张,虽看似好意,可是于朝廷非但无用,反而会导致朝廷无法得到准确的信息,无法急时赈灾、救济,无法根据灾情轻重缓急,调整救济,若有失误必定会导致民乱,所以,陛下才会下旨,将上此类奏折的官员,一率革职流放,从此之后,我大明官场一改往日作风,再到后来郯城地震,各地皆如实上报房屋倒塌以及人员伤亡,还有灾民数量,如此,才有了后来朝廷分轻重缓急,调派物资,才使得大灾后百姓人心安定,未导致灾难大饥。”

王瘐的话,让朱明忠略点下头,然后说道。

“不仅仅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其实旧时的奏折的“词夸张”,其根源是官员懒政,施政办事必须要有准确的数字基础,就像户部开支,难道也是随意编出一个数字来?这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朕当年治的是官员懒政,而不仅仅只是词夸张。”

人浮夸。上千年来,这个传统对于中国是灾难性的。甚至可以说,中国之所以走到现在的这个地步,和人的浮夸有着根本性的联系。对于他们来说,华丽而夸张的词汇远远比更重要。

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用学上的浮夸去表述事实是正确的。事实上,他们从一开始就错了。事实就是事实。他们选择浮夸的开始,华夏的明进程就走向了一条歪路。

说罢,朱明忠扭头看着王瘐问道。

“要是朕没有记错的话,王卿老家就在郯城吧。”

“回陛下,臣家乡正是郯城,不过震后已经随家人一同迁往四川了,相比于郯城家乡,到四川后,日子过的倒是越发的宽松起来,后来臣能一路读到县学,考进陆师学堂,也多亏了家境的好转,要不怕是上不了县学的。”

默默的点点头,朱明忠说道。

“县学,等将来慢慢的也会免费的,不过这需要时间,再有二十年,差不多就可以了”

建立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这是朱明忠一直以来的意愿,现在大明已经建议了从社学到县学,从府学到书院的四级教育体系。其实它们就相当于小学、中学、高中和大学。但是教育的发展是因为社会的发展所推动的,随着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教育会自行的发展下去。

在建立一个基础之后,健全还是教给社会去健全吧!毕竟,大明现在还不需要那么多中学生。

“要是如此,到时,天下人必定对天家感激涕零。”

简单的恭维之后,王瘐又说道。

“其实,当年臣之所以侥幸得活,全凭当年陛下要求各地修建路灯、鼓励夜市,若不是如此,当年地震时,臣和许多人恐怕都会在家中安睡,只恐怕不知徒增多少死伤。”

即便是已经过去了十几年,王瘐仍然会想起那场地震,想起当年的夜市。现在的大明各地对夜市早就习以为常,可是谁记得当年夜市初兴时的惊讶?

那年的夜市,救下了多少人,没有人统计过,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是因为陛下的旨意,只恐怕自己早就死在地震中,那里有机会考入陆师学堂,然后成为陛下近身侍从官。

“嗯,当年也是阴差阳错啊!”

朱明忠笑了笑,对于当年的那场地震,他仍然是心有余悸,毕竟中都同样震感极强,很多房屋倒塌。唯一让人庆幸的就是,伤亡有限,因为很多百姓都在街上逛着夜市。

夜市救了很多人,当然,尽管也有好事者把圣旨推行夜市与地震联系在一起,只不过,朱明忠从不曾承认过,甚至还斥责过这种联系,尽管当年要求各地推行夜市的初衷,就是为了减少伤亡。

“不过,这夜市时兴后,市街总是热闹些,热闹点好啊!”

说笑着,朱明忠又说道。

“收拾一下,今天赶回去,他们给朕发了电报,要是不回去的话,估计他们还会再发电报来的。忙里偷闲,也就是一会偷闲啊!”

第二天上午,离开了中都已经一周的朱明忠在内阁的督促下,终于回到了中都,其实回到中都后,也没有什么大事,毕竟在绝大多数时候,国家的事务都是由内阁处置的。虽没有大事,可小事总还是有的,在方以智一一禀报了最近几天事务后,他又提到了最近各地报纸征集甲申天变时人经历后,朱明忠沉默片刻,然后说道。

“这是一件好事!”

背对着看着方以智,朱明忠说道。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四十年,看似不长,可是这四十年里,很多人早就忘记了当年所发生的一切,忘记痛苦,记住幸福,这是人的本能,但这不应该是,国家的本能!”

提及人的渐忘,朱明忠想到了后世的“抗日神剧”,尽管那些“神剧”很神奇,让人们吐槽,但人们在吐槽之余,神剧的作用仍然起到了人们通过那些神剧,又一次记住了抗战,记住了曾经的痛苦与伤害,又一次完成了爱国主义教育。

神剧很神,但并不妨碍他去提醒人们牢记历史。

但是这个时代,既没有电影,也没有电视。甚至就连戏曲也不是人人有机会天天听的,自然也就没有太多的渠道去提醒人们,40年前的发生的一切。慢慢的人们就会遗忘。

甚至,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以来,有很多人不赞同劳师远征西域的原因他们早就忘记了当年所遭遇的一切。

“方卿家,可记得为什么,从大军西征以来,为什么有人反对朝廷派遣大军,花费亿万军饷劳师远征?他们为什么主张与满清议和,令其称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

笑看着方以智,朱明忠的语中带着嘲讽。

“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因为他们忘记了,忘记了四十年的遭遇!”

方以智直接了当的回答道。

“所以,当报纸上征集这些的时候,臣就把自己的写的一些书稿寄了过去,臣想,有些事情,总需要人们去记住它,有人去提醒世人,总好过没人去提醒!”
首节 上一节 1642/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