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455节


他的背景很清白,是一个再干净不过的普通人。

“兴乾元年从清河书院的化学系毕业,七月,进入清河兵工厂。兴乾五年调往南京,任化工组组长”

这是一个背景非常干净的学者。

按照正常的思路来看,肯定不会有人会杀他。

“队长,你看看他,他每个月的收入了480两,加上奖金的话,去年的收入足足6300两,乖乖,他一个月就顶咱们一年了,将来有儿子,无论如何都要上个好书院,现在花小钱,将来挣大钱啊!”

对面的李飞一边翻看着死者收入资料,一边感叹着对方的收入居然如此高。

确实很高!

任何一个有经验的工程师,都可以拿到几百两的报酬,即便是书院刚毕业的工程师,也可以拿到接近百两的报酬,这也是马辉把儿子送进最好的学校的原因,只有如此,他们才会有一个更好的将来。

“咦?”

突然,李飞看着那些资料说道。

“队长,你看,有些不对啊!”

“怎么了?”

“他的钱太多了!”

“嗯?”

将资料放下去,马辉问道。

“怎么多了?”

“队长,你看这家伙,在中都居然有三处房产,在南京也有四处,而且都是内城,那地方,可都是寸土寸金,像这样的房子,一处没有上万两肯定拿不下来!”

李飞的话让马辉的眉头一挑,他看了一下,好家伙,可不就是中都和南京最好的地方,中都不知道,南京这样的宅子,死者一辈子能买上一处,就不错了,更何况他还买了四处!

“肯定有问题!他是寻常人家出身,查,查查他是不是有什么投资!”

第二天查了一圈之后,马辉已经可以确定,死者的并没有想象中的清白。在短短不到六年的时间内,先后花54000余两置下了七处房产,除此之外还买了十余万两铁路债券的人,有可能清白吗?

这些银子,他一辈子也挣不到!

当天晚上,临近下班的时候,马辉终于查到了一个让人很怀疑的地方。

死者在城外租了一处房子!

他在南京有那么多房产,还需要租房子?

“走,去商埠地看看!”

所谓的商埠地,就是以火车站为中心建立的商埠,这里是现在南京最热闹的地方,同样也是鱼龙混杂的地方,而死者租的房子在商埠地附近的贫民区,那里更是鱼龙混杂的地方,不知多少离乡讨生活的人聚集在那里。

一进入这片贫民区,马辉所感受到的就是混乱,耳边充斥着各地的方言,路边一个个小桌边,挤坐着很多打着赤膊的青年男子,他们往往都是因为不能继承家业,只能出外讨生活的次子。

尽管按照大明律,他们的父兄应该为他们娶妻,并给予其一处房产,供其分家后居住,可是他们的家乡往往没有工作机会,为了讨生活,很多人把自己的房子卖掉,怀揣着几十两银子来到像南京这样的大城市讨生活。

南京居大不易。

即使是这样的贫民区里,一处两间正房、两间厢的小院,没有五六百两也买不下来,要是换个环境好点的,就需要七八百两。所以,他们往往只能栖身于些,一家人挤在一间窄小的房间里,即便是如此,每个月也需要付上二两的房租。

死者为什么会在这样的地方租房子?

就在马辉和李飞以及两名本地的巡捕到了那人租住的小院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从院子里面蹿出一团火来,伴随着剧烈的爆炸声,门被炸开了,冲击波瞬间就吞噬了他们四个人。

还没等马辉喊出出声来,他就被冲击波炸倒向后言,而门边的巡警更是直接被炸飞了。

在爆炸之后,整个大街上变得很静,所有人都茫然的站在那里,所有人都是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样。

发生了什么事?

他们发呆的时间不过几秒钟,然后哭喊声、惨叫声就在这里的回响着。恢复一些神智的马辉用眼角的余光,看到地上有一截断臂。

此刻,有一种直觉告诉他,这个案子没有那么简单。

巨大的爆炸声之后,数间房屋被炸塌了,燃烧的火焰涌向了周围的房屋

贫民区里到处都是人们的哭喊声,那些原本还在那里喝着酒、说着笑话的人们,无不是惶恐的尖叫着,幸存者在那里哭喊着家人的名字,而更多的人像是疯了似的寻找自己的家人。

已经从爆炸的冲击中回过神来的马辉,立即大声的呼喊着,指挥着人们灭火,贫民区里的很多房子都是木质,万一要是火势蔓延下去,会出大问题的。

相比于木质的房屋,更容易燃烧的是房顶上的油毡,一见火就着了起来,而且很难熄灭,那火势越烧越旺,到至于到最后,完全失去了控制,即便是马辉等人不断的用成桶的水浇上去,也很难阻挡火势的蔓延。

直到消房局的消防队赶着马车来到之后,才凭借着路边消防栓里的高压水流,把火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但却仍然无法扑灭大火,只是借助水枪控制火势,通过拆毁附近的房屋设立隔离带。

等到第二天,应天府尹乘着马车赶到事故现场的时候,大火已经熄灭了,消防队在废墟中搜寻着幸存者或者死者的骸骨,方圆里许的贫民区化为了灰烬,不知道多少人死于这场大火之中。

下车后,穿着一身红袍的应天府尹于成龙,他的脸色冰冷,他刚刚来南京上任,结果就碰到了这样的事件,如何能不让他心恼。
首节 上一节 1455/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