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骨 第1596节
“你明天如果有时间的话,应该去书院一趟。”
扭头看着约翰,牛顿说道。
“在书院里,你可以看到在大明的书院中,云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全欧洲最出色的学者,都来到了这里。”
抬头看着天上的繁星,牛顿的语气变得有些低沉。
“在欧洲,当科学家们在那里考虑着,如何从国王或者贵族那里获得几百英镑的资助时,在大明,他们可以轻易获得成千上万两的资助,在这里,几乎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学者在进行着各种研究,科学的发展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我可以想象得到,毕竟,相比于明国,英格兰落后的就像是原始社会一样。”
约翰的话让牛顿摇头说道。
“不,你根本想象不到,你现在看到的,不过只是让你看到的,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还有许多远远超出你想象的地方,上帝可以做证,还有许多你没有看到的,或者不希望你看到的事物,那些事物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在过去的十天之中,约翰确实见到很多欧洲没见过的东西,许多东西都激起了他的好奇,他甚至已经开始考虑是不是应该调整计划,留在明国进行学习。
“所以,才需要有更多的人来这里学习,否则,英格兰以及欧洲只会越来越落后,也许,有一天,当在他们的眼中,我们沦为野蛮人的时候,谁还会在乎我们呢?也许,那个时候,他们的舰队就会出现在英格兰的海岸上,到时候,我们就像北美的野蛮人一样,只能接受明国的统治。”
“他们对英格兰根本就没有兴趣,那里太过贫瘠,甚至对欧洲也没有什么兴趣,甚至如果不是因为运河的原因,他们对埃及也没有太多的兴趣,要知道,世界那么大,大明根本就不差那么一点地方。”
随后牛顿又说道。
“你想要向明国学习,当然,这是可以的,许多学者之所以来到这里,也是基于这个原因,但是我的朋友,你要知道,作为一个外国人,你是不能进入大明的书院学习的,或许你可以进入一家书院成为讲席,可这是远远不够的,你会发现仅仅只凭你自己,想要学习那些知识,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如果英格兰想到学习大明,每年至少需要几百个学生在这里学习,可就目前来说,是不现实的,甚至没有任何可能!”
“可那里会有那么多学生呢?就是整个剑桥也没有那么多学生。”
牛顿的话,让约翰有些失落的说道。
“可在明国却有几十万这样的学生,早在十几年前,他们就已经建立了从社学开始的教育体系,每天都有数百万人在学校中接受教育,几十年后,他们的学者数量甚至超过英格兰的人口。”
我的上帝!
惊讶的看着牛顿,约翰简单不敢相信他所说的话,但旋即他想到了在那些书院中看到的那些学生,那些书院即便是规模最小的,其规模也不逊于剑桥,更何况还规模十数倍于剑桥的书院?
他们的学者会越来越多,他们发明也会越来越多,这一切会导致什么呢?大明会越来越领先于欧洲各国,即便是欧洲各国奋起直追,恐怕,也很难追赶对方。
“任何在这里呆上几年的学者都很清楚的认识到,欧洲已经不可能再追赶上大明,毕竟,大明对欧洲各国的领先,不仅仅只是科学,还有经济以及其它各个方的领先”
看着约翰,牛顿认真的说道。
“所以,约翰,我的朋友,我希望你留在这里,毕竟,科学的未来在这里!最终全世界最优秀的学者,还是会来到这里!”
面对牛顿的劝说,约翰反问道。
“可是,为什么,我们不能把明国的学者引进到英国呢?”
第347章 法老王的后裔 (第一更,求支持)
引进学者!
