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539节


玄烨微微一笑说:

“哦,你说的确实有道理,罗刹人不可轻信,这个道理朕是知道的,而且让罗刹国为我大清火中取粟,肯定也不现实。可是现在明国来犯,我国国力必定难以抵挡,以你之见,现在应该如何处理此事?难道,还像过去一样,一路西逃,然后再逃到南边吗?把这西域,把哈萨克全都拱手相让予明国?”

听了皇上的话,明珠更心底是吃惊。倒不是因为皇上的这句拱手相让,而是因为在此之后,皇上通过波斯人那边派出去的秘使,就是要把西域让出去,怎么现在突然又变卦了?

其实,明珠自己的心里也清楚,所谓的秘使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明国那边根本就不可能谈和。明珠清楚,皇上、朝廷百官都很清楚,大家都知道,与明国的一战是避免不了的。

可现在皇上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作为奴才的,并不能从表面上去理解皇上的意思,要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

主子是明君!

无论任何时候,都要明白这点!

是了!

没错,皇上的意思那里是要把西域和哈萨克让给明国,即便是让给明国,明国保不齐打的更顺手了,到时候,大清国可真就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主子,以奴才看来,即便是咱们把西域和哈萨克让给明国,也没办法保证明国他日背信弃义,再犯我大清,即便是主子有意意拿这些地方去弥和与明国之间的旧事,恐怕明国皇帝也不会识趣记得主子的好。所以奴才以为,这万万不能把西域和哈萨克让给明国,若是让给他们,早则十年,多则二十年,明国依然会背信弃义撕毁和约,这明国是万万信不得的。”

明珠当然不会说什么明国不会忘记仇恨,他只是就事论事的谈着这个事实。

他的分析让玄烨深以为然的说道。

“明珠所言甚是,这明国即便是今天愿意和谈,他日终归还是会背信弃义的,毕竟,那明国亡我大清之心不死啊!”

对于明珠的识趣和聪明,玄烨的心底暗自称赞着,这正是他离不开明珠的地方,明珠能够揣摩上意,能够想他所想,无论如何,有些许他这个当皇帝的是不能说的,但是先从大臣口里说出来,倒也没什么。

即便是将来再过个几百年,到时候,人们所能记住的也是明珠如何如何,而不是皇上如何如何。

看着明珠,玄烨并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看着他,等待他的回答。

“主子!”

从主子的目光中,明珠知道,主子是想从自己这里听到他的“相法”,心知无论如何都要为主子背祸的他暗自叹口气,然后说道。

“奴才以为,与其把西域和哈萨克让给明国,倒不如考虑一下罗刹。”

“罗刹!明珠,你这是何意!”

玄烨故意板着脸质问道。

“之所以将西域让给明国,是为了消除两国之间的误会,你却把罗刹扯进来,又是何意?”

“回主子,奴才此议是为了我大清国啊!”

脑海中盘算着皇上的想法,明珠的脑海中隐约浮现出了西域的地形,然后试探着说道。

“奴才以为,只要我大清国还与明国接壤,那么明国势必会犯我大清,所以,奴才才会提此议,那西域本就是荒凉之地,让给罗刹国,那罗刹国势必会拼死保全西域,不过因为西域与罗刹并不接壤,所以奴才才觉得可以把哈萨克天山以北地区,都割给罗刹国,如此一来,罗刹国便挡在了我们与明国之间,明国若是想要进犯我大清,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先攻罗刹,再犯我大清,要么是越过帕米尔的万年雪山犯我大清,这显然不可能,至于前者”

明珠冷冷笑道。

“现在罗刹国原本就因为西伯利亚与明国矛盾连连,要是明国再犯西域,两国势必会在西域大打出手,到那时,就不再是我们去找罗刹国结盟,而是罗刹国反过头来,来找我们结盟,以应对明国。”

尽管明珠说的正是自己心里想得,但玄烨仍然沉吟道。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是,这我大明的国土又岂能轻易割让与他国?”

“主子,不是割让,而是丢下一块肉,让罗刹鬼和明国人去咬去,等到他们咬得两败俱伤的时候,到最后,还不得便宜咱们大清国!”

“可是,这盛京”

玄烨看着明珠,沉声说道。

“总不能就这么丢了吧”

第310章 忠臣(第二更,求支持)

位天山脚下的盛京,尽管与辽河畔黑土地上的那个盛京除了名字上相同之外,到也没有任何相同之处,方型的中国式城池,多出了许多尖棱,在城墙外围还有多座棱堡,究其原因,战场环境变化,使得满清也在努力的适应着新时代的新变化。

尽管盛京并不是那个盛京,可是坐为大清国的京师,盛京仍然带有别样的意义,也正因如此,当几个月前,皇上派出秘使与明朝谈和,并且愿意割让西域换取明朝承认大清国的消息时,不知道多少人为之心伤。甚至为之愤怒,而在这些情绪之外,他们当然也长松了口气。

至少,议和成功的话,对于大清国来说,总归是件好事,大家再也不需要像现在这样提心吊胆,成天寻思着明国什么时候打过来了。有时候,人们嘴上说着义正词严的话,但是心里往往想的却是另外一回事。

人总是现实的,总会屈从于现实,屈从于利益。

不过,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总归还是有些底线的。

他们总有自己的坚持,就像身为太子太傅的汤斌,就有他自己的坚持,就像当年身为河南人的他,明朝收复河时,身为潼关道员的他,从不曾考虑过反正降明。即便他出身阀阅旧族,祖上汤宽是滁州来安县人,追随明太祖朱元璋起兵,以后世代为官,七世祖汤庠迁居睢州。汤斌也不曾考虑过反正,甚至在友人劝说时,言道“誓死报君恩”。所谓的“君恩”实际上就是满清为他报了“家仇”当年李自成率军攻击汤斌的家乡,其母赵氏殉节而死。这正是报所谓的“君恩”,当然还有就是顺治九年考中进士的“恩”。

在其家乡,乡人往往以其为耻,毕竟,许多人都觉得如果当年汤斌反正,也许,满清早就已经被剿灭,可其不以为耻,反而因此自傲,认为正是他的“忠义”拯救了大清。

也正因这一功劳,使得他官致陕西巡抚这是满清治下唯一的巡抚,然后一步步累升为工部尚书、太子太傅。可谓是深得满清皇帝的信任。

而作为太子太傅的他,一直以来一边悉心教导太子,一边专心国事。也算是忠心耿耿,不过因为与明珠等人不和,所以正慢慢的失去皇上的信任。

不过即便是如此,他也是忧心着国事,就像此时,在得知了朝廷有意与罗刹国谈判的消息之后,大惊失色的汤斌,立即进宫求见皇上。
首节 上一节 1539/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