当牛顿惊讶着这并不现实的时候,他并不知道,与此同时,有数名大明的学者却在埃及国王的邀请下,已经抵达了埃及。
1684年的埃及,对于世界而言,无疑是陌生的。
尽管在远古时期埃及人曾经创造过灿烂的明,但是强盛的帝国不过是遥远的传说。对于十七世纪的科普特人而言,在他们的记忆中,他们一直被外人统治着。埃及先后被亚述和波斯人征服,最后成为了亚历山大建立的大帝国的一部分失去独立地位。短暂的托勒密王朝后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
不过与希腊人、罗马人的统治为埃及带来了欧洲明不同。阿拉伯入侵后的埃及,随着罗马时代修建水利设施在过去的千年间不断损毁,而日益陷入贫困。现在的埃及在土耳其人与阿拉伯人的不断盘剥下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荣耀。但这一切都在年初被划上了句号。
1683年9月3日,万余名科普特自由军在雇佣兵舰队配合下,攻占了苏伊士,由此掀起了科普特大起义,半年后,科普特王朱和墨率领五万大军在城内起义者的配合下,夺取了开罗,而在此之前亚历山大的科普特就已经发动了起义,推翻当地马穆鲁克人的统治。
面对科普特人的起义,无论是奥斯曼帝国亦或是当地的马穆鲁克人,都没能组织有效的镇压,前者在维也纳的失败使得他们无法在短期内调动大军前往埃及,而后者的兵力大都被土耳其苏丹在去调往欧洲,损失在维也纳。
短短数月间,奥斯曼帝国在埃及的统治便结束了。而作为异教徒的科普特人用分田地作为诱饵,成功的煽动了原本就对土耳其人的暴政心存不满的埃及农民,让农民将此视为机会。曾经显赫一时间的马穆鲁克在起义中遭到屠杀,他们的土地和财产被分配给了埃及的农民。
1684年5月,为了扑灭科普特人的“叛乱”,奥斯曼帝国调集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一路南下来到了埃及。并于西奈半岛同科普特人展开了决战。然而此战并没有为奥斯曼帝国讨回什么便宜。平坦的西奈半岛,反倒更有利于科普特人的火枪和火炮。
战斗持续了整整半个月,在十万科普特军队和一万余大明雇佣军的打击下,土耳其人损失了近八万军队后,只得的羽铩而归,一路撤往耶路撒冷。众望所归的朱和墨于一个月后,在开罗加冕为埃及国王马克一世。而这也意味着埃及的独立。
1684年对于埃及的民众来说,无疑是个值得庆祝的年头,自凯撒征服埃及以来,埃及终于获得了独立。
然而作为一个刚刚独立的国家,埃及还面临着太多的问题,而摆马克一世这位埃及国王面前的,不仅仅有国内泾渭分明的基督徒与天方教徒的问题,还有埃及年久失修的水利设施。
作为国王,马克一世甚至都没有去着有准备应对土耳其人的再次来袭,而是一心扑到了重建埃及的事业上。此刻的他正陪同着一个来自东方的客人,欣赏着尼罗河特有的景致。
“宋先生,你看,这就是尼罗河,与大明不同,几千年来,泛滥的河水在埃及人的眼中却是“尼罗河的馈赠”。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如此描述过这里:”
手指着泛滥的河水,马克一世颇为动情的说道。
““那里的农夫只需要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灌溉,灌溉后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以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每年,当河水变绿的时候,就是尼罗河水泛滥的时候,河谷上会覆盖上一层厚厚的黑色淤泥。这不仅成为两岸的灌溉水源,还带来了大量的有机质和矿物质,成为天然的化肥,使河谷地区土地极其肥沃,庄稼可以一年三熟”
在宋平涛的面前,朱和墨并没有说汉语,而是说着科普特语,尽管在他的心底,他更希望说汉语,但是现在他是埃及的国王马克一世。马克,是他的教名。
“尊贵的陛下,这可真是一片真正的风水宝地!”
宋平涛忍不住赞叹道,在来到埃及之后,他通过各种资料了解了尼罗河,这确实是一片难得的风水宝地,也许正因为古埃及的农业条件优越,古埃及人的生活相比周边国家可以称得上轻松惬意,或许这也是古埃及灭亡的原因。因为他们的生活太过轻松惬意。也许是优越的农业环境让埃及人失去了尚武的精神。国家军队是由俘虏和雇佣军组成。
“但是,也就是河道的两岸是片风水宝地,其它的地方并不是如此。甚至就是尼罗河的泛滥。也会带来不同的影响,通过测量尼罗河的水位,如果水位低于27尺,埃及还是会有饥荒;高于27尺,埃及会有水灾。几千年来一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